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場聚焦逆波束形成的UUV平臺噪聲自適應抵消
發(fā)布時間:2021-01-09 13:46
水下航行器平臺自噪聲會對舷側陣產生干擾,從而影響其探測性能,該文針對平臺尾部自噪聲源的直達噪聲和海面反射噪聲,提出了基于近場聚焦逆波束形成的平臺噪聲自適應抵消方法。文中利用水下航行器平臺設計參數、深度以及運動姿態(tài)信息對尾部自噪聲傳播到舷側陣的路徑建立幾何模型,并分析了影響該路徑的因素;通過該模型,平臺尾部自噪聲能夠實時自適應地通過聚焦波束形成被估計出來,從而在舷側陣的接收信號中實現干擾抵消。仿真結果與海試實驗數據處理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有效抑制尾部自噪聲干擾,顯著提高水下航行器探測弱目標的能力。
【文章來源】:應用聲學. 2020,39(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近場聚焦逆波束形成的噪聲抵消原理和方法
1.1 舷側陣陣元處平臺尾部自噪聲逆波束形成抵消方法
1.2 陣列信號接收模型
1.3 噪聲抵消原理
2 平臺尾部自噪聲傳播模型
2.1 直達噪聲傳播模型
2.2 海面反射噪聲傳播模型
3 仿真實驗
3.1 模型仿真分析
3.1.1 橫滾角變化
3.1.2 縱傾角變化
3.1.3 深度變化
3.2 噪聲源信號的相關性分析
3.3 噪聲抵消方法仿真
4 海試實驗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下無人系統(tǒng)發(fā)展現狀及其關鍵技術[J]. 潘光,宋保維,黃橋高,施瑤. 水下無人系統(tǒng)學報. 2017(02)
[2]基于聲散射模型的魚雷自噪聲特性分析及仿真預報[J]. 徐園園,王明洲,蔣繼軍,李斌. 魚雷技術. 2013(02)
[3]艦船姿態(tài)坐標變換及穩(wěn)定補償分析[J]. 張志遠,羅國富. 艦船科學技術. 2009(04)
[4]聚焦波束形成聲圖測量原理研究[J]. 惠娟,胡丹,惠俊英,殷敬偉. 聲學學報. 2007(04)
[5]多波束DICANNE系統(tǒng)研究[J]. 李淑秋,李啟虎,劉金波. 聲學學報. 1995(04)
博士論文
[1]水下小平臺聲矢量陣被動探測技術研究[D]. 邱龍皓.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9
[2]UUV陣列自適應噪聲抵消關鍵技術研究[D]. 高偉.西北工業(yè)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運動小平臺近場干擾抑制技術研究[D]. 尹天宮.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3
[2]水下航行器舷側陣振動噪聲自適應抵消技術研究[D]. 李凱.西北工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66768
【文章來源】:應用聲學. 2020,39(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近場聚焦逆波束形成的噪聲抵消原理和方法
1.1 舷側陣陣元處平臺尾部自噪聲逆波束形成抵消方法
1.2 陣列信號接收模型
1.3 噪聲抵消原理
2 平臺尾部自噪聲傳播模型
2.1 直達噪聲傳播模型
2.2 海面反射噪聲傳播模型
3 仿真實驗
3.1 模型仿真分析
3.1.1 橫滾角變化
3.1.2 縱傾角變化
3.1.3 深度變化
3.2 噪聲源信號的相關性分析
3.3 噪聲抵消方法仿真
4 海試實驗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下無人系統(tǒng)發(fā)展現狀及其關鍵技術[J]. 潘光,宋保維,黃橋高,施瑤. 水下無人系統(tǒng)學報. 2017(02)
[2]基于聲散射模型的魚雷自噪聲特性分析及仿真預報[J]. 徐園園,王明洲,蔣繼軍,李斌. 魚雷技術. 2013(02)
[3]艦船姿態(tài)坐標變換及穩(wěn)定補償分析[J]. 張志遠,羅國富. 艦船科學技術. 2009(04)
[4]聚焦波束形成聲圖測量原理研究[J]. 惠娟,胡丹,惠俊英,殷敬偉. 聲學學報. 2007(04)
[5]多波束DICANNE系統(tǒng)研究[J]. 李淑秋,李啟虎,劉金波. 聲學學報. 1995(04)
博士論文
[1]水下小平臺聲矢量陣被動探測技術研究[D]. 邱龍皓.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9
[2]UUV陣列自適應噪聲抵消關鍵技術研究[D]. 高偉.西北工業(yè)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運動小平臺近場干擾抑制技術研究[D]. 尹天宮.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3
[2]水下航行器舷側陣振動噪聲自適應抵消技術研究[D]. 李凱.西北工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667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96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