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子信息論文 >

一種改進的穿硅電容三維互連技術

發(fā)布時間:2018-08-09 09:14
【摘要】:針對硅通孔(through-silicon via,TSV)背面通孔外露工藝復雜度與成本較高、易遺留工藝隱患的問題,提出一種改進的穿硅電容(through-silicon capacitor,TSC)三維互連技術。首先,介紹TSC結構特點與工藝制作方法。其次,通過電磁仿真分析TSC互連電容耦合特性,結合傳統(tǒng)收發(fā)電路與HSPICE仿真驗證TSC互連在高頻信號傳輸應用中的可行性。分析與仿真結果顯示:TSC省去TSV背面通孔外露工藝可進一步降低成本及復雜工藝引入的可靠性隱患。采用孔半徑2.5μm、孔高50μm單根TSC通道可實現(xiàn)15 Gbps高頻信號傳輸,功耗約為0.045 mW/Gbps。研究表明,TSC互連是一種高可靠、低成本的三維互連結構,為實現(xiàn)高頻三維集成電路(3D IC)提供一種可行的互連技術方案。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complexity, high cost and easy to leave hidden trouble in the process of through-silicon via, an improved three dimensional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for through-silicon capacitor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TSC are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capacitiv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SC interconnection are analyzed by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SC interconnection in high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is verified by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transceiver circuit and HSPICE simulation.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TSV backside through hole exposure process can be further reduced by the use of the W TSC to reduce the cost and the hidden trouble of reliability introduced by the complex process. Using the hole radius 2.5 渭 m, the hole height 50 渭 m single TSC channel can realize 15 Gbps high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about 0.045 MW / Gbp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SC interconnection is a high reliable and low cost 3D interconnect structure, which provides a feasible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schem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frequency 3D integrated circuit (3D IC).
【作者單位】: 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
【基金】:航天先進制造技術研究聯(lián)合基金資助項目(U1537208)
【分類號】:TN4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正平;;微系統(tǒng)三維集成技術的新發(fā)展[J];微納電子技術;201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松;單光寶;;一種改進的穿硅電容三維互連技術[J];微納電子技術;2017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聞黎;王建華;;新型集成電路互連技術——銅互連技術[J];中國集成電路;2002年05期

2 Ralph Raiola;;互連技術挑戰(zhàn)傳統(tǒng)[J];今日電子;2007年07期

3 熊述元;;“2006上海電子互連技術及材料國際論壇”于2006年11月17日召開[J];半導體信息;2007年01期

4 兆霽;薄膜互連技術可以在單一襯底上集成多個單元[J];今日電子;2000年09期

5 王靈婕,林吉申;銅互連技術[J];鷺江職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6 Ralph Raiola;;柔性電路的曙光——彈性互連技術[J];今日電子;2007年09期

7 喬長海;;現(xiàn)有光學互連技術與航空航天應用[J];電子產(chǎn)品世界;2007年02期

8 胡志勇;迎接先進互連技術的挑戰(zhàn)[J];今日電子;2002年11期

9 莫大康;;銅的互連技術[J];中國集成電路;2002年03期

10 倪治中;;電腦互連技術[J];電子天府;199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周德儉;;電子器件鍵合互連技術及其發(fā)展[A];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09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王寧;杜芳黎;陶弦;王黎君;沈應中;;有機膦穩(wěn)定的2-乙酰基-1,3-茚二酮銀配合物的制備與表征[A];第十一屆全國MOCVD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郭御風;李瓊;劉光明;肖立權;;新型高性能PCI Express互連技術研究[A];2006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一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李建輝;董兆文;;LTCC 3D-MCM垂直互連技術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電子元件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王桂芬;;連接器與互連技術近期發(fā)展新探[A];中國電子學會元件分會連接器與開關第八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王春青;李明雨;田艷紅;;電子封裝與組裝中的微連接技術[A];第十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1年

7 王春青;李明雨;田艷紅;;電子封裝與組裝中的微連接技術基礎研究[A];全國第六屆SMT/SMD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互連技術延伸服務器的力量[N];網(wǎng)絡世界;2004年

2 方糧;PC、半導體互連技術也融合[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3 ;三大技術為總線提速[N];網(wǎng)絡世界;2005年

4 本報記者 姜波;預言技術[N];網(wǎng)絡世界;2004年

5 阿剛;串行ATA:希捷新一代內(nèi)部存儲互連技術[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程鴻;挑戰(zhàn)Wintel[N];計算機世界;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郭旭光;3D組裝面陣列垂直互連技術及可靠性[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徐維佳;基于FPGA的PCI Express與Rapid IO高速互連技術驗證[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辛東金;PCI Express串行互連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朱正毅;高速串行互連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梅偉鋒;基于NoC系統(tǒng)的高速低功耗互連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胡平;銅互連技術中鋁焊接點的氮化鉭擴散阻擋工藝優(yōu)化[D];復旦大學;2008年

7 張昆;面向三維封裝的銅互連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8 唐艷;MPLS-TP與SUPANET的互連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7362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17362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26e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