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線通信系統(tǒng)的電磁兼容性研究
本文選題:電力線通信 + 寬帶電力線; 參考:《計算機仿真》2017年01期
【摘要】:電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電力線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之一。首先介紹了PLC技術的發(fā)展概況和相應EMC研究的基本情況;并介紹了有代表性的國家或地區(qū)和重要的標準化組織在PLC技術的EMC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方面的最新進展;然后介紹了我國在該領域的試驗結(jié)果和研究成果;最后指出該領域存在的問題、同時對發(fā)展方向提出建議。上述研究總結(jié)了PLC技術的EMC法規(guī)和標準化的最新進展,可作為我國發(fā)展PLC時制定合理的EMC法規(guī)和管理制度的有益參考。
[Abstract]: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LC)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PLC technology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EMC research, and introduce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or regions and important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in EMC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of PLC technology. Th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field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blems in this field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proposed. The abov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EMC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LC technology, which can be used 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reasonable EMC regulations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LC i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國技術經(jīng)濟學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分類號】:TN03;TN91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艷杰;王丹;;協(xié)作通信系統(tǒng)信道估計算法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5年08期
2 楊尚瑾;許海;宋曉通;李欣;;輻射狀配電線路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補償?shù)募嫒菪訹J];電網(wǎng)技術;2015年03期
3 徐文燕;;電力通信ADSS光纜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年05期
4 鄭悅;于掌舵;李艷婷;鄭傳濤;葉瑋琳;王一丁;;熒光LED通信系統(tǒng)線性失真測量及其補償[J];光電子·激光;2015年02期
5 叢瀟雨;王艷芬;孫彥景;張曉光;;鎖相環(huán)解調(diào)Chirp-UWB通信系統(tǒng)仿真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5年02期
6 宋昆;薛耀鋒;張波;;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裝備電磁兼容性[J];四川兵工學報;2014年12期
7 閆廣峰;高山;;高速鐵路CPⅢ網(wǎng)平差起算點兼容性研究[J];測繪工程;2014年08期
8 行鴻彥;冒海微;徐偉;王秋輝;;基于壓縮感知的脈沖同步的混沌保密通信系統(tǒng)[J];儀器儀表學報;2014年07期
9 趙建森;張芝濤;俞哲;;40.68MHz交流等離子體天線電磁兼容性實驗研究[J];高電壓技術;2014年06期
10 鐘東洲;鄧濤;鄭國梁;;雙信道偏振復用保密通信系統(tǒng)的完全混沌同步的操控性研究[J];物理學報;2014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治真;韋建波;韋碧琳;張建民;楊波;;基于快速開關型的10kV線路串聯(lián)補償技術應用及效果分析[J];電氣技術;2017年01期
2 郭曉剛;趙建峰;李國慶;;電力線通信系統(tǒng)的電磁兼容性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7年01期
3 鄭彬;畢天姝;班連庚;項祖濤;馬其燕;楊大業(yè);杜寧;;特高壓串補線路中性點小電抗工作條件研究[J];電網(wǎng)技術;2017年03期
4 史春俠;;保密通信在電子應急系統(tǒng)中的應用及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6年22期
5 李華軍;;配網(wǎng)長線路加裝串補改善電壓質(zhì)量問題探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6年32期
6 郝宏剛;陳譜望;牛炎楠;廖明軍;;基于均衡電路的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帶寬拓展方案[J];光通信技術;2016年11期
7 吳君欽;董大棟;;OFDM系統(tǒng)中基于改進閾值的DFT信道估計算法[J];電視技術;2016年09期
8 姜濤;;云平臺多通道最優(yōu)調(diào)度機制的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6年09期
9 唐珂;謝源;曾明杰;;Cascode結(jié)構微波混沌振蕩器的設計[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6年08期
10 芮國勝;劉林芳;張嵩;;基于信號預處理的杜芬振子弱信號檢測方法[J];電子測量技術;2016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家利;;基于預失真四進制輻移鍵控調(diào)制的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J];光電子.激光;2014年08期
2 梁雙港;林榮剛;鳳衛(wèi)鋒;;論軍用裝備研制中的電磁兼容性控制[J];電子質(zhì)量;2014年02期
3 李艷婷;張紅偉;師星辰;鄭傳濤;王一丁;;離散多音調(diào)制可見光信道非線性失真及參數(shù)優(yōu)化[J];光電子.激光;2014年01期
4 顏森林;;激光混沌并聯(lián)同步及其在全光邏輯門中的應用研究[J];物理學報;2013年23期
5 白慶本;王軍;周福文;;戰(zhàn)場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裝甲裝備野戰(zhàn)搶修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3年10期
6 盛曉光;韋統(tǒng)振;馬明;霍群海;;配電網(wǎng)中多臺動態(tài)電壓恢復器的優(yōu)化配置研究[J];電網(wǎng)技術;2013年10期
7 彭思華;張勇軍;黃媚;;配電網(wǎng)無功配置基態(tài)分析規(guī)劃法[J];電網(wǎng)技術;2013年09期
8 葉瑋琳;鄭傳濤;張紅偉;吳祥坤;;便攜式點對點可見光通信終端的實驗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8期
9 劉偉鋒;樊濱溫;;基于小波去噪的OFDM信道估計技術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3年08期
10 豐峰;;電力ADSS通信光纜施工技術要點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3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匯;我國也能通過電力線上因特網(wǎng)了[J];廣東通信技術;2002年01期
2 ;我國也能通過電力線上因特網(wǎng)了[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2年03期
3 宿建光;電力線通信的當務之急是各方攜手共同推動[J];通信世界;2005年21期
4 王周益,葉云,劉繼興;電力線通信標準化探討[J];廣東通信技術;2005年03期
5 劉毅敏;李華;;電力線通信及仿真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10期
6 Ashish Garg;Angad Singh Gill;;如何設計可靠的電力線通信[J];電子設計技術;2011年08期
7 唐軍;談談電力線通信[J];現(xiàn)代通信;2002年04期
8 周經(jīng)國,武斌;電力線上網(wǎng)競爭力強[J];中國傳媒科技;2002年10期
9 吳娟,薛時光,汪敏;家用電力線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J];計算機工程;2002年06期
10 劉洪濱;鄒志慧;;電力線組建寬帶局域網(wǎng)的應用[J];智能建筑技術;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維;林維明;;電力線通信的現(xiàn)狀與展望[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低壓電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曉勝;宋其濤;徐殿國;;基于蟻群算法的電力線通信組網(wǎng)模型研究[A];2006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周巖;張相軍;劉曉勝;徐殿國;;面向信息安全的寬帶電力線編碼系統(tǒng)設計[A];2008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董論;趙宇明;郭靜波;王贊基;;一種配電網(wǎng)電力線高速通信技術[A];全國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術年會(CTEE'2001)論文集[C];2001年
5 沈鑫;曹敏;陳建霖;王昕;;基于DS2芯片組電力線寬帶通信距離測試和建模研究[A];2013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6 廖e,
本文編號:1997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9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