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腔體EMC特性的解析算法及仿真方法研究
【學位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TN0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孔陣結構屏蔽效能解析算法的研究現(xiàn)狀
1.2.2 開孔腔體屏蔽效能解析算法的研究現(xiàn)狀
1.2.3 屏蔽腔體電磁諧振現(xiàn)象的研究現(xiàn)狀
1.2.4 屏蔽腔體 EMC 數(shù)值仿真的研究現(xiàn)狀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以及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基于透射和反射系數(shù)的孔陣結構屏蔽效能解析算法研究
2.1 分析孔陣金屬板透射系數(shù)和反射系數(shù)的必要性
2.2 傳統(tǒng)邊界條件和廣義邊界條件
2.3 孔陣金屬板透射、反射系數(shù)解析算法的推導
2.3.1 電磁波垂直入射
2.3.2 TE波斜入射
2.3.3 TM波斜入射
2.4 解析算法和數(shù)值仿真的結果對比
2.5 基于透射、反射系數(shù)的孔陣結構屏蔽效能解析算法研究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腔體屏蔽效能ROBINSON解析算法的擴展及其準確性分析
3.1 開孔屏蔽腔體屏蔽效能解析算法的擴展分析
3.1.1 擴展解析算法的推導過程
3.1.2 擴展解析算法的準確性驗證
3.1.3 擴展解析算法的相關討論
3.2 觀測點位置與解析算法準確性之間的關系研究
3.2.1 頻率與機箱深度對p取值的影響
3.2.2 p解析公式的推導過程
3.2.3 p解析公式的準確性研究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屏蔽腔體電磁諧振特性的解析算法研究及數(shù)值仿真分析
4.1 對屏蔽腔體諧振點處EMC特性進行分析的必要性
4.2 基于微擾原理的屏蔽腔體諧振頻率解析算法推導及其準確性驗證
4.2.1 屏蔽腔體諧振頻率的解析算法推導過程
4.2.2 解析算法的準確性驗證及數(shù)值仿真分析
4.2.3 解析算法的實驗驗證
4.2.4 對屏蔽腔體諧振頻率解析算法的討論
4.3 貫穿形式長縫隙的電磁諧振現(xiàn)象數(shù)值仿真分析
4.3.1 極化角度與縫隙的放置方式
4.3.2 縫隙結構參數(shù)與電磁諧振點頻率之間的關系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以實際PCB作為內部干擾源的屏蔽腔體全波仿真分析
5.1 基于內部干擾源的屏蔽腔體EMC特性分析的必要性
5.2 仿真環(huán)境介紹
5.3 以PCB作為內部干擾源的屏蔽腔體全波仿真方法
5.3.1 全波仿真方法的步驟
5.3.2 不同內部干擾源所得結果的對比
5.3.3 開孔參數(shù)對電子設備屏蔽內部電磁輻射能力的影響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6.1 全文總結
6.2 后續(xù)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科研經歷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明;魏明;陳翔;孫嬌;;采用寬帶同軸裝置的材料屏蔽效能測試[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21期
2 劉川 ,蔣全興;利用屏蔽室壁面的標準測試窗口測量孔縫泄漏及材料的屏蔽效能[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2年02期
3 Laird Technolkgies;較大孔洞對屏蔽效能的減弱作用[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2年04期
4 夏昌明,劉峰,周力;金屬腔體屏蔽效能的預測[J];電子質量;2003年11期
5 段玉平,劉順華,管洪濤,郭輝進,劉軍民;縫隙對金屬網(wǎng)屏蔽效能的影響[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年04期
6 梁曉兵,高新華,饒章權,余軍,王建國,周文俊,張磊;開窗對金屬板屏蔽小室穩(wěn)態(tài)屏蔽效能影響的對比測試[J];電測與儀表;2005年02期
7 石丹;沈遠茂;高攸綱;;確定多層平板屏蔽體屏蔽效能的簡便方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8 徐亮;;縫隙對屏蔽效能的影響分析[J];信息與電子工程;2008年03期
9 路宏敏;羅朋;劉國強;余志勇;;有孔陣矩形機殼屏蔽效能研究[J];兵工學報;2009年06期
10 郭東義;石立華;郭曜華;張杰;;基于頻響函數(shù)測量脈沖磁場屏蔽效能的新方法[J];信息與電子工程;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范杰清;復雜金屬腔體高功率微波耦合效應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2 周超;基于高強度輻射場的民用航空器機身電磁屏蔽特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劉恩博;屏蔽腔體EMC特性的解析算法及仿真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4 石丹;傳輸線理論在電磁干擾防護技術中的若干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整平;基于空間場部件屏蔽效能測試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吳冬燕;電磁屏蔽服屏蔽效能的影響因素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史曉寧;基于屏蔽室法的材料電磁屏蔽效能的簡易測試方法及影響因素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4 王慧霞;三明治型復合功能板材的開發(fā)與性能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4年
5 李良賓;傳輸線理論在屏蔽防護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林志斌;混響室環(huán)境下屏蔽效能的仿真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7 孫瑞麗;基于計算機模擬的電磁屏蔽服裝孔縫區(qū)域屏蔽效能的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5年
8 陳玉娜;毛針織電磁屏蔽織物屏蔽效能的影響因素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5年
9 鄭倩雪;基于FDTD的防電磁輻射服裝局部區(qū)域屏蔽效能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5年
10 張麗;含孔陣金屬箱體的屏蔽效能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736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7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