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石切割線制造技術(shù)研究及發(fā)展態(tài)勢
本文選題:金剛石切割線 + 電鍍; 參考:《金屬制品》2016年06期
【摘要】:金剛石切割線在半導體、硅片切割行業(yè)替代傳統(tǒng)切割線是未來的趨勢,通過對電鍍金剛石切割線和樹脂結(jié)合劑金剛石切割線的對比分析,指出各自的優(yōu)缺點:電鍍金剛石切割線強度高、結(jié)合力強、耐熱耐磨性好,但生產(chǎn)周期長,成本高;樹脂結(jié)合劑金剛石切割線生產(chǎn)周期短,成本低,比較適合用于硅片切割領(lǐng)域,但結(jié)合力低、耐熱耐磨性差、切割量小。著重闡述樹脂結(jié)合劑金剛石切割線研發(fā)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國內(nèi)發(fā)展態(tài)勢,提出了投資金剛石切割線應注意的幾個因素。
[Abstract]:It is the future trend for diamond cutting line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utting line in semiconductor and silicon cutting industry. The contrast analysis between electroplated diamond cutting line and resin bond diamond cutting line is carrie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pointed out: high strength, strong bonding force, good heat resistanc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electroplated diamond cutting line, but long production cycle and high cost, while resin binder diamond cutting line has short production cycle and low cost. It is suitable for cutting silicon wafer, but the adhesion is low, the heat resistance is poor, the cutting amount is small.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esin binder diamond cutting line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amond cutting line in China is also discussed. Several factor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iamond cutting line investment are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中鋼集團鄭州金屬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類號】:TN30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凱;李志宏;;金剛石材料的功能特性研究與應用[J];真空電子技術(shù);2010年04期
2 ;金剛石部分[J];人工晶體;1983年03期
3 陸泳,蔣平;氫在金剛石(100)表面的化學吸附[J];半導體學報;1992年08期
4 宋登元;半導體金剛石與器件[J];半導體技術(shù);1992年04期
5 曹傳寶,彭定坤,孟廣耀;金剛石簿膜生長技術(shù)[J];微細加工技術(shù);1992年03期
6 邱萬奇,劉正義,陳劍惠,周克崧,代明江,王德政;(100)面金剛石的擴散形成[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1999年02期
7 袁明文;;金剛石電子器件的研究進展[J];微納電子技術(shù);2012年10期
8 Seiichiro ,Matsumoto ,陳天鵬;從甲烷—氫氣中生長金剛石微粒[J];人工晶體;1984年01期
9 劉志杰,,張衛(wèi),萬永中,王季陶;甲烷-氫氣體系金剛石生長的熱力學相圖分析[J];微細加工技術(shù);1998年01期
10 袁明文;;金剛石電子材料生長的研究進展[J];半導體技術(shù);2013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志杰;張衛(wèi);萬永中;王季陶;;氧原子在化學氣相淀積金剛石過程中的作用[A];第三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廖道達;陸德強;劉文燕;邱君苑;;金剛石錦上添花[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第11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shù)會議專輯[C];2005年
3 鄭云龍;楊志軍;曾祥清;艾群;彭明生;;金剛石典型表面形貌的形成與環(huán)境意義[A];2012年全國礦物科學與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王超;揭曉華;徐江;陶洪亮;魏菊;;雙陰極等離子濺射金剛石顯微結(jié)構(gòu)研究[A];2013廣東材料發(fā)展論壇——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新材料科技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郭宗山;;金剛石的成因與找礦[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床地質(zhì)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6 喬培新;龍偉民;鐘素娟;李勝利;;預合金粉末與金剛石的擴散連接[A];第十一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5年
7 廖道達;陸德強;劉文燕;邱君苑;;金剛石錦上添花[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第11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shù)會議專輯[C];2005年
8 劉鵬;謝水生;李木森;郝兆印;程開甲;;新型碳源高溫高壓合成及外延金剛石[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合金加工學術(shù)委員會2008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楊志軍;彭明生;蒙宇飛;苑執(zhí)中;張恩;;鐵基合金-氫預處理石墨系高溫高壓合成金剛石的研究及其意義[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廖源;沈維康;王冠中;余慶選;馬玉蓉;方容川;;摻氮氣氛下CVD金剛石的場致發(fā)射特性研究[A];第九屆全國發(fā)光學術(shù)會議摘要集[C];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珊珊;金剛石薄膜電極的制備及其在鋁電解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2 趙陽;摻硼金剛石電極對廢水毒性控制和污染物檢測性能評價[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3 鄒萊;黑色金屬金剛石切削刀具磨損及其抑制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許蓬子;金剛石材料逆向磨損去除加工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劉巖;基干金剛石色心的單光子產(chǎn)生及其熒光動力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6 崔巍;熔滲法制備金剛石/銅復合材料及其性能[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7 王俊峰;金剛石NV色心的制備、相干性與溫度探測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6年
8 胡強;生長型金剛石聚晶的高溫高壓合成及其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9 李浩;硼摻雜金剛石薄膜電極的制備及其在密閉空間廢水處理回用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6年
10 王艷輝;金剛石磨料表面鍍鈦層的制備、結(jié)構(gòu)、性能及應用[D];燕山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婷;華北地臺和揚子地臺金剛石生長過程的差異性及意義[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9年
2 劉向紅;n型摻雜金剛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衛(wèi)陳龍;金剛石表面金屬化及金剛石/銅復合材料微波燒結(jié)工藝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4 吳東;高精度金剛石玻氏壓頭的設(shè)計方法及其機械研磨技術(shù)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李姝賢;金剛石表面處理對金剛石/鋁復合材料組織性能的影響[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5年
6 林佳志;摩擦化學拋光單晶金剛石的工藝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7 龍濤;熱管理用金剛石/銅復合材料的界面構(gòu)建及其組織與熱導率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4年
8 王松瑞;磁場作用對化學復合鍍Ni-P-金剛石影響機理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9 漆書桂;多層釬焊金剛石鉆頭的實驗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10 周爽;釬焊金剛石鉆頭微觀組織分析與鉆進溫度場仿真[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本文編號:1970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7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