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性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6 12:36
本論文分別從末端受體單元與中間給體單元間的連接單元和末端受體單元兩個方面分別對本組已報道的優(yōu)秀小分子受體材料的化學結構進行細微調控,設計并合成了四個高效的“受體-給體-受體”(A-D-A)型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并對這些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熱穩(wěn)定性、光學吸收性質、電化學性質、作為受體材料的有機光伏器件性能,以及活性層形貌做了系統(tǒng)的研究。兩部分的摘要如下:一、以FDICTF(F-H)受體分子為基礎,通過在末端基團雙氰基茚滿二酮上引入鹵素原子(F,Cl和Br),設計合成了三個新的非富勒烯受體分子。相對于受體分子F-H,三個分子表現(xiàn)了紅移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增強的結晶性以及電荷遷移率。引入鹵素后,給受體混合膜中出現(xiàn)了更傾向于face-on的堆積方式,這種堆積方式有利于雙分子復合的減弱以及電荷的傳輸與收集,從而獲得較高的短路電流密度以及填充因子。當采用PBDB-T作為給體材料制備器件,分別獲得了10.85%,11.47%和12.05%的能量轉換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明顯高于相同條件下的基于F-H的器件的能量轉換效率9.59%。是同時期文獻報道的基...
【文章來源】:南開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a)雙層異質結裝置;(b)本體異質結裝置
圖 1.2 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過程機制。Figure 1.2 The proposed working mechanism for BHJ organic solar cells.1.2.2.1 光吸收和激子的產生在太陽光的入射下,給體材料或者受體材料吸收太陽光子,電子從分子的
圖 1.17 IDT 單元的設計Figure 1.17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IDT units.最近幾年,占肖衛(wèi)課題組對基于 IDT 單元為核的非富勒烯受體分子的發(fā)展
本文編號:3067116
【文章來源】:南開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a)雙層異質結裝置;(b)本體異質結裝置
圖 1.2 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過程機制。Figure 1.2 The proposed working mechanism for BHJ organic solar cells.1.2.2.1 光吸收和激子的產生在太陽光的入射下,給體材料或者受體材料吸收太陽光子,電子從分子的
圖 1.17 IDT 單元的設計Figure 1.17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IDT units.最近幾年,占肖衛(wèi)課題組對基于 IDT 單元為核的非富勒烯受體分子的發(fā)展
本文編號:30671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306711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