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子信息論文 >

基于智能手機的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tǒng)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9 15:21

  本文關鍵詞:基于智能手機的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tǒng)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紅外熱成像 測溫 Android 發(fā)射率


【摘要】:溫度是表征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測量物體溫度的技術手段成為衡量科技進步的重要指標之一。非制冷型紅外熱像儀,作為一種非接觸的測溫方法,具有無侵害、快速測量等優(yōu)勢,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yè),正在朝著以低成本、智能化、微型化的趨勢發(fā)展,而傳統(tǒng)紅熱成像測溫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平臺普遍存在價格偏高、體積大等缺點。智能手機以其運行速度快、可操作性強、性價比高為特點,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Android系統(tǒng)作為智能手機的主流操作系統(tǒng),其開源性更容易被應用到除了智能手機之外的其他應用當中,真正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降低了使用成本。基于這兩個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和優(yōu)勢,研制一款基于Android智能手機的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勢在必行,然而,目前缺少這種系統(tǒng)或者存在相關的測溫組件,但是測溫精度普遍偏低,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文從對黑體的紅外輻射理論研究出發(fā),通過引入發(fā)射率建立起實際物體的紅外輻射理論。詳細介紹了非制冷型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并且通過理論推導建立起實際物體的紅外熱成像測溫模型,同時合理分析了測溫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誤差。通過紅米note智能手機、紅外探測器組件和Eclipse開發(fā)環(huán)境,在智能手機端實現(xiàn)了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根據(jù)系統(tǒng)的使用場景,設計了夜視模式和經(jīng)過偽彩色處理的測溫模式,在測溫模式下,通過黑體輻射源標定方法,建立了熱成像和溫度的對應關系,通過移動設備便可實現(xiàn)對目標的溫度測量。另外,根據(jù)系統(tǒng)需要,設計了若干系統(tǒng)功能,比如拍照保存、參數(shù)設置等。在本設計中,重點從三個方面對測溫的精度進行了提高。針對紅外探測器在工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響應漂移現(xiàn)象,設計了抑制溫度漂移的恒溫源校正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固定在光學鏡頭外部,算法集成在熱成像界面中;針對測溫過程中,目標紅外發(fā)射率未知的情況,設計了不需要知道目標發(fā)射率的變譜法測溫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通過藍牙通信技術來控制濾光片在光路中的切換,進而實現(xiàn)測溫波段的改變;在本文,提出一種精準測量目標發(fā)射率的瞬態(tài)方法,通過測量豬只體表不同部位的發(fā)射率得到正確驗證。另外,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作為非接觸的測溫方法,本文研究了距離對測溫的影響,并且研究了測溫中容易被忽略的角度因素對測溫的影響。本課題設計的基于智能手機的紅外測溫系統(tǒng),具有成本低,體積小、移動方便等特點,并且通過三種方法,設計了可靠的測溫精度提高系統(tǒng),保證了測溫精度,達到0.3℃。本文設計的發(fā)射率測量方法,角度因素對測溫的影響研究,對實際測溫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紅外熱成像 測溫 Android 發(fā)射率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219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第一章 緒論14-24
  • 1.1 引言14-15
  • 1.2 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現(xiàn)狀15-19
  • 1.2.1 國內(nèi)外非制冷型紅外探測器的發(fā)展現(xiàn)狀16-18
  • 1.2.2 非制冷紅外熱成像測溫的應用現(xiàn)狀18-19
  • 1.3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19-21
  • 1.4 本文研究內(nèi)容與安排21-22
  • 1.5 本章小結22-24
  • 第二章 紅外熱成像測溫基本理論24-38
  • 2.1 紅外輻射24-29
  • 2.1.1 電磁波譜24-25
  • 2.1.2 黑體的紅外輻射基本理論25-27
  • 2.1.3 實際物體的紅外輻射規(guī)律27-29
  • 2.2 非制冷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tǒng)29-35
  • 2.2.1 系統(tǒng)組成30-33
  • 2.2.2 系統(tǒng)的性能參數(shù)33-35
  • 2.3 紅外熱成像測溫模型[55]35-36
  • 2.4 測溫中的誤差分析36-37
  • 2.5 本章小結37-38
  • 第三章 基于智能手機的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實現(xiàn)38-62
  • 3.1 Android開發(fā)簡介38-42
  • 3.1.1 Android系統(tǒng)框架38-40
  • 3.1.2 開發(fā)環(huán)境及開發(fā)步驟40-41
  • 3.1.3 Android項目的開發(fā)步驟41-42
  • 3.2 USB-OTG技術42-45
  • 3.2.1 USB介紹42-43
  • 3.2.2 USB-OTG工作原理[62]43-45
  • 3.3 系統(tǒng)實現(xiàn)45-61
  • 3.3.1 開發(fā)材料45-49
  • 3.3.2 熱成像在智能手機端的實現(xiàn)49-55
  • 3.3.3 基本功能設計55-56
  • 3.3.4 測溫模式56-61
  • 3.4 本章小結61-62
  • 第四章 測溫精度提高方法研究62-80
  • 4.1 響應漂移實時校正方法62-68
  • 4.1.1 校正原理62-63
  • 4.1.2 恒溫源校正系統(tǒng)設計63-67
  • 4.1.3 驗證與結論67-68
  • 4.2 變譜法測溫方法68-75
  • 4.2.1 變譜法的原理69-70
  • 4.2.2 變譜法的系統(tǒng)實現(xiàn)70-72
  • 4.2.3 驗證與結論72-75
  • 4.3 一種實時發(fā)射率測量方法75-78
  • 4.3.1 測量原理75
  • 4.3.2 實驗設計和步驟75-77
  • 4.3.3 實驗與驗證77-78
  • 4.4 本章小結78-80
  • 第五章 影響測溫精度的因素分析80-88
  • 5.1 距離80-82
  • 5.1.1 距離對測溫的影響80
  • 5.1.2 實驗與結論80-82
  • 5.2 角度82-85
  • 5.2.1 角度對測溫的影響82
  • 5.2.2 實驗與結論82-85
  • 5.3 整機性能85-86
  • 5.4 本章小結86-88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88-90
  • 參考文獻90-96
  • 致謝96-9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9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進行一次紅外熱成像測量維護項目[J];變頻器世界;2008年08期

2 郭煜,楊慧,潘建芳;液晶膜紅外熱成像的再研究[J];液晶通訊;1993年04期

3 漆新民,周鞠寧,袁麗華,樊繼功;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對特殊材料構件的研究[J];紅外技術;2001年05期

4 黃德中;紅外熱成像原理及在設備監(jiān)測中的應用[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2年03期

5 ;新型非制冷紅外熱成像組件通過驗收[J];機電設備;2005年06期

6 楊小林;杜來林;馮立春;;紅外熱成像檢測中的主動加熱方法研究[J];激光與紅外;2007年11期

7 吳德新;黃通生;;飛機零部件成形損傷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J];機電產(chǎn)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08年03期

8 陳曉東;鄒芳;;紅外熱成像診斷技術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0年11期

9 蘇春華;;紅外熱成像測溫中導體材料表面的影響及測溫效果改進方法[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1年03期

10 ;《紅外》2012年總目[J];紅外;2012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程艷;秦飛;班兆偉;;基于紅外熱成像法的電子封裝缺陷檢測方法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徐麗華;;紅外熱成像檢查指導熱敏灸治療面癱觀察[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3 孟鐵軍;;紅外熱成像無損檢測技術原位檢查空客飛機升降舵蜂窩積水[A];陜西省第十一屆無損檢測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趙軍;潘功配;陳昕;;UIRFPA熱像儀在泡沫紅外性能測試中的應用[A];2007年紅外探測器及其在系統(tǒng)中的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呂少文;李紅;賈桂林;王英慧;何文彤;;臨床診斷SARS病例紅外熱成像的定位定量研究[A];第六屆全國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全軍軍事病理學學術會議、第五屆全軍定量病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6 郭杏林;趙延廣;張傳豹;;Q235疲勞試驗過程中的實時鎖相紅外熱成像無損檢測技術[A];全國MTS巖土混凝土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楊芳;;利用紅外技術發(fā)現(xiàn)的幾個變電設備缺陷分析[A];2008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李慧娟;;航空CFRP中分層缺陷的脈沖紅外檢測精度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躍鋼;肖陶;;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電路板紅外診斷中的應用[A];第六屆全國計算機應用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10 王立學;劉雙林;;5013開關遠紅外熱成像異常分析[A];全國火電大機組(600MW級)競賽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廣州颯特電力紅外技術有限公司監(jiān)控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 李躍年;紅外熱成像對抗“月黑風高”[N];中國貿(mào)易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王錦;高德紅外奠定明年業(yè)績基礎[N];中國證券報;2011年

3 記者 金振文 通訊員 王大偉 黃維晨;天津公司首次應用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N];國家電網(wǎng)報;2009年

4 武高宏;科技是社會管理的好助手[N];法制日報;2012年

5 ;ZD3110C可信紅外熱成像攝像機 在極端條件下進行全天候監(jiān)控[N];人民公安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華偉;基于紅外熱成像的溫度場測量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3年

2 汪濤;UMBIRFPA的計算機仿真及非均勻性校正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3 楊鶴猛;遠紅外實時成像樣機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4 侯偉;碳纖維基紅外/毫米波復合誘餌材料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5 張宇;基于DMD的紅外雙波段共光路投影物鏡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14年

6 熊宗龍;人體熱痕跡探測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周順;電阻陣列紅外景物產(chǎn)生器微橋結構的材料及制作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劉琳;中波紅外大相對孔徑非制冷熱像儀光學系統(tǒng)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喻勇;紅外熱成像管道檢測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錢佳;紅外圖像增強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夏琪;紅外運動目標視景仿真及檢測跟蹤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李靜靜;紅外醫(yī)學成像系統(tǒng)的設計[D];聊城大學;2015年

5 王麗;紅外雙目測距技術研究與應用[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6 孟祥笙;高性能微型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關鍵技術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孫琦;渦輪葉片冷卻風道異物堵塞的紅外無損檢測[D];南昌航空大學;2015年

8 邊二濤;基于紅外熱成像的車載夜視系統(tǒng)[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9 張琨;基于智能手機的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tǒng)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10 曹文浩;基于紅外熱成像的內(nèi)部孔洞缺陷檢測方法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8212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212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bbe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