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化硼的導熱絕緣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圖文】:
1.1 復合材料填充示意圖,粒徑大小關系(a)AlN>BN(b)AlN<BN(AlN=BN導熱填料的形狀料的形狀也是影響導熱材料熱學性能的因素之一。常見的導熱填料主要、片狀、纖維狀等形態(tài),當導熱填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和長徑比時,在基易形成聲子導熱通道,有利于復合材料導熱性能的提高。Wang 等[36]研料在基體內隨機分布時,填料形狀對復合材料導熱性能的影響,人工設狀的填料形狀及其參數(shù)如表 1.2 所示,得出結論,不同形狀填料制備的的導熱效果順序為:雙 Y 形>Y 形>四 Y 形>I 形>T 形>矩形>橢圓形>菱形>方形≈球形。當導熱填料形狀是雙 Y 形時,可以最有效的形成導熱通熱通道效果最差的填料是球形粒子填料。
體界面不易相容,并且無機填料在基體中十分容易團聚,分散很差,這就導導熱填料在基體內部很難有效的形成導熱通道。此外,填料粒子表面難以被基體潤濕,兩者界面處會存在著較大空隙,這是由于無機填料粒子與基體之在表面張力的差異造成的,這嚴重增加了填料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熱阻,阻斷量在基體內部的有效傳遞。因此,對填料進行表面處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利聯(lián)劑對無機填料進行表面改性是一種可行的方法[39, 40]。偶聯(lián)劑分子的兩端分填料表面的基團和基體中的基團發(fā)生化學反應,有助于改善填料和基體間的 結 合[41]。 硅 烷 偶 聯(lián) 劑 ( γ 氨 丙 基 三 乙 氧 基 硅 烷 , 化 學 式 為CH2CH2CH2Si(OC2H5)3)是偶聯(lián)劑中的一種,其改性無機填料機理如圖 1,硅烷偶聯(lián)劑將無機顆粒的親水表面轉變成親有機表面,從而提高無機顆粒面親和性[42, 43]。經(jīng)表面處理后的填料可以與基體更加緊密的結合,減小界面,,提高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熱導率。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N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棟;唐成春;薛彥明;李杰;;新型多孔氮化硼材料[J];化學進展;2013年07期
2 肖化平;陳元平;楊凱科;魏曉林;孫立忠;鐘建新;;無序雙層六角氮化硼量子薄膜的電子性質[J];物理學報;2012年17期
3 鄧金祥;王瑤;張曉康;周濤;汪旭洋;姚倩;陳光華;;氮化硼薄膜的紅外光譜研究[J];光散射學報;2008年01期
4 張?zhí)m,馬會中,姚寧,胡歡陵,張兵臨;非晶氮化硼薄膜的場致電子發(fā)射研究[J];中國激光;2002年12期
5 王震遐,王玟珉,阮美玲,許潯江;離子轟擊產生湍層氮化硼[J];高能物理與核物理;2000年11期
6 張鐵臣,馬文駿,徐曉偉,鄒廣田,郭偉力,郭學斌;六角氮化硼的氧化特性對立方氮化硼合成的影響[J];高壓物理學報;1991年02期
7 司徒杰生;;氮化硼的合成方法[J];無機鹽工業(yè);1987年01期
8 周鶴年;;精密陶瓷新材料碳氮化硼(BNC)[J];化工新型材料;1987年10期
9 陳康民 ,張國英 ,梁樹荔;氮化硼園片固態(tài)擴散[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74年01期
10 劉孝定;;氮化硼在工業(yè)上的使用[J];陶瓷;197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曉康;鄧金祥;王瑤;陳光華;郝偉;侯碧輝;賀德衍;;氮化硼薄膜在退火相變中的應力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10)[C];2007年
2 熊美;于棟利;何巨龍;田永君;趙智勝;;金屬性氮化硼多形體的理論預測[A];第十八屆中國高壓科學學術會議縮編文集[C];2016年
3 李秀玲;武曉君;曾曉成;楊金龍;;氮化硼納米材料中線缺陷的模擬和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6分會:納米體系理論與模擬[C];2014年
4 杜麗娜;許群;;超臨界CO_2輔助功能化修飾氮化硼[A];第十二屆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學術及應用研討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超臨界流體技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8年
5 王良杰;李濤濤;姚亞剛;;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浮動催化氮化硼納米管的生長[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三十六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6年
6 盧鐵梅;葉會見;鄭愛愛;徐春鋒;徐喜連;徐立新;;氮化硼納米片的高效剝離及其在介電材料中的應用[A];2016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6年
7 于美燕;徐紅燕;崔得良;郝宵鵬;王琪瓏;蔣民華;;水熱法合成氮化硼中的耦合效應[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8 顧廣瑞;金逢錫;李全軍;蓋同祥;李英愛;趙永年;;氫、氧等離子體處理對氮化硼薄膜場發(fā)射特性的影響[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9 吳錦鋒;辛兆鵬;趙雷;;有機-無機雜化前驅體催化裂解制備氮化硼納米片[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三十六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6年
10 王猛;徐立強;楊劍;;氮化硼作載體負載二氧化錫在光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1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記者 魏靜;氮化硼牽手石墨稀 超硬材料“風再起”[N];中國證券報;2013年
2 記者 聶翠蓉;新型數(shù)字開關由石墨烯和氮化硼納米管制成[N];科技日報;2015年
3 聶翠蓉;新型數(shù)字開關 石墨烯和氮化硼納米管制成[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5年
4 ;材料廠商:3C市場紛紛出招[N];中國電子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楊昊;享受探索的樂趣[N];人民日報;201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美;硼—氮化合物新結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燕山大學;2017年
2 江悅;基于導通網(wǎng)絡結構制備高性能導熱與吸波高分子復合材料[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3 羅坤;硅和氮化硼新結構及性能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燕山大學;2017年
4 馮詩倪;氮化硼納米粒子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的研究[D];江南大學;2018年
5 張劍;極端條件下B-C-N體系功能材料的合成與表征[D];吉林大學;2006年
6 房偉;軟化學方法中低溫合成BN的物相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陳志;氮化物合成方法探索及性質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姜海輝;氮化硼和氮化碳納米材料的合成與表征[D];山東大學;2007年
9 吉曉瑞;hBN的結晶性質變化對cBN合成的影響及cBN的直接成核與生長[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司海濱;薄層氮化硼空心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性能及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譽元;基于氮化硼的導熱絕緣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2 蔡晶;高比表面氮化硼對水體中4種苯系物的吸附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陳璐;BNNS/CNF導熱取向膜的制備及其在環(huán)氧復合材料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4 裴鑫;3D-BNNS/硅改性環(huán)氧樹脂高導熱復合材料的研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9年
5 王赫兵;高導熱絕緣環(huán)氧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9年
6 劉濤;二維氮化硼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去除水中重金屬離子的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7 石倩;氮化硼/環(huán)氧樹脂導熱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貴州大學;2019年
8 楊崢;功能化氮化硼和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備及其對鈾、釷吸附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9 鐘世龍;氮化硼/碳納米管及氮化硼/石墨烯的三維“橋聯(lián)”導熱網(wǎng)絡在聚丙烯基體中的構筑[D];西南大學;2018年
10 劉群;氮化硼修飾、導熱復合材料和碳纖維氮化硼涂層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037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0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