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金屬鎵薄膜和粉體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自修復行為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容量金屬鎵薄膜和粉體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自修復行為研究
【摘要】:鋰離子電池合金類負極材料比如Si,Sn,因其理論容量遠高于目前商業(yè)化石墨負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受限于這類材料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距離其產業(yè)化仍然有一定的距離,主要是由于其在電化學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產生巨大的應力而導致出現(xiàn)的不可修復的裂紋.利用金屬鎵低熔點的物理特性,在其熔點之上研究其脫嵌鋰過程中的自修復能力.對制備出金屬鎵薄膜電極研究發(fā)現(xiàn),25次充放電后,因為固體電解質(SEI)的持續(xù)生成,有效自修復區(qū)域降低為34μm,自修復區(qū)域隨著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逐漸降低.同時通過簡單的液相分散方法制備出金屬鎵粉末電極,金屬鎵粉末大小為3.43μm,尺寸小于有效自修復區(qū)域,電化學分析顯示該金屬鎵粉末電極前25次循環(huán)能夠實現(xiàn)高的可逆容量和穩(wěn)定的循環(huán)性能,25次循環(huán)后的金屬鎵粉末電極的SEM分析顯示裂紋平均尺寸大小為1μm,說明金屬鎵在液體電解液體系中的自修復能力有限.金屬鎵有望用于非液態(tài)電解質體系中的裂紋修復,比如對全固態(tài)電池中金屬鋰粉化的修復.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The
【關鍵詞】: 金屬鎵 負極材料 鋰離子電池 自修復
【基金】: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No.XDA09010102)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No.51325206) 973計劃(No.2012CB932900)資助~~
【分類號】:TM912
【正文快照】: 項目受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No.XDA09010102)、國家杰出青年基金(No.51325206)和973計劃(No.2012CB932900)資助.(b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PA 16802,USA)1引言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數碼電子產品、動力電池以及儲能電池中,為了滿足人們對能量密度高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保峰,楊軍,解晶瑩,王可,文鐘晟,喻獻國;鋰離子電池用硅/碳復合負極材料[J];化學學報;2003年10期
2 葉亞;朱婧怡;姚依男;王雨果;吳平;唐亞文;周益明;陸天虹;;在多元醇體系中一鍋法合成具有良好儲鋰性能的介孔碳-錫復合材料[J];化學學報;201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樂毅誠;石磊;吳飛;;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J];船電技術;2011年06期
2 李昌明;張仁元;李偉善;;硅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6年09期
3 葉冉;成果;詹亮;張秀云;劉春法;梁曉懌;喬文明;凌立成;;鋰離子電池用Si/針狀焦復合負極材料的改性及其電化學性能[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1期
4 樊麗萍,王成揚,時志強,郭紅宇,劉秀鳳;鋰離子蓄電池高容量硅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J];電源技術;2005年09期
5 張成;張世超;蔣濤;王漢中;于金花;;泡沫銅的制備及其在鋰離子蓄電池中的應用[J];電源技術;2008年01期
6 趙靈智;汝強;;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J];廣州化工;2009年04期
7 鄭杰允;鄭浩;汪銳;李泓;陳立泉;;力曲線用于硅負極材料表面膜的研究[J];電化學;2013年06期
8 羅飛;褚賡;黃杰;孫洋;李泓;;鋰離子電池基礎科學問題(Ⅷ)——負極材料[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4年02期
9 宋曉艷;賀將韜;周媛媛;劉泉宏;;納米晶Li_7Si_3合金的制備與性能表征[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9期
10 李文俊;褚賡;彭佳悅;鄭浩;李西陽;鄭杰允;李泓;;鋰離子電池基礎科學問題(Ⅻ)——表征方法[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時德芹;黎陽;黃小華;涂江平;;納米SiO_2-ZrO_2復合薄膜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A];納米材料與技術應用進展——第四屆全國納米材料會議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文鐘晟;鋰離子電池用高容量含硅負極材料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4年
2 張濤;核殼結構納米復合材料和真空沉積硅薄膜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付建偉;多形聚膦腈微納米材料及其復合材料的可控化制備、功能化及應用探索[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4 尹盛玉;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鈦酸鹽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朱小奕;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鋰離子電池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3年
6 徐桂良;多電子反應電極材料的結構調控和儲鋰性能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7 呂鵬鵬;鋰離子電池氧化硅基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和電化學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8 韓飛;炭修飾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及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9 梁劍文;硅納米負極材料的化學法制備及其鋰離子電池性能[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袁媛;活性碳/硬碳非對稱超級電容器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2 高翠花;鋰離子電池硅負極循環(huán)穩(wěn)定性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高文明;鈦酸鋰的制備與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4 郝雪峰;碳包覆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徐欣欣;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6 尚曉麗;鋰離子電池負極硅基復合材料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7 楊六香;Li_4Ti_5O_(12)負極材料的合成及混合超級電容性能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李璐;鈦酸鋰和磷酸鐵鋰前驅體磷酸鐵的合成與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9 謝如松;新型石墨烯/納米硅復合負極材料儲鋰性能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曾慧娟;LiFePO_4正極材料及其FePO_4前驅體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欣;解晶瑩;趙海雷;王可;湯衛(wèi)平;潘延林;豐震河;呂鵬鵬;;鋰離子電池Sn_(30)Co_(30)C_(40)三元合金負極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化學學報;2013年07期
2 馮瑞;王立偉;呂之陽;吳強;楊立軍;王喜章;胡征;;高性能LiFePO_4/碳納米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J];化學學報;2014年06期
3 戴麗琴;吳鋒;官亦標;傅凱;金翼;高偉;王昭;蘇岳鋒;;石墨烯-Li_2MnSiO_4復合正極材料的合成與電化學性能研究[J];化學學報;2014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汪海平;章明秋;容敏智;;智能自修復型聚合物基復合材料[J];航空制造技術;2011年20期
2 管飛;;基于自修復能力的跟蹤過程優(yōu)化[J];四川兵工學報;2013年06期
3 陳大柱,何平笙,楊海洋;具有自修復能力的聚合物材料[J];化學通報;2004年02期
4 梁聰聰;焦國太;張可;陳建文;;基于智能代理的雷場自修復策略[J];探測與控制學報;2011年06期
5 常莉;謝丹興;;混凝土微裂紋自修復能力試驗設計[J];河南建材;2013年06期
6 孫麗;周建鴻;高倩倩;;埋入式SMA絲聚合物梁自修復能力試驗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7 常莉;謝丹興;;混凝土微裂紋自修復能力試驗設計[J];江西建材;2013年05期
8 劉穎,王全勝,王建華,閻令文;磁流體密封自修復的試驗研究[J];摩擦學學報;1998年03期
9 李海燕;張麗冰;王俊;;本征型自修復聚合物材料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2年07期
10 王建平;焦國太;劉彩花;;智能封鎖雷自修復策略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田巧;容敏智;章明秋;;本征型熱可逆自修復環(huán)氧樹脂[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常麗君;新材料在紫外線下展現(xiàn)超強自修復能力[N];科技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新靜;風沙區(qū)高強度開采土地損傷的監(jiān)測及演變與自修復特征[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楊姍姍;胚胎型仿生硬件細胞電路設計與自修復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2 卓洪;金屬磨損自修復技術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3 石磊;蛇紋石添加劑對45鋼/鍍鉻摩擦副磨損自修復實驗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95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89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