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近紅外光斑位置檢測模型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精度近紅外光斑位置檢測模型研究 出處:《紅外與激光工程》2016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nm近紅外波段 In Ga As四象限探測器 光斑位置檢測
【摘要】:為了提高1 550 nm近紅外波段光斑位置的檢測精度,提出了一種改進的積分無窮解算模型。以高斯光斑為入射光模型,深入分析了In Ga As四象限探測器(Quadrant Detector,QD)輸出信號與光斑實際位置之間的關系,考慮探測器直徑及溝道的影響,通過引入誤差補償因子,利用最小二乘擬合的方法得到有效光斑半徑,從而獲得新解算模型的解析表達式,最后在搭建的In Ga As QD光斑位置檢測系統(tǒng)上對提出模型進行實驗驗證。仿真和實驗結果表明:新模型可有效降低不同半徑光斑下的位置檢測誤差;入射光總能量約為10μW,光斑半徑0.75 mm時,在[-0.75~0.75 mm]檢測范圍內(nèi),新模型均方根誤差為0.003 mm,最大誤差為0.009 mm,較原有模型分別降低了78.6%和52.6%。新模型在激光通信和激光雷達等工程實際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403064)
【分類號】:TN21
【正文快照】: 0引言1 550 nm近紅外波段激光處于大氣窗口,受大氣湍流影響較小,被廣泛應用在激光雷達、激光通信等系統(tǒng)中,而對光斑位置檢測的精度直接影響了這些系統(tǒng)的整體跟蹤性能[1-4]。用于光斑位置檢測的探測器通常選擇紅外CCD或In Ga As四象限探測器(Quadrant Detector,QD),但由于前者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訂;邱復生;;廣義高斯光束中光斑半徑和曲率半徑特性研究[J];激光技術;2013年02期
2 高源;樊仲維;余錦;趙天卓;石朝輝;;刀口法測平頂光斑和高斯光斑半徑的新算法[J];激光技術;2013年02期
3 饒瑞中;湍流大氣中準直激光束的光斑特征Ⅰ.特征半徑[J];中國激光;2002年10期
4 方關明;曹益平;周力萍;;采用三線位置敏感探測器定位模型分析光斑對定位精度的影響[J];中國激光;2009年04期
5 徐立君;張喜和;倪曉武;畢娟;;不同光斑半徑的連續(xù)激光作用金屬靶材的溫度場[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6 張飛舟;李有寬;;破碎光斑特征統(tǒng)計分析[J];光學學報;2007年04期
7 饒瑞中,王世鵬,劉曉春,龔知本;激光在湍流大氣中的光強起伏與光斑統(tǒng)計特征[J];量子電子學報;1998年02期
8 張愛麗;佟首峰;韓成;孟凱;陳展東;;基于CCD的光斑能量分布測量及特性分析[J];激光與紅外;2011年06期
9 李榮旺;常翔;熊耀恒;;測距光束光斑漂移的數(shù)值仿真[J];光學學報;2011年11期
10 李琦,王騏,高惠德;輸入光束光斑半徑變化對BOE整形環(huán)的影響[J];激光技術;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徐立君;張喜和;倪曉武;畢娟;;不同光斑半徑的連續(xù)激光作用金屬靶材的溫度場[A];2007年先進激光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佳彬;基于四象限探測器的高精度激光光斑位置檢測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孔令罔;基于光斑圖像分析的光盤驅(qū)動器頭盤準直系統(tǒng)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毅強;衛(wèi)星光通信中提高光斑定位精度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祝萍;光固化成形系統(tǒng)光斑檢測與坐標漂移校正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張愛麗;強天空背景光條件下空間激光通信系統(tǒng)的光斑檢測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4 張智;基于QD激光通信光斑位置檢測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4年
5 潘翔;光固化成形系統(tǒng)中光斑補償若干問題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551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5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