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雜納米晶硅液晶光閥光敏層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摻雜納米晶硅液晶光閥光敏層性能研究
【摘要】:摻雜納米非晶硅薄膜在電學、光學和穩(wěn)定性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非晶硅和微晶硅薄膜。特別是作為液晶光閥的光敏層,它不僅有很高的吸收系數(shù)和光敏性,還具有寬帶隙和光照穩(wěn)定性,是比較理想的光敏探測材料。本文采用射頻磁控濺射設備,以單晶硅靶為濺射材料,在H2和Ar混合氣氛下,成功制備出具有納米晶-非晶兩相復合新型結(jié)構(gòu)的摻硼nc-Si:H薄膜,系統(tǒng)研究了B含量對薄膜微結(jié)構(gòu)及光電性能的影響;并首次提出將CdTe化合物與Si一同濺射,制備出a-Si1-x(CdTe)x:H薄膜,對a-Si1-x(CdTe)x:H薄膜的微結(jié)構(gòu)、光學特性和電學特性做了深入研究。HRTEM、Raman測試結(jié)果表明,當C(B)=0.16%時,薄膜晶化率達到31.7%,晶粒尺寸為2.13nm,晶粒主要沿(111)方向生長,而再增加B含量,晶化率與晶粒尺寸明顯降低。FTIR結(jié)果表明,薄膜中的硼含量與氫含量有密切關系,B原子在新生膜表面形成沒有電活性的Si-B鍵,并替代Si-H鍵中H原子,Si-B鍵的鍵能比Si-H強很多,使得薄膜中H含量隨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UV-vis透射光譜測試發(fā)現(xiàn),隨著硼摻雜量增高,透過率降低,薄膜對可見光的吸收增強,并且薄膜光學帶隙增大,當摻雜0.1%B時,光學帶隙達到2.13eV。B輕摻雜時薄膜費米能級附近的局域態(tài)密度較低,摻雜效果明顯,能達到10-4Ω-1cm-1,但隨著B含量增加,薄膜的光敏性逐漸降低。研究還發(fā)現(xiàn),襯底溫度越高,薄膜內(nèi)部缺陷越少,致密性越強,但薄膜中H含量急劇下降;而隨著H2流量增加,薄膜內(nèi)部懸掛鍵密度減小,缺陷態(tài)降低,但薄膜中的H含量并沒有隨著H2流量增大而顯著增加。結(jié)合HTREM圖、XRD以及Raman光譜分析:a-Si1-x(CdTe)x:H薄膜的微觀結(jié)構(gòu)可為在氫化非晶硅薄膜中鑲嵌了CdTe納米顆粒,CdTe晶粒尺寸大約5nm,沿(111)晶面生長。XPS及EDX結(jié)果表明,Te元素和Cd元素沒按1:1的比例存在于薄膜中,Te的含量明顯高于Cd。隨著CdTe含量增加,薄膜的折射率與吸收系數(shù)均明顯增加,而光學帶隙則從2.01eV減小到1.75eV。a-Si1-x(CdTe)x:H薄膜的暗電導相比普通a-Si:H薄膜要高一兩個數(shù)量級,并且隨著CdTe含量增大,暗電導率呈上升趨勢,但光暗電導比在降低。經(jīng)過退火處理的薄膜樣品微觀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薄膜中的CdTe由制備態(tài)變?yōu)槌叽?0-.,100nm,形狀不規(guī)則,大小不均勻,有(100)、(220)、(111)不同晶面的CdTe結(jié)晶態(tài)。
【關鍵詞】:液晶光閥 納米非晶硅 硼摻雜 碲化鎘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304.1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21
- 1.1 液晶光閥概述10-13
- 1.1.1 液晶光閥的結(jié)構(gòu)與工作原理10-11
- 1.1.2 液晶光閥光敏層的研究進展11-12
- 1.1.3 液晶光閥的應用12-13
- 1.2 氫化硅薄膜概述13-18
- 1.2.1 氫化非晶硅薄膜13-15
- 1.2.2 氫化納米硅薄膜15-17
- 1.2.3 摻雜氫化硅薄膜17-18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nèi)容18-21
-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18-19
- 1.3.2 技術(shù)路線與研究內(nèi)容19-21
- 第二章 摻雜氫化硅薄膜的制備與表征21-29
- 2.1 薄膜的生長與沉積技術(shù)21-24
- 2.1.1 薄膜的生長21
- 2.1.2 薄膜沉積技術(shù)21-24
- 2.2 摻雜氫化硅薄膜的表征方法24-27
- 2.2.1 拉曼散射譜24-25
- 2.2.2 傅里葉紅外吸收譜25-26
- 2.2.3 X射線衍射(XRD)26
- 2.2.4 X射線光電子能譜26
- 2.2.5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26
- 2.2.6 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26-27
- 2.2.7 橢偏儀27
- 2.2.8 電阻測試及電導率計算27
- 2.3 本章小結(jié)27-29
- 第三章 輕摻硼氫化非晶/納米晶硅薄膜研究29-48
- 3.1 輕摻硼a/nc-Si:H薄膜的制備29-30
- 3.2 輕摻硼a/nc-Si:H薄膜的微觀結(jié)構(gòu)特性30-35
- 3.3 輕摻硼a/nc-Si:H薄膜的光學性能35-38
- 3.4 輕摻硼a/nc-Si:H薄膜的電學性能38-39
- 3.5 襯底溫度對硼輕摻雜a/nc-Si:H薄膜的影響39-43
- 3.6 氫氣流量對硼輕摻雜a/nc-Si:H薄膜的影響43-47
- 3.7 本章小結(jié)47-48
- 第四章 摻CdTe氫化非晶硅薄膜制備與研究48-66
- 4.1 a-Si_(1-x)(CdTe)_x:H薄膜的制備與表征48-55
- 4.1.1 薄膜樣品制備48-49
- 4.1.2 薄膜微觀形貌分析49-51
- 4.1.3 X光電子能譜(XPS)51-53
- 4.1.4 XRD與拉曼光譜分析53-55
- 4.2 a-Si_(1-x)(CdTe)_x:H薄膜光學特性分析55-58
- 4.2.1 薄膜的折射率與吸收系數(shù)55-57
- 4.2.2 薄膜的光學帶隙57-58
- 4.2.3 紫外可見光透射譜58
- 4.3 薄膜電學特性測試及分析58-60
- 4.4 熱退火對薄膜性能的影響60-64
- 4.4.1 摻CdTe氫化非晶硅薄膜退火工藝研究60-61
- 4.4.2 熱退火對薄膜微觀結(jié)構(gòu)的影響61-64
- 4.4.3 熱退火對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64
- 4.5 本章小結(jié)64-66
- 第五章 總結(jié)與展望66-68
- 5.1 總結(jié)66-67
- 5.2 展望67-68
- 致謝68-69
- 參考文獻69-74
- 攻碩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7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W.P.Bleha ,蔣濤;液晶光閥的進展[J];半導體光電;1984年02期
2 陳智勇,計榮才,趙煥卿,章志鳴;液晶光閥特性的研究[J];光學學報;1987年03期
3 楊健君,成建波,葛長軍;一種新型的液晶光閥模型[J];應用光學;2001年01期
4 于永紅,杜丕一,王瑞春,韓高榮,翁文劍;復合光導層液晶光閥的研究[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2003年03期
5 陳峗,梁立輝;液晶光閥在光刻快門中的應用研究[J];液晶與顯示;2004年06期
6 陳峗;液晶光閥組式光刻快門控制電路的研究與設計[J];液晶與顯示;2005年04期
7 張磊;祁康成;成建波;;液晶光閥復合光吸收層的吸收系數(shù)研究[J];光電子技術(shù);2005年04期
8 吳永俊;;液晶光閥特殊光電特性中的陡度隨頻率變化的分析[J];電子質(zhì)量;2007年07期
9 王曉燕;康偉華;劉凱;劉艷玲;張志東;;環(huán)保節(jié)能型液晶光閥的開發(fā)[J];現(xiàn)代顯示;2009年08期
10 韓少飛;方勇;周仕娥;呂國強;;高速液晶光閥驅(qū)動電路設計[J];現(xiàn)代顯示;2010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紅玉;;液晶光閥的快速響應在立體顯示中的重要性[A];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立體圖象技術(shù)專業(yè)委員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第三期)[C];2009年
2 趙潤昌;隋展;丁磊;梁樾;陳良明;李明中;秦興武;羅亦鳴;;液晶光閥用于光束空間整形可行性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激光科學技術(shù)青年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1年
3 祁康成;;光尋址液晶光閥的吸收層[A];中國真空學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韓偉強;韓高榮;丁子上;;納米硅薄膜及其在液晶光閥中應用研究[A];首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海峰;液晶光閥及其在大屏幕投影顯示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2年
2 沈大可;新穎液晶光閥及紫外光電二極管陣列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韋穎;漸變帶隙液晶空間光調(diào)制器光敏層的特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2 連雪艷;摻雜納米晶硅液晶光閥光敏層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3 劉驥;液晶光閥特殊電光特性的研究[D];汕頭大學;2007年
4 易春艷;高亮度、高分辨率大屏幕液晶光閥投影機中光電導層和反射層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5 陸梅;基于液晶光閥的彩色夜視技術(shù)[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福瑞;基于液晶光閥的動態(tài)場景目標器設計[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于永紅;nc-Si/a-Si:H柱狀結(jié)構(gòu)復合光導層液晶光閥的制備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8 陳大強;激光微納米手制作與細胞相襯成像[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9 顧建鋒;液晶光閥光學引擎分色合色設計與仿真[D];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
10 杜文;基于虛擬儀器的液晶光閥漫散射測試系統(tǒng)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766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7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