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變電站就地智能設備電磁兼容抗擾度實驗分析
【作者單位】: 江蘇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6120319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30099,BK2012326)資助項目
【分類號】:TM76;TM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錢照明;陳恒林;;電力電子裝置電磁兼容研究最新進展[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7期
2 張重遠,梁貴書,崔翔,吳茂林;GIS隔離開關操作對二次設備的影響[J];高電壓技術;2002年02期
3 鞏學海;何金良;;變電所二次系統(tǒng)電磁兼容抗擾度指標分析[J];高電壓技術;2008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重遠;氣體絕緣變電站開關操作產生的電磁干擾問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丹;劉元安;;基于印刷電路板的輻射抑制分析[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8年03期
2 武寶軍;敖志偉;李亦君;;紅外成像跟蹤系統(tǒng)中的電磁兼容問題研究[J];變頻器世界;2009年11期
3 張元峰;孟進;張向明;趙治華;;單相電力變壓器高頻傳輸特性研究[J];船電技術;2012年06期
4 李博;馬榮方;;超高壓變電站繼電器室干擾源研究[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6期
5 盧斌先;衣斌;王澤忠;;基于FFT的傳輸線串擾時域響應分析與實驗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08年01期
6 張子歉,張玉峰,胡忭利;330kV GIS中快速暫態(tài)過電壓及避雷器保護效果的研究[J];電瓷避雷器;2004年06期
7 和軍平;鄭寶堂;王毅;;開關電源近場輻射效應分析與模型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9年01期
8 陳名;孫旭東;黃立培;;PCB導體電感的簡化計算方法[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9年03期
9 崔永生;王世山;周小林;謝少軍;;利用平面線圈消除電容器寄生電感的影響[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0年01期
10 趙全斌;付琦;和軍平;;反激式變換器電磁輻射的FDTD仿真與分析[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士利;改進的邊界元法及其在電場計算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2 李勃;無人機電磁兼容專家系統(tǒng)軟件平臺中若干關鍵問題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3 吳茂林;變電站互感器寬頻傳輸特性與接地網瞬態(tài)特性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4 張重遠;氣體絕緣變電站開關操作產生的電磁干擾問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5 陳瑋;功率變流器傳導EMI的近場耦合建模[D];浙江大學;2006年
6 梁貴書;陡波前過電壓下變壓器的建模及快速仿真算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7 劉磊;高壓直流換流站閥系統(tǒng)寬頻建模與電磁騷擾特性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8 張喜樂;VFTO對電力變壓器影響的時域仿真計算及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9 李云偉;變電站開關瞬態(tài)場及其對二次電纜的耦合機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年
10 王華斌;基于間接電感法的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D];重慶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曉丹;機車PWM牽引逆變器的電磁干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2 榮智林;基于三相PWM整流器的蓄電池充放電裝置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3 靳曉光;用于電力電子系統(tǒng)的光纖隔離實時采樣與傳輸模塊[D];浙江大學;2011年
4 李爽;GIS中DS操作產生的電磁暫態(tài)問題及其影響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賴增鳳;VFTO作用下大型變壓器繞組暫態(tài)電壓分布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許軍;特高壓GIS快速暫態(tài)過電壓(VFTO)的測量及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7 付暉;廣域網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D];西華大學;2011年
8 王會廣;變電站二次電纜寬頻網絡參數提取與暫態(tài)計算[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9 楊欣桐;陡波前過電壓替代波形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10 崔永生;EMI濾波器寄生參數消除技術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振宇;國際脈沖群抗擾度試驗標準的新進展[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年05期
2 陳連啟;納秒大幅度快速脈沖發(fā)生器的設計[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年05期
3 孫海峰;崔翔;齊磊;王琦;黎小林;;高壓直流換流閥器件高頻建模[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11期
4 張剛;王立欣;劉超;;一種求解屏蔽電纜場線耦合問題的混合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5期
5 劉澤洪;高理迎;余軍;;±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研究[J];電力建設;2007年10期
6 鄔雄;;變電站設備抗擾性能要求[J];電力設備;2000年02期
7 王玉峰;李立偉;鄒積巖;廖敏夫;李洪春;;納秒級上升時間的高壓脈沖群電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6年22期
8 楊吟梅;變電站內電磁兼容問題(一)─—有關的基本概念[J];電網技術;1997年02期
9 楊吟梅;變電站內電磁兼容問題(二)──變電站內主要干擾源及其特性[J];電網技術;1997年03期
10 楊吟梅;變電站內電磁兼容問題(三)──電磁敏感性試驗[J];電網技術;1997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魏菊芳;特高壓換流閥塔寄生電容參數提取及沖擊特性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2 萬保權;換流站與變電站監(jiān)控系統(tǒng)抗干擾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勤;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武漢召開[J];高電壓技術;2000年04期
2 滕俊恒;電磁兼容認證與管理[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0年02期
3 王勤;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武漢召開[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0年03期
4 ;中國電磁兼容網開通[J];電工技術雜志;2000年04期
5 肖小軍;電磁兼容(EMC)技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J];湖南電力;2000年02期
6 侯冬云;2000年電磁兼容學術交流會在廈門召開[J];艦船電子工程;2000年06期
7 騰俊恒;電磁兼容與電磁兼容認證[J];家用電器科技;2000年04期
8 ;北京理工大學舉辦電磁兼容培訓班[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1年02期
9 ;已發(fā)布的電磁兼容國家標準(家用電器部分)[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1年02期
10 ;新世紀電磁兼容安全認證標準化研討會在廣州舉行[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暉;覃宇建;劉培國;;艦船電磁兼容仿真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2 陳紹魁;;智能化電器及系統(tǒng)的電磁兼容[A];第五屆全國智能化電器及應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3 劉鴻琴;;淺談電磁兼容及其測試[A];2001年電子測量新技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1年
4 趙剛;;序[A];第六屆全國電磁兼容性學術會議2004EMC論文集[C];2004年
5 于延霞;;快軌車電磁兼容解決措施[A];2008年中國鐵道學會牽引動力學術年會——動車組、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建國;;無線超短波電磁兼容環(huán)境監(jiān)測方法研討[A];2010第十五屆可靠性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張敏;藍天翼;;車載平臺電磁兼容的數值仿真[A];201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1年
8 李永明;俞集輝;;從電氣工程類學生中培養(yǎng)電磁兼容人才的探討[A];電工理論與新技術200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沈小宇;;電磁兼容學科綜述[A];電氣技術發(fā)展綜述[C];2004年
10 宋云;張進;;電磁兼容與可靠性[A];江蘇省電工技術學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朱巍;電磁兼容困擾家電企業(yè)[N];中國電子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吳健南 青云;EMC認證向無形“殺手”宣戰(zhàn)[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3 本報特約通訊員 張文新 本報記者 張鋒;電磁兼容: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課題[N];解放軍報;2005年
4 黃小琴 曾軼群;203所的EMC[N];中國航天報;2006年
5 朱明杰 吳慎山;歐盟的電磁兼容指令[N];電子資訊時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諸玲珍;EMC:新需求催生新技術 企業(yè)參與標準制定至關重要[N];中國電子報;2010年
7 曉光;手機上市要通過電碰兼容認證[N];江蘇經濟報;2000年
8 小令;打造檢驗檢疫電磁兼容檢測平臺[N];蘇州日報;2011年
9 本報特約撰稿人 白同云;電磁兼容認證與有關法規(guī)[N];中國電子報;2000年
10 記者 劉伊婷;電磁兼容不合格仍是主要問題[N];中國質量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盧中昊;系統(tǒng)級電磁兼容現場測量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2 李高升;電子信息系統(tǒng)電磁兼容維護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3 白保東;電磁兼容暗室特性的時域分析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6年
4 吳定超;汽車電磁兼容仿真預測技術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張旭鋒;傳輸線理論及電磁兼容計算的半解析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李勃;無人機電磁兼容專家系統(tǒng)軟件平臺中若干關鍵問題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7 楊開宇;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tǒng)電磁兼容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8 樊寬剛;轎車發(fā)動機點火系統(tǒng)電磁輻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黎淑蘭;基于無耗和有耗介質基底的串擾理論研究和分析[D];北京郵電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藝平;煤礦用產品電磁兼容測試技術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8年
2 張玉蓮;電磁兼容仿真建模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3 方俊;城市地鐵電磁兼容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0年
4 黃柯樂;電磁兼容仿真平臺實體數據及后處理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5 梁U,
本文編號:25513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55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