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SiO_x鈍化層所導致的半導體-絕緣體-半導體異質(zhì)結高頻隧道電容溢出現(xiàn)象
本文選題:超薄鈍化層 + 隧道CV ; 參考:《科學通報》2017年Z2期
【摘要】:從高頻電容電壓特性測試中發(fā)現(xiàn)的隧道電容溢出現(xiàn)象出發(fā),研究了具有超薄鈍化層的半導體-絕緣體-半導體(semi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SIS)異質(zhì)結器件界面處獨特的電荷存儲特性.從SIS 1 MHz頻率下的CV特性可知,當外加偏壓小于V_T(voltage tunneling)時,SIS界面處于耗盡狀態(tài),而當外加柵壓超過V_T之后,SIS的高頻電容將遠超儀器量程趨于無窮大,可概括稱為隧道電容溢出現(xiàn)象.從SIS的XPS(X-ray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深度剖析結果可知,具有不同厚度的ITO(indium tin oxide)的SIS器件界面鈍化層所含元素組分并無差別.但從TEM(transparent electron microscope)的結果來看,鈍化層厚度隨ITO的增加而增加,分析表明不同ITO厚度的SIS所對應V_T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鈍化層厚度的不同.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本文給出了隧道電容溢出現(xiàn)象的載流子輸運的能帶模型.結果表明,隧道電容溢出是由于超薄鈍化層無法使大量電子在界面處積累所致.且同一器件隧道電容溢出現(xiàn)象是可重復的,不會對器件帶來物理損傷,這是采用直接磁控濺射工藝制備SIS異質(zhì)結太陽電池穩(wěn)定性的體現(xiàn).
[Abstract]:Based on the tunneling capacitance overflow phenomenon found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requency capacitors, the unique charge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interface of semiconductor insulator-semiconductor SISs with ultra-thin passivating layer a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CV characteristics of SIS 1 MHz frequency, when the applied bias voltage is less than that of V_T(voltage tunneling, the interface is in a depleted state, and when the external gate voltage exceeds it, the high frequency capacitance of the MHz will tend to infinity. Can be summarized as tunnel capacitance overflow phenomenon. The results of XPS(X-ray photoemission specular analysis of SIS show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elements in the interface passivation layer of SIS device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ITO(indium tin oxide. However, from the results of TEM(transparent electron microscopes, the thickness of passivated lay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TO.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of the T value of SIS with different ITO thickness is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passivated lay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nergy band model of the carrier transport of the tunneling capacitance overflow phenomen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unnel capacitance overflow is due to the inability of the thin passivation layer to accumulate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ons at the interface. The phenomenon of tunneling capacitance overflow of the same device is repeatable and will not cause physical damage to the device. This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tability of SIS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fabricated by direct magnetron sputtering.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物理系索朗光伏材料與器件R&D聯(lián)合實驗室;上海大學分析測試與結構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274067,60876045) SHU-SOEN’s PV聯(lián)合實驗室基金(SS-E0700601)資助
【分類號】:TN3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牧;異質(zhì)結擴散模型電流傳輸理論研究——Ⅲ.異質(zhì)結伏—安特性的擴散-發(fā)射組合模型[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84年01期
2 楊文庫,鄧文榮;異質(zhì)結內(nèi)建電壓的研究[J];紅外研究;1989年02期
3 李秀宇;吳月花;李志國;付厚奎;;不同鈍化層對硅基鋁金屬膜應力影響的研究[J];半導體技術;2007年01期
4 田牧;異質(zhì)結擴散模型電流傳輸理論研究——Ⅰ.突變異質(zhì)結平衡能帶圖建立的新途徑[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83年01期
5 田牧;異質(zhì)結載流子傳輸新模型[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91年02期
6 田牧;異質(zhì)結載流子傳輸新模型[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91年04期
7 田牧;異質(zhì)結電流傳輸機理的研究[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82年04期
8 莊婉如;;異質(zhì)結光電器件的液相外延生長[J];激光與紅外;1985年10期
9 盧勵吾,張硯華,GeWeikun,W.Y.Ho,CharlesSurya,K.Y.Tongc;大電流(直流)沖擊試驗對-族氮化物異質(zhì)結深電子態(tài)的影響[J];半導體學報;1999年08期
10 田牧;異質(zhì)結擴散模型電流傳輸理論研究——Ⅱ.一維半導體結邊界上邊界條件的統(tǒng)一理論[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8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季懷;岳根田;林建明;蘭章;;聚合物異質(zhì)結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0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薛冰純;邵學廣;蔡文生;;彎曲型和直線型碳納米管異質(zhì)結的穩(wěn)定性和電子結構比較[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信息學與化學計量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3 汪圣堯;戴珂;陳浩;;溴氧化鉍/鉬酸鎳異質(zhì)結制備、表征及可見光響應的光催化活性[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1分會:光化學[C];2014年
4 吳月花;付厚奎;李志國;吉元;劉志明;;鈍化層對鋁膜應力影響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可靠性物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維實;;基于分子異質(zhì)結化合物的有機光電材料設計[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5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莫雄;陳紅征;施敏敏;汪茫;;溶液共混制備酞菁/傒本體異質(zhì)結[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周凱歌;Freddie Withers;曹陽;胡晟;于葛亮;Cinzia Casiraghi;;以拉曼光譜探測二維異質(zhì)結中的范德華界面相互作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0分會:低維碳材料[C];2014年
8 王峻嶺;游陸;;(La,Sr)MnO_3/BiFeO_3異質(zhì)結中磁疇的電場控制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戴守愚;劉立豐;呂惠賓;陳正豪;;磁性異質(zhì)結中的半導體-金屬轉變現(xiàn)象[A];第十二屆全國相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何暢;賀慶國;李永舫;白鳳蓮;;新型分子TPA-DCM-TPA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鄭奇靖;過渡金屬二硫化物異質(zhì)結中超快電荷轉移的非絕熱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2 申衍偉;ZnO異質(zhì)結光電器件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3 張克難;二硫化鉬二維材料及其異質(zhì)結的制備和光電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程麗君;基于Bi_2O_3異質(zhì)結光催化劑制備、表征及催化活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阮開群;基于石墨烯/超薄硅異質(zhì)結高性能柔性光伏器件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王楠;ZnO/Cu_2O納米核殼異質(zhì)結陣列的制備及光電特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3 趙鵬毅;濺射制備銅鋅錫硫薄膜及其CZTS/In_2S_3異質(zhì)結的初步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4 梁智敏;新型硅基異質(zhì)結光伏器件的構建及性能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5 鄭宣清;鈣鈦礦型光催化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華僑大學;2016年
6 裴九清;增強型雙異質(zhì)結器件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7 孫倩;MoS_2/RGO二維異質(zhì)結的制備及其光電特性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8 李媛;非貴金屬催化劑的合成及其催化水分解性能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7年
9 陳惠娟;納米碳/硅異質(zhì)結的制備及其氣敏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10 高熙禮;用磁控濺射方法制備非晶碳膜/硅異質(zhì)結及其電輸運性質(zhì)的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737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7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