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磁超介質(zhì)太赫茲波傳輸動態(tài)可調(diào)的研究
[Abstract]:Terahertz wave is usually defined as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the range of 0.1-10THz. It has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but lack of effective develop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functional device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It is a crucial step to realize the main dynamic control of the terahertz wave. Most of the methods of Hertz active control make use of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 itself, which greatly limits the dynamic modulation range of the terahertz wave transmiss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double layers, the thre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is realized. A dynamic tunable terahertz filter is designed.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By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SRR (Split-ring resonator) with the movable cantilever, a double layer (Al and Si O2) movable cantilever array is designed. Us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double layers, the bending of the cantilever is realized by changing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he modulation range is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0.32THz dynamic tunable filter. The electromagnetic theory is used for deep analysis. The physical mechanism that causes the resonance migration. (2)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double layer SRR movable cantilever array with a new shape memory material (Shape Memory Material, SME) Ni Ti alloy is us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or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hape memory alloy Ni Ti in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supermaterial is verified. The shape memory effect refers to the material in a particular strip. The material can be restored to the shape before deformation by applying appropriate external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ordinary metal, shape memory allo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shape variable, recover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3) in order to verify shape memory effect of shape memory alloy Ni Ti, the article uses traditional photolithography to realize SRR The machined cantilever array samples were processed and the shape memory effect of Ni Ti was characterized by interferometer. The recoverable effect of Ni Ti was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4) the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THz-TD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RR movable cantilever array sampl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erahertz transmission spectru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detailed and analyzed.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the detailed cause analysis is given, and further optimiza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shù)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713;O441.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澤魁;張同軍;張光新;;太赫茲波科學與技術(shù)[J];自動化儀表;2006年03期
2 李玉林;陳華;汪力;彭慰先;;太赫茲波的產(chǎn)生、傳播和探測[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6年03期
3 江世亮;邱德青;王禹;;太赫茲:又一場“前沿革命”——該技術(shù)“空白領域”漸成熱門,將極大地改變?nèi)祟惿頪J];世界科學;2006年10期
4 王琳;陳鶴鳴;;太赫茲輻射源與波導耦合研究新進展[J];光電子技術(shù);2007年04期
5 張剛;;淺談太赫茲波技術(shù)及其應用[J];科技廣場;2007年11期
6 曹鐵嶺;姚建銓;;基于法布里-珀羅干涉儀的太赫茲波長測試儀[J];現(xiàn)代科學儀器;2008年02期
7 曹鐵嶺;姚建銓;鄭義;;基于法布里-珀羅干涉儀的太赫茲波波長測試方法[J];光學儀器;2008年02期
8 趙國忠;;太赫茲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實驗室建設[J];現(xiàn)代科學儀器;2009年03期
9 董慶楠;;淺談太赫茲波的特點及其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應用[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魏華;;太赫茲探測技術(shù)發(fā)展與展望[J];紅外技術(shù);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存林;牧凱軍;;太赫茲波譜與成像[A];第八屆全國光學前沿問題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2 張敏;權(quán)潤愛;阮雙琛;梁華偉;蘇紅;;連續(xù)太赫茲波在產(chǎn)品分布檢測中的應用[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戴厚梅;劉勁松;;空氣中產(chǎn)生太赫茲波過程的研究進展[A];第十三屆全國紅外加熱暨紅外醫(yī)學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及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喜來;徐軍;曹付允;朱桂芳;侯洵;;太赫茲波軍事應用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張存林;趙國忠;;太赫茲波的應用[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張存林;趙國忠;沈京玲;張巖;;太赫茲波譜與成像[A];第七屆全國光學前沿問題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范文慧;;太赫茲波譜成像技術(shù)與應用[A];第十屆全國光電技術(shù)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趙國忠;梁衛(wèi)華;張存林;楊國楨;;太赫茲波傳播特性及成像研究[A];第七屆全國光學前沿問題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瀾濤;牧凱軍;左劍;張振偉;張存林;;爆炸物的太赫茲超寬帶光譜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大會摘要集[C];2011年
10 孟增睿;張偉斌;;太赫茲光譜探測技術(shù)在安全領域的研究進展[A];第二屆全國危險物質(zhì)與安全應急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袁志勇;張巖:借太赫茲波“穿墻透視”[N];科技日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江世亮 邱德青 實習生 王禹;太赫茲:又一場“前沿革命”[N];文匯報;2006年
3 記者 任海軍;有設備會“透視”可“分辨”爆炸物[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常麗君;太赫茲脈沖可提高砷化鎵電子密度[N];科技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繆琴;神奇“太赫茲”改變你生活[N];成都日報;2006年
6 常麗君;科學家開發(fā)出石墨烯太赫茲設備樣機[N];科技日報;2012年
7 ;英“遠程透視眼”能看穿衣服,但不看“隱私”[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8 實習記者 唐燾逸;反暴恐利器:國內(nèi)首臺太赫茲安檢儀發(fā)布[N];中國航空報;2014年
9 劉霞;集成太赫茲收發(fā)器在美問世[N];科技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侯鐵中;太赫茲研究的中國高度[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建強;太赫茲奇異介質(zhì)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王昌雷;太赫茲波操控技術(shù)與器件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王新柯;太赫茲實時成像中關(guān)鍵技術(shù)的研究與改進[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杜海偉;激光等離子體產(chǎn)生太赫茲波輻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5 李夢月;高溫超導太赫茲輻射源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6 褚政;太赫茲脈沖調(diào)制熒光現(xiàn)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7 張逸竹;新型寬帶太赫茲源物理機制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8 左志高;太赫茲相干層析成像及相關(guān)功能器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葉龍芳;基于光整流的太赫茲源與新型太赫茲導波結(jié)構(gòu)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10 李璐杰;太赫茲波的產(chǎn)生及其對太赫茲波進行三維探測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宇曄;模擬沙塵條件下的太赫茲波透射特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焦月英;連續(xù)太赫茲波成像技術(shù)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肖健;光電導天線產(chǎn)生太赫茲波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4 黃時光;太赫茲波傳輸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吳兆耀;連續(xù)波太赫茲成像實驗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緱俊培;太赫茲波技術(shù)及成像應用探討[D];鄭州大學;2009年
7 李曉文;太赫茲源及太赫茲波導的理論和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8 周青山;調(diào)頻連續(xù)太赫茲波成像的信號分析與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設計[D];重慶大學;2013年
9 姬江軍;太赫茲波導系統(tǒng)中關(guān)鍵器件的初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3年
10 姜雪;太赫茲波對金屬共振環(huán)的透射和吸收特性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57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15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