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列探測技術在激光測距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3-02-01 10:34
高精度的空間碎片觀測數(shù)據(jù)對航天器碰撞預警具有重要意義,激光測距技術是目前空間目標距離測量中精度最高的一種技術,但大多數(shù)空間碎片上并未攜帶角反射器裝置,激光測距回波信號較弱。陣列探測技術可以提高回波信號較弱的空間碎片激光測距探測成功概率,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2015年開始開展基于陣列探測技術的激光測距試驗,2017年成功將陣列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和多通道事件計時器等陣列探測技術應用于激光測距試驗系統(tǒng)中,分別在2017年3月和2018年3月的激光測距試驗中,成功采集2×2和4×4陣列激光測距數(shù)據(jù)。其中探測到最小目標為軌道高度約1 000 km、大小為雷達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 0.045 m~2的空間碎片;探測到最遠目標為斜距約5 000 km、大小為RCS 18.25 m~2的空間碎片。
【文章頁數(shù)】:8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Guidetech GT668SLR-1事件計時器在衛(wèi)星激光測距中的應用研究[J]. 皮曉宇,鞠青華,湯儒峰,和麗娟,張海濤.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17(04)
[2]53cm雙筒望遠鏡高重頻空間碎片激光測距系統(tǒng)[J]. 李祝蓮,張海濤,李語強,伏紅林,翟東升.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7(07)
[3]空間碎片激光測距系統(tǒng)研究[J]. 董雪,韓興偉,宋清麗,梁智鵬,范存波,張海濤.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6(S2)
[4]地基激光測距系統(tǒng)觀測空間碎片進展[J]. 張海峰,鄧華榮,吳志波,湯凱,張忠萍. 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 2016(05)
[5]基于MPPC陣列探測器的激光測距系統(tǒng)與試驗[J]. 和麗娟,薛莉,翟東升,李祝蓮,李語強,伏紅林. 光電子·激光. 2016(02)
[6]空間碎片激光測距應用研究[J]. 李語強,李榮旺,李祝蓮,翟東升,伏紅林,熊耀恒.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5(11)
[7]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技術進展[J]. 尤立星.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 2014(03)
[8]超導納米線多光子響應特性研究[J]. 周渝,張蠟寶,郟濤,趙清源,顧敏,邱健,康琳,陳健,吳培亨. 物理學報. 2012(20)
[9]空間碎片漫反射激光測距試驗[J]. 李語強,李祝蓮,伏紅林,鄭向明,何少輝,翟東升,熊耀恒. 中國激光. 2011(09)
[10]云南天文臺人造衛(wèi)星激光測距系統(tǒng)原理[J]. 李祝蓮,熊耀恒,何妙嬋,鄭向明,何少輝,伏紅林.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08(03)
本文編號:3734109
【文章頁數(shù)】:8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Guidetech GT668SLR-1事件計時器在衛(wèi)星激光測距中的應用研究[J]. 皮曉宇,鞠青華,湯儒峰,和麗娟,張海濤.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17(04)
[2]53cm雙筒望遠鏡高重頻空間碎片激光測距系統(tǒng)[J]. 李祝蓮,張海濤,李語強,伏紅林,翟東升.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7(07)
[3]空間碎片激光測距系統(tǒng)研究[J]. 董雪,韓興偉,宋清麗,梁智鵬,范存波,張海濤.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6(S2)
[4]地基激光測距系統(tǒng)觀測空間碎片進展[J]. 張海峰,鄧華榮,吳志波,湯凱,張忠萍. 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 2016(05)
[5]基于MPPC陣列探測器的激光測距系統(tǒng)與試驗[J]. 和麗娟,薛莉,翟東升,李祝蓮,李語強,伏紅林. 光電子·激光. 2016(02)
[6]空間碎片激光測距應用研究[J]. 李語強,李榮旺,李祝蓮,翟東升,伏紅林,熊耀恒.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5(11)
[7]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技術進展[J]. 尤立星.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 2014(03)
[8]超導納米線多光子響應特性研究[J]. 周渝,張蠟寶,郟濤,趙清源,顧敏,邱健,康琳,陳健,吳培亨. 物理學報. 2012(20)
[9]空間碎片漫反射激光測距試驗[J]. 李語強,李祝蓮,伏紅林,鄭向明,何少輝,翟東升,熊耀恒. 中國激光. 2011(09)
[10]云南天文臺人造衛(wèi)星激光測距系統(tǒng)原理[J]. 李祝蓮,熊耀恒,何妙嬋,鄭向明,何少輝,伏紅林.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08(03)
本文編號:37341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73410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