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波法的配電網(wǎng)故障測距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山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M75
【部分圖文】:
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二章 配電網(wǎng)暫態(tài)行波過第二章 配電網(wǎng)暫態(tài)行波過程分析波的基本概念波的產(chǎn)生與傳輸電線路上某點 f 有故障發(fā)生時,可以采用疊加原理對該點進行分析。這時用圖(b)等效,而圖(b)又可看作正常的負荷分量圖(c)和故障時分量圖(d)。由于行波保護只反應故障分量而不反應正常的負荷分量,因此可以單行討論。由圖(d)可知,故障分量相當于當系統(tǒng)無電勢時,在故障點 f 處正常負荷狀態(tài)下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電壓,故障行波就是在這一電壓并由故障點 f 向線路的兩端傳播。
圖 2.1 疊加原理分析故障行波alysis of traveling waves generated by faults by using the principle 為均勻線路,即電阻、電感、電容、電導是均勻地沿線為了清晰地描述輸電線路波過程的物理本質(zhì)和基本規(guī)律的影響,即忽略電阻和電導,從均勻無損單導線入手來單導線的等值回路如圖 2.2 所示。
山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二章 配電網(wǎng)暫態(tài)行波過程分析3.行波衰減仿真分析在 ATP 中搭建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仿真模型,模型如圖 2.8 所示,故障點設為 F 點,行波測距裝置置于分支線上 N 點。改變分支線條數(shù),測得其故障點與線路末端 N 點的電壓行波信號。圖 2.9 為當分支線數(shù)量不同時,分別在故障點與 N 點測得的電壓行波。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亮;陳眾;賀奇;廖九林;尹子中;俞曉鵬;;基于網(wǎng)絡故障的行波定位裝置的優(yōu)化配置方法[J];電力科學與工程;2015年10期
2 張廣斌;束洪春;于繼來;孫向飛;;不依賴雙側時鐘同步的輸電線雙端行波測距[J];電工技術學報;2015年20期
3 張廣斌;束洪春;于繼來;孫向飛;;220kV電網(wǎng)電流行波測距裝置的優(yōu)化布點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年34期
4 薛永端;李樂;俞恩科;李世強;敬強;徐丙垠;;基于分段補償原理的電纜架空線混合線路雙端行波故障測距算法[J];電網(wǎng)技術;2014年07期
5 梁睿;孫式想;靳征;馬草原;;單雙端行波特征綜合考慮的輻射狀電網(wǎng)組合測距技術[J];高電壓技術;2014年05期
6 許飛;董新洲;王賓;施慎行;;新型輸電線路單端電氣量組合故障測距方法及其試驗研究[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4年04期
7 季濤;;利用電磁式電壓互感器實現(xiàn)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行波故障定位和選相[J];電工技術學報;2012年08期
8 王奎鑫;祝成;孫佳佳;陳平;;輸電線路組合行波測距方法研究[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2年15期
9 張永健;胥杰;孫嘉;;基于靜態(tài)小波變換的T型輸電線路行波測距方法[J];電網(wǎng)技術;2012年06期
10 郭安明;鐘俊;王永洪;張鵬;;基于復小波的輸電線路行波三端測距算法[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2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亞東;輸電線路分布式故障測距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榮華;新型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裝置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申文;分支與混合線路的分布式故障測距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3 邵慶祝;分布式輸電線路故障定位裝置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086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80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