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場高功率泵浦耦合器研究
[Abstract]: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power pump coupler with large mode field are introduced. The effects of waist beam length, cross-section fiber arrangement and cone length on the output efficiency of 7 脳 1 large mode field high power pump coupler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wo models of 7 脳 1 large mode field high power pump coupler.
【作者單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分類號】:TN6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素英;;大模場光纖模場大小提升能力分析[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0年12期
2 廖素英;鞏馬理;;大模場光纖直彎過渡中的模場演變分析[J];中國激光;2013年03期
3 廖文英;范萬德;李園;陳君;卜凡華;李海鵬;王新亞;黃鼎銘;;新型全固態(tài)準晶體結構大模場光纖特性研究[J];物理學報;2014年03期
4 鄭斯文;林楨;任國斌;簡水生;;一種新型多芯-雙模-大模場面積光纖的設計和分析[J];物理學報;2013年04期
5 李娟;楊琳;趙楚軍;文雙春;范滇元;;新型多芯光纖的模場特性分析[J];激光技術;2009年05期
6 廖素英;鞏馬理;;大模場光纖研究的新進展[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1年03期
7 宋軍,明海;熔拉和腐蝕單模階躍光纖的模場分析[J];光學技術;2000年06期
8 季敏寧,宮愛玲,張永安;W型單模單偏振光纖隧道效應的模場分析[J];光學學報;2001年11期
9 夏濤;郭紅利;陳根祥;;任意多包層光纖模場的數值解法[J];光子學報;2010年S1期
10 王偉能;張鐵犁;譚曉玲;姚建銓;;增益導引和折射率導引在大模場單模光纖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激光;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蔣建;王執(zhí)山;李曉芹;毛慶和;;工作波長失配對單模光纖模場特性的影響[A];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化——長三角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范植開;劉慶想;;2π/3模場中渡越時間效應機理[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1)[C];2001年
3 李晶;景峰;鄧穎;王建軍;;光纖彎曲纏繞方式對模式激發(fā)的影響[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晶;高功率大模場光纖的光傳輸放大特性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2 鄒快盛;新型大模場光纖激光材料的設計與制備[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9年
3 譚曉玲;大模場光纖波導特性的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4 鄭晶晶;大模場面積單模摻鉺非均勻布拉格光纖及其器件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周旋風;光纖模場適配器的制作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2 王偉能;增益導引在大模場光纖設計中的應用及彎曲特性分析[D];天津大學;2008年
3 李夢醒;大模場面積單模彎曲不敏感光纖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4 祝小光;大模場面積單模菊花纖芯分布光纖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5 李娟;含微納芯多芯光纖模場特性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6 任衛(wèi)紅;平頂模式微納光纖的模場及色散特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7 申子卿;1064nm大模場單模光纖及其耦合器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師騰飛;Yb摻雜的大模場石英有源光纖的制備與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4年
,本文編號:22867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28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