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huán)化合物衍生的多孔摻雜碳材料及其氧還原電催化性能
【學位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O643.36;TM911.4
【部分圖文】:
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類社會面臨的能源短缺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逐人們探索新型高效且潔凈的新能源動力技術。在諸多新興的電催化反應體系的新能源技術的開發(fā)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其中燃料電池為典型代表。然而,盡管該電池技術在能源轉化領域的轉化率(可達 40-60%)和良好的環(huán)境效益,但想在能源市,還有一些重要的技術問題亟待解決。其中,發(fā)生在質子交換氧氣電還原反應(O2+4H++4e-→2H2O),由于動力學反應速率非燃料電池輸出高功率的瓶頸。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 Pt 基電催應,增加氧還原反應速度,用來實現(xiàn)化學能向電能的高效轉化源稀缺、價格昂貴、易中毒,成為新能源技術大規(guī)模實用化進程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構成和工作原理[1]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顯示出優(yōu)異的氧還原電催化效果。特別是在酸性條件下,M-N-C 材料具有優(yōu)越的氧還原催化性能。傳統(tǒng)的非貴金屬-氮-碳材料的制備方法主要是將過渡金屬無機鹽與簡單含氮分子形成的混合前驅物或選擇前驅物如金屬螯合物如大環(huán)分子(如金屬卟啉和金屬酞菁)負載在高比表面積的導電碳載體上,然后進行熱解處理,以獲得分散在碳載體表面的金屬-氮-碳材料[88-89]。常用的低成本含氮前體包含無機氮源(氨氣、疊氮化鈉)[90-92]、有機小分子(乙腈、吡咯、1-甲基咪唑等)[93-96]和含氮聚合物(三聚氰胺樹脂、聚苯胺、聚多巴胺等)[97-101]。如 Jean-Pol Dodelet 課題組[91]將鄰菲羅啉和醋酸亞鐵,通過球磨技術將其填充在導電碳黑 BP-2000 或類沸石金屬有機框架中,在 NH3等氣氛中熱解,制備了高效的 Fe-N-C 陰極催化材料。
以這種 Fe-N-C 材料為陰極催化劑組裝的燃料電池功率最高可達 0.91 W cm-2,材料單位體積活性可達 230Acm-3。與其他氮源相比,比小分子前體更有序的含 N 聚合物可能有利于在熱處理時形成更有序且更穩(wěn)定的碳基活性層。Zelenay 課題組[101]使用聚苯胺(PANI)作為模板來制備摻入鐵和鈷的催化劑(圖 1-2)。他們發(fā)現(xiàn) PANI-Fe-C 催化劑比 PANI-Co-C 催化劑具有更高的 ORR 活性。在燃料電池測試中性能最好的催化劑是混合過渡金屬催化劑 PANI -FeCo-C,綜合了 PANI-Fe-C 和 PANI-Co-C 的優(yōu)點。高催化活性源于大表面積和氧與催化劑的弱相互作用。該催化劑在 0.9V 時的動力學電流密度超過了傳統(tǒng) Pt/C 催化劑的動力學電流密度。催化劑在 0.5V 單電池體系中工作 40 小時后,僅保留 40%的初始電流密度。盡管催化劑具有相當好的催化性能,但催化劑活性部位的性質尚未明確。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麗娟;在石墨及聚酞菁化合物電極上氧還原的電催化[J];催化學報;1988年01期
2 吳智遠;周運鴻;高榮;;二氧化錳對氧還原的電催化行為[J];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年03期
3 杜誠;高小惠;陳衛(wèi);;銅基非貴金屬氧還原電催化劑的研究進展(英文)[J];催化學報;2016年07期
4 王瀛;張麗敏;胡天軍;;金屬空氣電池陰極氧還原催化劑研究進展[J];化學學報;2015年04期
5 黃幼菊;李偉善;黃青丹;李偉;張慶龍;蔣臘生;;氫鉬青銅對鉑催化氧還原反應的促進作用[J];高等學;瘜W學報;2007年05期
6 余希立;李平;鄭俊生;吳云霞;周興貴;;不同微結構納米碳纖維電極的氧還原性能[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7 苗鶴;薛業(yè)建;周旭峰;劉兆平;;石墨烯基氧還原催化劑在金屬空氣電池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15年07期
8 陳潔;高建民;;摻雜碳材料用于氧還原反應中的研究進展[J];廣州化工;2015年21期
9 楊偉;陳勝洲;鄒漢波;林維明;;氮摻雜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0年11期
10 趙東江;;石墨烯在氧還原反應催化劑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綏化學院學報;2013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華;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氧還原歷程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2018年
2 曾黎明;基于氧還原和析出反應的金屬復合催化劑設計和制備[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2018年
3 劉柏辰;氮摻雜碳氧還原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4 鄧怡杰;高性能碳基非貴金屬催化劑的制備及氧還原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5 張雙雙;非鉑類高效氧還原催化劑設計及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6 崔超男;電化學二氧化碳還原和氧還原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17年
7 薛業(yè)建;金屬空氣電池新型錳酸鑭基氧還原陰極催化材料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2017年
8 王宇;空心、大孔氮摻雜多孔碳的合成及其氣體吸附、氧還原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9 胡波兵;固體氧化物陰極表面氧還原反應過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10 廖玲文;氧還原方法學及其催化劑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瑩瑩;含錳硫族簇基晶態(tài)材料的合成及氧還原催化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8年
2 付佳琦;Fe_(28)多金屬氧簇在顯色免疫檢測和電催化氧還原領域的性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年
3 陳奧靈;大環(huán)化合物衍生的多孔摻雜碳材料及其氧還原電催化性能[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4 李小江;錫磷摻雜鉑催化劑催化氧還原反應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5 王倩楠;基于納米金的高效氧還原催化劑的制備與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6 宋一博;鈷(鐵)氮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催化氧還原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7 林智超;雜原子摻雜的碳納米材料制備及其電化學氧還原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7年
8 張亨博;雜原子摻雜碳/過渡金屬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氧還原性能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8年
9 范寶法;鐵/鈷/氮摻雜碳基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氧還原中的應用[D];河南師范大學;2018年
10 華若男;氮摻雜碳納米管負載鉑鈷氧還原催化劑制備及性能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811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88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