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測量裝置的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3 09:20
本文關鍵詞:水下測量裝置的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無線電能傳輸 水下感應式無線充電 諧振補償 松耦合變壓器
【摘要】:無線電能傳輸技術作為一種新型電能傳輸技術,由于具有強大的環(huán)境適應性,可以避免傳統(tǒng)充電方式的諸多不便,特別適合在特殊環(huán)境使用,近年來廣受科研工作者的關注。本文從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水下應用角度出發(fā),首先闡述了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發(fā)展歷史、工作原理,對比了感應式、諧振式和發(fā)射式三種不同原理的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特點和優(yōu)缺點,分析討論了最適合在水下應用的技術原理,感應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發(fā)展成熟、安全性高、不需要精確定位,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感應式電能傳輸?shù)乃聭眠M行研究和分析。其次,本文從水下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因素出發(fā),針對無線充電系統(tǒng)中的電磁耦合器,建立并推導了松耦合變壓器的T型等效電路模型和互感模型,選擇出最適合描述松耦合變壓器的模型。建立耦合器的線圈未對準模型,分別分析了線圈之間的距離、位置偏移和偏轉角對互感的影響情況。對系統(tǒng)的補償進行理論推導和分析,計算出不同補償結構的特點和補償電容,提高系統(tǒng)的傳輸效率。然后,本文分析總結了水下無線電能傳輸環(huán)境的特點,對分別導論了海水介質、耦合器相對位置、海水渦流場和海水壓力對系統(tǒng)的影響。應用Maxwel l仿真軟件,通過仿真和實驗兩種手段進行理論的驗證。最后,通過前文的分析與實驗驗證,結合水下環(huán)境特點,設計一套水下無線充電系統(tǒng)方案,對耦合變壓器的線圈結構、磁芯材料和結構進行分析和優(yōu)化;設計了整流穩(wěn)壓電路、高頻逆變電路的拓撲結構,并且對自主式水下機器人與基站的對接裝置進行了設計。
【關鍵詞】:無線電能傳輸 水下感應式無線充電 諧振補償 松耦合變壓器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艦船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M72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8
- 1.1 課題背景9-10
- 1.2 無線電能傳輸?shù)陌l(fā)展與研究現(xiàn)狀10-16
- 1.2.1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發(fā)展10-11
- 1.2.2 無線充電技術的分類11-14
- 1.2.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4-16
- 1.3 本文內容及工作安排16-17
- 1.4 本章小結17-18
- 第2章 感應式無線電能傳輸原理與模型18-40
- 2.1 松耦合變壓器數(shù)學模型18-24
- 2.1.1 松耦合變壓器T型等效電路模型19-20
- 2.1.2 松耦合變壓器互感模型20-22
- 2.1.3 兩種模型之間的關系22
- 2.1.4 反映阻抗分析22-24
- 2.2 線圈未對準模型24-31
- 2.2.1 距離對互感的影響24-27
- 2.2.2 偏移量對互感的影響27-29
- 2.2.3 偏轉角對互感的影響29-31
- 2.3 初、次級補償技術31-39
- 2.3.1 次級補償特性分析32-34
- 2.3.2 初級補償特性分析34-37
- 2.3.3 初、次級補償技術的仿真分析37-39
- 2.4 本章小結39-40
- 第3章 感應耦合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水下應用分析40-50
- 3.1 海水介質的影響40-41
- 3.2 海水渦流場的影響41-45
- 3.3 海水壓力的影響45-47
- 3.4 耦合器位置影響的實驗驗證47-49
- 3.5 本章小結49-50
- 第4章 水下無線充電系統(tǒng)方案設計50-67
- 4.1 松耦合變壓器參數(shù)設計51-53
- 4.1.1 磁芯材料51-52
- 4.1.2 磁芯的形狀與線圈位置52-53
- 4.2 電路拓撲設計53-55
- 4.2.1 整流濾波電路53-55
- 4.2.2 穩(wěn)壓電路55
- 4.3 高頻逆變電路設計55-63
- 4.3.1 高頻逆變電路拓撲結構的選擇55-58
- 4.3.2 逆變電路控制方式58-60
- 4.3.3 高頻逆變電路仿真分析60-63
- 4.4 水下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應用設計63-66
- 4.5 本章小結66-67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67-70
- 5.1 全文總結67-68
- 5.2 水下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發(fā)展趨勢68-70
- 參考文獻70-73
- 致謝73-74
- 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目錄7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田野;張永祥;明廷濤;李琳;;松耦合感應電源性能的影響因素分析[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6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澤松;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的水下非接觸式電能傳輸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42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84281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