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子信息論文 >

電荷生成層中引入超薄金屬Ag層對串聯(lián)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性能的提升

發(fā)布時間:2018-05-21 16:02

  本文選題: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 + 串聯(lián); 參考:《物理學報》2017年01期


【摘要】:為了獲得高效、長壽命的白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WOLED),一種方法是將不同顏色的發(fā)光單元通過電荷生成層(charge generation layer,CGL)串聯(lián)起來獲得白光,即串聯(lián)WOLED.其中,CGL的選擇與設(shè)計是高性能串聯(lián)白光器件的關(guān)鍵.本文首先從綠光OLED著手,通過在CGL層中引入超薄的Ag金屬層,獲得了高效、長壽命的串聯(lián)器件.引入超薄Ag金屬層的綠光串聯(lián)OLED的最大亮度達到了290000 cd/m~2,分別是單層器件和無超薄Ag金屬層器件的2.9倍與2.4倍;在1000 cd/m~2下,引入超薄Ag金屬層的器件電流效率達到了59.5 cd/A,相比于無超薄金屬層的串聯(lián)器件的58.7 cd/A,以及非串聯(lián)的單層器件的17.1 cd/A,分別增加了1.4%與248%;同時,與無超薄層的串聯(lián)器件相比,引入超薄Ag金屬層的器件工作電壓從8.6 V降為7.2 V;功率效率從21.5 lm/W上升為26 lm/W.特別地,在初始測試亮度為10000 cd/m~2的條件下,包含超薄Ag金屬層的串聯(lián)器件的工作壽命T80超過了250 h,與無超薄層串聯(lián)器件僅2.7 h壽命相比,提高近100倍.最后,我們使用優(yōu)化后的CGL制備出高性能串聯(lián)WOLED,在1000 cd/m~2下,電流效率達到了75.9 cd/A,功率效率達到了36.1 lm/W,且10000 cd/m~2的初始亮度下T80有77 h.這些優(yōu)異的器件性能歸結(jié)于超薄金屬層的引入,抑制了Bphen:Cs CO_3與HAT-CN在界面處的相互擴散,同時也促進了載流子的生成與傳輸.這一結(jié)果為設(shè)計高效且穩(wěn)定的WOLED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high efficiency and long lifetime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ne method is to series different color luminescent cells through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CGL to obtain white light, that is, series WOLED.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CGL is the key of high performance series white light device. In this paper, a series device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ng life is obtained by introducing ultra-thin Ag metal layer into the CGL layer from the green OLED. The maximum luminance of green light series OLED with ultra-thin Ag metal layer is 290000 CD / m ~ (2), which is 2.9 times and 2.4 times of that of single layer device and non-thin Ag metal layer device, respectively, and at 1000 cd/m~2, the maximum brightness of green light series OLED is 290000 CD / m ~ (2), respectively. The current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ultra-thin Ag metal layer has reached 59.5 CD / A, compared with 58.7 CD / A of the series device without the ultra-thin metal layer and 17.1 CD / A of the non-series monolayer device, the current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increased by 1.4% and 248%,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d with the series device without the ultra-thin layer, The operating voltage of the device with ultra-thin Ag layer decreases from 8.6 V to 7.2V, and the power efficiency increases from 21.5 lm/W to 26lm / W. In particular, under the initial test brightness of 10000 cd/m~2, the working life of the series device containing ultra-thin Ag layer is more than 250h, which is nearly 10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thin-layer series device with only 2.7h. Finally, we use optimized CGL to prepare series WOL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At 1000 cd/m~2, the current efficiency is 75.9 cdr / A, the power efficiency is 36.1 lm / Wand the initial brightness of 10000 cd/m~2 is 77 h.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se devices is attribu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ultra-thin metal layers, which inhibits the interdiffusion of Bphen:Cs CO_3 and HAT-CN at the interface, and also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port of carriers. This result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to design an efficient and stable WOLED.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發(fā)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所;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批準號:2015CB655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61574061,61574062) 廣東省科技計劃(批準號:2014B090916002,2015B090915001,2015B090914003) 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拔尖人才項目(批準號:2014TQ01C321) 中國博士后科研基金(批準號:2015M582380,2016M590779) 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專項(批準號:201506010015,201505051412482)資助的課題~~
【分類號】:TN383.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月;柔性有機發(fā)光二極管[J];光機電信息;2002年02期

2 ;新型有機發(fā)光二極管[J];光機電信息;2002年10期

3 ;科學家研究開發(fā)新型有機發(fā)光二極管[J];水利電力機械;2002年05期

4 黃俊峰;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市場前景樂觀[J];光機電信息;2003年03期

5 本刊編輯部;科學家研發(fā)新型有機發(fā)光二極管[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3年01期

6 申建;;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正尋求市場銷路[J];光機電信息;2006年07期

7 ;高效白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8年04期

8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制造技術(shù)取得突破[J];企業(yè)技術(shù)開發(fā);2008年04期

9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制造技術(shù)取得突破[J];稀土信息;2008年04期

10 ;長春應(yīng)化所白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基礎(chǔ)研究獲進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全球最薄可彎曲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問世[A];陶瓷金屬封接和真空電子與專用金屬材料分會年會專輯[C];2013年

2 馬東閣;;高效率白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A];全國第八屆有機固體電子過程暨華人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學術(shù)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3 廖良生;;級聯(lián)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及其在固態(tài)照明中的應(yīng)用[A];全國第八屆有機固體電子過程暨華人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學術(shù)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4 王建浦;劉旭;葉輝;徐慎剛;楊幕杰;;一種使用聚酰亞胺的新型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研究[A];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仲飛;吳敬;劉彭義;;有機發(fā)光二極管載流子注入緩沖層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三屆集成光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陳軍武;曹鏞;;硅雜環(huán)戊二烯雜環(huán)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太陽能電池性能[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7年

7 杜春燕;葉尚輝;劉云圻;于貴;;新穎的芴苯并噻吩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機發(fā)光二極管中的應(yīng)用[A];全國第八屆有機固體電子過程暨華人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學術(shù)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8 華玉林;馮秀嵐;ChangShengWang;Gun-YoungJung;M.R.Brycl;M.C.Petty;;含新型VA二唑類電子傳輸層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性能研究[A];第九屆全國發(fā)光學術(shù)會議摘要集[C];2001年

9 蘇文明;李文連;辛琦;孫小燕;李天樂;;磷光染料共摻雜方法提高紅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性能的研究(英文)[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1)[C];2007年

10 馬東閣;;高效率白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華凌;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制造技術(shù)取得突破[N];科技日報;2008年

2 魏利希;基于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平面顯示器[N];福建科技報;2008年

3 馮衛(wèi)東;德開發(fā)出超高效有機發(fā)光二極管[N];科技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徐建華;二極管新光空前亮[N];中國質(zhì)量報;2009年

5 記者 顧鋼;德發(fā)明新型有機發(fā)光二極管[N];科技日報;2000年

6 記者  杜華斌;柔性有機發(fā)光二極管讓顯示屏收卷自如[N];科技日報;2006年

7 王月 周瑩;揚州啟動OLED技術(shù)研發(fā)[N];江蘇經(jīng)濟報;2010年

8 張釗;發(fā)光壁紙有望取代燈泡[N];經(jīng)濟參考報;2010年

9 吉林 袁弘封編譯;OLED 柔性電視淺析[N];電子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華凌;出門穿上信息衣[N];科技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亞文;浸漬提拉工藝在有機發(fā)光二極管以及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中的應(yīng)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朱小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及太陽能電池中的界面調(diào)控[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3 朱鍵卓;高顯色指數(shù)白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張松濤;有機發(fā)光二極管中載流子注入和傳輸機制的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4年

5 陳學文;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LED)及其他層狀納米結(jié)構(gòu)的發(fā)光性質(zhì)與設(shè)計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江志雄;溶液加工型高性能電致熒光白光器件的研究及其應(yīng)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飛;具有聚集誘導(dǎo)發(fā)光效應(yīng)的有機分子的合成及其應(yīng)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虹;有機發(fā)光二極管中有機磁場效應(yīng)的調(diào)控[D];西南大學;2015年

3 歐清東;微納結(jié)構(gòu)光調(diào)控的高效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袁曉冬;新型高效藍光主體的設(shè)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5 謝躍民;高效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器件結(jié)構(gòu)及制備方法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6 相恒陽;基于嵌入式銀網(wǎng)格透明電極的柔性高效有機發(fā)光二極管[D];蘇州大學;2016年

7 鄧雅麗;高效旋涂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8 呂孝鵬;基于延遲熒光材料的高效率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9 夏連朋;利用界面層提高藍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性能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10 曹四振;基于苯基喹啉—咔唑衍生物為主配體的紅光銥配合物的設(shè)計合成與光電性能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19198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198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f6e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