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N晶體管的高頻全橋逆變器波形補償技術研究
【圖文】:
基于 GaN 晶體管的高頻全橋逆變器波形補償技術研究電容組和器件盡可能接近地布在同一面上,同時內層加入屏蔽層。這樣在屏蔽層產(chǎn)生的磁場方向與功率回路磁場方向相反,因而功率回路磁場得到抵消起到了減少 LDS干擾的目的。(b)是將電容組和器件放置在相對的兩面上,盡可能在垂直面上,依靠不同面上相反的電流實現(xiàn)磁場自抵消,但是對板厚的要求極高,LDS隨板厚線性增加。(c)是將第一層內層作為功率回路的返回路徑,相較于第一種方法不需要屏蔽層,,相較于第二種方法受板厚的影響較小。因而本文布局時選擇第三種布局方式。
(a)Dmax=0.9,Tdelay=150ns (b)Dmax=0.9,Tdelay=80ns(c)Dmax=0.8,Tdelay=80ns圖 3.13 邏輯電路延時對占空比補償影響仿真結果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對原有單周期閉環(huán)控制進行改進,如圖 3.14 所示,增加了單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和最大占空比限制,同時對電路延時進行優(yōu)化。具體硬件實施方案將在下一節(jié)中闡述。反相器積分器高速比較器DSP&D/ARS觸發(fā)器單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最大占空比限制帶死區(qū)生成的驅動隔離芯片時鐘信號Vgs2Vgs1基準VDS圖 3.14 改進的單周期控制電路設計框圖3.4 單周期控制模擬電路搭建通過分析和仿真搭建單周期控制模擬電路,設計電路框圖如圖 3.14。在高頻條件下,存在以下設計原則:(1)積分器和反相電壓跟隨器有足夠的帶寬處理開關點電壓;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M46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欣;王艷鑠;;SPWM全橋逆變器參數(shù)在線辨識研究[J];電子元器件應用;2008年07期
2 侯波;穆安樂;董鋒斌;劉俊偉;劉宏昭;;單相電壓型全橋逆變器的反步滑?刂撇呗訹J];電工技術學報;2015年20期
3 蔣偉;王聰;王碩;荊鵬輝;;全橋逆變器內部故障分析與定位[J];電源學報;2012年01期
4 李時峰;呂默影;陳輝明;;一種新型超高頻感應加熱混合全橋逆變器[J];電工技術學報;2013年03期
5 謝江華;張方華;張帥;陳菲;雷鳴;;基于載波移相控制的高功率密度雙降壓式全橋逆變器[J];電工技術學報;2016年13期
6 吳婷;肖嵐;姚志壘;;雙降壓式全橋逆變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15期
7 王石莉;;單相全橋逆變器的MIT控制[J];廣西輕工業(yè);2010年11期
8 李慶振;吳衛(wèi)民;盧興軍;;全橋逆變器雙Buck型調制的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12年08期
9 袁佳歆;陳柏超;田翠華;沈煜;;基于免疫算法的定頻三電平全橋逆變器最優(yōu)控制的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3期
10 黎山峰;黃超龍;;基于STM32的全橋逆變器的設計[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婷;姚志壘;肖嵐;王兆坤;;一種新穎雙降壓式全橋逆變器[A];2008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子長;基于GaN晶體管的高頻全橋逆變器波形補償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
2 于浩然;基于Rezence標準的無線電能傳輸功率變換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8年
3 席濤;單相全橋逆變器輸入電流低頻紋波抑制[D];福州大學;2017年
4 李世先;數(shù)字控制雙Buck全橋逆變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7年
5 吳婷;雙降壓式全橋逆變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6 陶洪山;大功率交流穩(wěn)流源的研制[D];浙江大學;2004年
7 孫德軍;高頻輸出軟開關逆變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8 辛張楠;基于三電平雙Buck全橋逆變器的單相并聯(lián)有源濾波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9 鞠華磊;并網(wǎng)型光伏逆變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10 田佳q
本文編號:2601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60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