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子信息論文 >

基于圓對稱徑向雙折射的徑向偏振場光纖

發(fā)布時間:2021-07-03 09:16
  當面向高功率徑向偏振場激光的產生和傳導時,在光纖內實現(xiàn)高的模式區(qū)分度與大的模場面積一直是核心的技術挑戰(zhàn);诖,提出一種全新的徑向偏振場光纖設計方案,通過在纖芯內部引入圓對稱的徑向分布熱應力場,使得纖芯內形成徑向雙折射效應,有效打破常規(guī)光纖中偏振模式之間的簡并,使TM01模、TE01模和HE21模的有效折射率差為10-4量級,從而將TM01徑向偏振模區(qū)分出來。同時,此類徑向偏振場光纖更易實現(xiàn)TM01模場的大模面積設計。 

【文章來源】:中國激光. 2020,47(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基于圓對稱徑向雙折射的徑向偏振場光纖


RPF光纖結構

模式圖,簡并,光纖,模式


圖2是以圖1的結構為基礎,考察摻雜物質濃度和纖芯結構對模式退簡并的影響,圖中每一條曲線都是通過用控制變量法單獨研究其中一個變量得到。在圖2中,x、y、z三個箭頭標明三個坐標軸的方向,其中x軸表示core2的直徑(整個纖芯的直徑,可在拉絲中改變光纖直徑來控制,且core2的直徑與包層直徑具有固定比例1\:10),z軸表示模式間的有效折射率差Δneff,而y軸是主要考察變量。其中圖2(a)考察的是core1中GeO2的摩爾分數(shù)(y軸)對模式退簡并的影響,GeO2主要用于調整core1區(qū)域的折射率,從而調控模場分布;圖2(b)考察的是纖芯結構對模式退簡并的影響,纖芯結構被定量為core1與core2 的直徑之比D′(y軸),纖芯結構的變化既可調控模場分布又可調控雙折射分布。圖2中方形標記曲線為HE11模與TM01模的有效折射率差,圓形標記曲線為TM01模和HE21模的有效折射率差,三角形標記曲線為HE21模與TE01模的有效折射率差。圖2中點劃線網格表示Δneff為1×10-4的平面,曲線在平面以上部分即為滿足模式退簡并的標準。預先設定core1中B2O3的摩爾分數(shù)為17.5%,用于提供較大的熱應力,預先設定core2中GeO2的摩爾分數(shù)為1.18%,初步確定光纖的NA水平,RPF光纖內GeO2的摩爾分數(shù)相比于高折射率差環(huán)形纖芯光纖已是大大降低,因此其NA遠低于高折射率差環(huán)形纖芯光纖。此外圖2(a)預先設定D′為0.56,圖2(b)預先設定core1中GeO2的摩爾分數(shù)為7%,通過圖2發(fā)現(xiàn),當core1中GeO2的摩爾分數(shù)被設置為7%,即圖2(a)虛線所標位置,且D′為0.56時,即圖2(b)虛線所標位置是最優(yōu)化的取值,TM01-HE21的有效折射率差都接近極大值。此條件下,core2的直徑即便在15~25 μm大范圍內取值時,各模式間的有效折射率差都大于1×10-4,因此在本方案中支持實現(xiàn)TM01模的大模面積設計。依據(jù)上述最優(yōu)化設計條件,將RPF光纖的參數(shù)選取為:core1的直徑為11.2 μm,core2的直徑為20 μm(即D′為0.56),包層直徑為200 μm;core1中B2O3、GeO2、SiO2的摩爾分數(shù)比例為17.5\:7\:75.5,core2中摻GeO2的摩爾分數(shù)為1.18%。下面對此參數(shù)下RPF光纖進行計算以更直觀地獲得光纖的特性,計算結果如圖3、圖4和表1所示。

特性圖,折射率,光纖,各向異性


圖3為在1030 nm處RPF光纖的折射率分布和圓對稱熱應力場所導致的應力雙折射分布。其中,圖3(a)為光纖的折射率分布,實線為徑向折射率分布nr,虛線為角向折射率分布nθ,點劃線為軸向折射率分布nz;圖3(b)為TM01模的模場分布(虛線)與雙折射分布(實線,即nr-nθ)?梢奣M01模的模場分布與介質雙折射分布的重疊區(qū)大,且位于大的雙折射值范圍之內,顯然有利于TM01模與其他模式的退簡并。圖4(a)為光纖在1 μm波段的模式有效折射率差,各模式間的有效折射率差都滿足大于1×10-4的要求。在1030 nm處的模式分布如圖4(b)所示,圖中箭頭表示電場矢量分布,其中TM01模、HE21模和TE01模的有效模場面積分別為369,370,386 μm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fiber-optic SPR sensor via radially polarized beam excitation[J]. 閻杰,魯擁華,王沛,顧春,鄭榮升,陳勇,明海,詹其文.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09(10)
[2]熔錐型熊貓光纖耦合器的傳輸特性分析[J]. 吳宇列,鄭煜,李圣怡,王金娥.  光學學報. 2007(06)

博士論文
[1]熊貓保偏光纖結構設計、制備工藝及性能研究[D]. 童維軍.華中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622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2622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2c3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