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器件風冷散熱器傳熱強化的數(shù)值模擬
發(fā)布時間:2021-07-09 14:36
隨著電子元件熱流密度迅速增長,為保證大功率電子元件在正常溫度范圍內(nèi)工作,對散熱器的性能要求愈發(fā)嚴苛?紤]到強制風冷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散熱方式,本文選取三種典型的風冷散熱器(即平直肋片散熱器、填充泡沫金屬的矩形通道散熱器以及放射狀肋片散熱器)為研究對象,利用CFD軟件對散熱器的換熱能力進行強化,并對流動與傳熱綜合性能進行優(yōu)化。首先,針對傳統(tǒng)的兩側進風式CPU散熱器進行了數(shù)值分析,表明其流道底部的中心區(qū)域存在低速區(qū),換熱情況較差。我們提出對散熱器進風口上部進行部分封閉,提高了底部低速區(qū)域的空氣流速,從而降低了散熱器的最高溫度。在低風量和高熱負荷條件下,添加進口擋板對冷卻效果的改善最為顯著。隨后,對填充漸變孔隙率泡沫鋁的散熱器內(nèi)的流動與換熱特性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分析了孔隙率分別沿流動方向和高度方向逐漸變化對散熱器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均勻孔隙率的散熱器相比,孔隙率沿高度方向漸變的散熱器壓力損失減小,最佳的孔隙率漸變方式為沿高度方向由0.963遞減至0.70,與當量孔隙率0.832的均勻孔隙率散熱器相比,泡沫鋁散熱器的綜合性能明顯提高。最后,針對傳統(tǒng)的放射狀肋片散熱器,提出了正弦曲線波紋肋片和...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冷卻方式的最大散熱功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斷長度對傳熱、流動阻力和應力的影響和二階交互作用[38]。結果表明,換熱性能對肋片間隙長度變化最敏感,流動阻力和最大應力對肋片厚度變化最敏感。Copeland[39]對平直肋片散熱器進行了優(yōu)化。發(fā)現(xiàn)強制對流條件下,熱阻最小對應的散熱器肋片厚度為 0.5mm、肋間距取 2.3mm。Biber 等人[40]對固定大小的平直肋片散熱器進行了優(yōu)化,將真實風扇曲線作為水力工作條件,研究了基底厚度對散熱器性能的影響。
肋片發(fā)散散熱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LED太陽花散熱器開縫交錯設計[J]. 唐帆,郭震寧. 光學學報. 2018(01)
[2]CPU散熱器的優(yōu)化設計及數(shù)值模擬[J]. 王文豪,潘政宏,蔣潤花,尹輝斌,黃成龍. 電子測試. 2017(15)
[3]基于ANSYS的CPU散熱器不同角度鰭片散熱分析[J]. 秦襄培,尹雄,吳麗,武勝超,曾誠,潘琪. 智能計算機與應用. 2017(01)
[4]LED太陽花散熱器正交試驗模擬優(yōu)化設計[J]. 李灝,錢新明,陳威. 照明工程學報. 2016(01)
[5]金屬泡沫平板結構內(nèi)對流傳熱的數(shù)值研究[J]. 黃善波,翟薇,徐會金,鞏亮. 熱科學與技術. 2015(04)
[6]新型CPU散熱器內(nèi)空氣流動與換熱特性的數(shù)值研究[J]. 伊麗娜,鄭文龍,王博杰,王文. 制冷技術. 2015(01)
[7]芯片微通道換熱研究綜述及展望[J]. 李林林,陳曦,鄭樸,馬靜殊,段玉梅,江巍雪,王曉春. 半導體光電. 2013(05)
[8]基于最小熵產(chǎn)法的大功率LED散熱器的結構優(yōu)化[J]. 賴艷華,魏露露,呂明新,趙琳妍,岳虹,劉存芳.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2(05)
[9]大功率LED太陽花散熱器的結構優(yōu)化[J]. 李中,李勇,湯應戈,林樵健. 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 2012(10)
[10]翅片散熱板大空間自然對流散熱數(shù)值方法探討[J]. 何川,高園園,陳啟勇. 半導體光電. 2011(05)
碩士論文
[1]CPU風扇散熱器散熱效果分析[D]. 張景柳.南京理工大學 2006
[2]風冷式CPU散熱片的熱分析及其優(yōu)化設計[D]. 張遠波.華中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73930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冷卻方式的最大散熱功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斷長度對傳熱、流動阻力和應力的影響和二階交互作用[38]。結果表明,換熱性能對肋片間隙長度變化最敏感,流動阻力和最大應力對肋片厚度變化最敏感。Copeland[39]對平直肋片散熱器進行了優(yōu)化。發(fā)現(xiàn)強制對流條件下,熱阻最小對應的散熱器肋片厚度為 0.5mm、肋間距取 2.3mm。Biber 等人[40]對固定大小的平直肋片散熱器進行了優(yōu)化,將真實風扇曲線作為水力工作條件,研究了基底厚度對散熱器性能的影響。
肋片發(fā)散散熱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LED太陽花散熱器開縫交錯設計[J]. 唐帆,郭震寧. 光學學報. 2018(01)
[2]CPU散熱器的優(yōu)化設計及數(shù)值模擬[J]. 王文豪,潘政宏,蔣潤花,尹輝斌,黃成龍. 電子測試. 2017(15)
[3]基于ANSYS的CPU散熱器不同角度鰭片散熱分析[J]. 秦襄培,尹雄,吳麗,武勝超,曾誠,潘琪. 智能計算機與應用. 2017(01)
[4]LED太陽花散熱器正交試驗模擬優(yōu)化設計[J]. 李灝,錢新明,陳威. 照明工程學報. 2016(01)
[5]金屬泡沫平板結構內(nèi)對流傳熱的數(shù)值研究[J]. 黃善波,翟薇,徐會金,鞏亮. 熱科學與技術. 2015(04)
[6]新型CPU散熱器內(nèi)空氣流動與換熱特性的數(shù)值研究[J]. 伊麗娜,鄭文龍,王博杰,王文. 制冷技術. 2015(01)
[7]芯片微通道換熱研究綜述及展望[J]. 李林林,陳曦,鄭樸,馬靜殊,段玉梅,江巍雪,王曉春. 半導體光電. 2013(05)
[8]基于最小熵產(chǎn)法的大功率LED散熱器的結構優(yōu)化[J]. 賴艷華,魏露露,呂明新,趙琳妍,岳虹,劉存芳.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2(05)
[9]大功率LED太陽花散熱器的結構優(yōu)化[J]. 李中,李勇,湯應戈,林樵健. 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 2012(10)
[10]翅片散熱板大空間自然對流散熱數(shù)值方法探討[J]. 何川,高園園,陳啟勇. 半導體光電. 2011(05)
碩士論文
[1]CPU風扇散熱器散熱效果分析[D]. 張景柳.南京理工大學 2006
[2]風冷式CPU散熱片的熱分析及其優(yōu)化設計[D]. 張遠波.華中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73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27393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