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激光參數對硅表面微結構影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飛秒激光參數對硅表面微結構影響的研究 出處:《光學儀器》2016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制備出表面具有準規(guī)則排列的微米量級錐形尖峰結構的黑硅材料,在SF6氣體氛圍中,用一定能量密度的飛秒脈沖激光照射單晶硅片表面。針對激光通量和激光峰值功率這兩個參量分別進行實驗,具體分析了15fs和130fs脈沖寬度的飛秒激光脈沖作用下硅表面微結構的形成,不同實驗條件下制備出的硅微納結構也有明顯的差異。研究表明,在同一背景氣體下,激光的峰值功率對硅表面微結構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prepare the black silicon material with quasi - regular ordered micron conical spike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 the surface of single crystal silicon is irradiated by femtosecond pulse laser with certain energy density in SF6 gas atmosphere . For the laser flux and laser peak power , the formation of microstructure of silicon surface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s analyz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power of laser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silicon surface microstructure under the same background gas .
【作者單位】: 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市現(xiàn)代光學系統(tǒng)重點實驗室;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重大儀器專項(2011YQ150021、2012YQ15009205)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晨光計劃”(12CG54)
【分類號】:TN304.12;TN249
【正文快照】: 引言目前,激光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迅速,采用激光技術對固體材料進行性質的改善和研究也越來越普遍。在特定氣體SF6條件下,硅材料表面在飛秒激光脈沖的作用下會生成一種表面呈黑色的比較特別的微納結構,能在表面產生這種微結構的硅材料稱為黑硅[1]。與通常的硅材料相比,這種黑硅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闕偉明;淺談微結構物理[J];物理;1989年08期
2 ;第六屆國際超晶格、微結構、微器件會議預告[J];物理;1992年04期
3 虞吉林;考慮微結構的固體力學的進展和若干應用[J];力學進展;1985年01期
4 彭英才;半導體量子微結構及其研究進展[J];大自然探索;1993年03期
5 都有為,陳坤基;鐘山微結構科學技術研討會簡訊[J];物理;1996年08期
6 李真,徐則達,梁麗珍,蔡志崗,周建英,張靈志,梁兆熙;一種新穎的制作規(guī)則微結構方法[J];中國激光;2001年04期
7 周青山;謝錦云;郭永燦;歐德有;劉彥欣;;鎘對魚類腎小管亞微結構及乳酸脫氫酶同功酶活性的影響[J];電子顯微學報;1986年03期
8 呂惠賓,R.E.Burge,屈冬寧,袁曉聰;波長尺寸單槽衍射的非線性特性[J];量子電子學;1992年S1期
9 胡瑞林,官國琳,李向東,張禮中;黃土壓縮變形的微結構效應[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98年03期
10 孫京田;任建成;謝英渤;;中藥穿山甲的亞微結構及元素分析[J];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銀;陳航;馮雪;;基于微結構調控的可拉伸波狀硅[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廣軍;楊小鴻;韓筱玉;;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12例亞微結構改變[A];第四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6年
3 包崇云;王買全;R. Trukenmuller;張強;歐國敏;宮蘋;C.A. van Blitterswijk;;微結構芯片優(yōu)化牙種植體穿齦部位形貌特征[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胡瑞林;李向全;官國琳;葉浩;;粘性土微結構的定量化研究進展[A];第五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文集[C];1996年
5 陳斌;尹大剛;袁權;;脛骨螺旋繞孔微結構[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6 鄧星輝;趙佳彬;于洋;;具有大面積分數的微結構表面靜態(tài)潤濕性質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劉輝;李平;魏雨;;Ferrihydrite的微結構對其催化相轉化過程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8 李易;肖鵬;申峰;劉趙淼;;微結構流動潤滑中對阻力影響因素的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20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9 韓巧鳳;王美娟;汪信;;用單原料前驅體合成不同微結構的硫化鉛納米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5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10 陳嘉鷗;盧承祖;郭素杰;葉斌;;軟土微結構SEM樣品的制備技術[A];新世紀巖石力學與工程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宋瑩 姚大捚 陳曉春;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建設正式啟動[N];新華日報;2005年
2 張曄;“微”結構中的大文章[N];科技日報;2005年
3 內蒙古金三角光纖科技有限公司 王學忠;微結構布拉格光纖邁進產業(yè)化[N];通信產業(yè)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金國;微結構表面紅外熱輻射特性調控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高陽;水電解電催化材料合成、微結構調控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3 楊煥;激光制作綠色能源電池微結構部件技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4 畢宴鋼;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的微結構電極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方俊飛;微結構表面功能材料的制備及其熱輻射光譜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6 王濤;高g值環(huán)境典型微結構動態(tài)特性及其測試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7 吳勃;金屬仿生功能微結構的激光制備與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8 陳遠流;面向微結構陣列的超精密切削加工與測量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9 佘東生;高、低溫環(huán)境下典型微結構動態(tài)特性及測試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10 楊燦;注塑微結構復制性能及形態(tài)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嘉玲;微結構對聲傳播特性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王會茗;輥筒模具微結構功能表面的加工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梁紅培;電紡技術制備微結構可控的明膠/殼聚糖/羥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復合纖維的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4 劉曉博;基于微結構配光材料的配光系統(tǒng)原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5 王雯;微型車刀抗磨損表面仿生微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D];長春理工大學;2015年
6 呂平;高密度封裝基板濺射薄層微結構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7 徐曉穎;微結構硅NH_3傳感器的制備及特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8 李釗;仿生礦化合成碳酸鈣微結構及其抑菌效應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翟慶彬;基于微結構的印刷柔性壓力傳感器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5年
10 梁燕飛;Pd摻雜花狀In_2O_3微結構的制備及其氣敏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363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6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