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動汽車的異步電機高性能容錯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電動汽車的異步電機高性能容錯控制系統(tǒng)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前能源與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峻,電動汽車作為交通出行的新工具受到世界范圍內的持續(xù)關注。相比德美日,我國電動汽車技術仍有差距,急需發(fā)展。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tǒng)作為核心環(huán)節(jié)必須在可靠性上得到強有力的保證,其內部任何一個器件的故障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而故障與事故必將阻礙電動汽車這一新事物的推廣與市場化。容錯控制技術便是致力于解決故障問題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可見將容錯控制技術應用在電動汽車電驅系統(tǒng)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電動汽車電驅系統(tǒng)中速度傳感器由于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復雜而難免發(fā)生故障,所以針對速度傳感器失效的容錯控制不可或缺。容錯控制系統(tǒng)中故障的檢測準確性與時效性,速度估算的精確性以及算法切換的平滑穩(wěn)定性都是需要完善與改進的重要問題。本文即是基于上述問題,針對速度傳感器故障進行了容錯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在應對速度傳感器失效時達到故障檢測迅速、轉速估算準確、算法切換平滑的效果,提高電驅系統(tǒng)的可靠性以及電動汽車的舒適性。本文首先對電動汽車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進行介紹,對比相關領域國內外形勢,對電動汽車電驅動技術、故障診斷方法、速度估算策略進行了簡單介紹。其次,研究了電動汽車的異步電機矢量控制,對其原理和實現(xiàn)方式進行了介紹,在此基礎上,介紹本文所研究的帶容錯模塊的高性能改進間接矢量控制系統(tǒng)。再次,對基于模型參考自適應的轉速辨識算法進行研究。對現(xiàn)有的基于模型參考自適應的轉速辨識算法進行對比分析、總結歸納。重點研究了一種新的轉速辨識算法,對其過程進行推導和分析,并且對該算法的參數(shù)敏感性進行了研究。再次,對速度傳感器原理以及常見故障形式進行簡單介紹,并研究一種結構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故障檢測方法,重點研究一種實現(xiàn)故障前后平滑切換的控制方式,利用模糊控制理論對平滑切換模塊進行設計。最后,通過仿真分析與實驗驗證,證明理論分析的可行性與正確性。
【關鍵詞】:電動汽車 異步電機 模型參考自適應系統(tǒng) 容錯控制 平滑協(xié)換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69.72;TM343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8
- 1.1 課題研究背景10-11
- 1.2 課題研究意義11-12
- 1.3 課題研究現(xiàn)狀12-16
- 1.3.1 電動汽車用電動機及其控制12-13
- 1.3.2 故障診斷及容錯控制13-14
- 1.3.3 異步電機速度估算方法14-16
- 1.4 論文主要內容16-18
- 2 帶容錯控制模塊的矢量控制策略18-28
- 2.1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18-21
- 2.2 矢量控制的基本實現(xiàn)方式21-24
- 2.3 SVPWM調制方式24-25
- 2.4 電機相電壓重構25-27
- 2.5 本章小結27-28
- 3 基于MRAS的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28-42
- 3.1 模型參考自適應(MRAS)的基本理論28-30
- 3.2 基于模型參考自適應的轉速辨識30-35
- 3.2.1 基于轉子磁鏈的MRAS轉速辨識30-32
- 3.2.2 基于反電動勢的MRAS轉速辨識32-33
- 3.2.3 基于瞬時無功功率的MRAS轉速辨識33-35
- 3.3 基于勵磁電感能量的MRAS轉速辨識35-36
- 3.4 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36-39
- 3.5 本章小結39-42
- 4 電動汽車速度傳感器失效容錯控制系統(tǒng)設計42-52
- 4.1 電動汽車速度傳感器工作原理42-43
- 4.2 電動汽車速度傳感器常見故障43-44
- 4.3 基于閾值判斷的速度傳感器故障檢測44
- 4.4 速度傳感器失效容錯控制策略44-45
- 4.5 基于模糊理論的平滑切換控制器45-50
- 4.5.1 基于簡單權函數(shù)的切換策略46
- 4.5.2 基于模糊理論的切換策略46-50
- 4.6 本章小結50-52
- 5 建模仿真及實驗驗證52-66
- 5.1 建模及仿真52-54
- 5.1.1 基于勵磁電感能量的MRAS模型52-53
- 5.1.2 故障檢測模塊建模53
- 5.1.3 模糊控制模塊建模53-54
- 5.2 仿真結果分析54-61
- 5.2.1 基于勵磁電感能量的MRAS模型仿真結果55-57
- 5.2.2 故障診斷模塊仿真分析57-58
- 5.2.3 平滑切換模塊仿真分析58-61
- 5.3 實驗驗證61-65
- 5.3.1 容錯控制軟件流程設計61-62
- 5.3.2 實驗結果分析62-65
- 5.4 本章小結65-66
- 6 總結與展望66-68
- 6.1 論文總結66
- 6.2 未來展望66-68
- 參考文獻68-72
-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72-76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7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福連;線繞式異步電機的維修[J];微電機(伺服技術);2002年05期
2 陳志宏;雙饋調速異步電機在風力發(fā)電中的應用[J];上海大中型電機;2003年01期
3 馬宏忠,胡虔生,張利民,韓敬東;異步電機的失電殘余電壓研究[J];中小型電機;2005年05期
4 章文裕;徐錦才;;異步電機并網(wǎng)發(fā)電技術在福建大田縣的實踐[J];小水電;2006年01期
5 胡小明;;異步電機的啟動與調速[J];家電檢修技術;2006年18期
6 畢衛(wèi)紅;張巧玲;趙希;;基于異步電機工作模型的設計[J];科學之友(B版);2008年06期
7 本刊通訊員;;第二期異步電機設計培訓及研討班圓滿結束[J];電機技術;2008年03期
8 章文裕;異步電機并網(wǎng)發(fā)電的要領和體會[J];小水電;1995年03期
9 吳振華;負載有準恒速要求時異步電機的選用[J];中小型電機;1996年06期
10 任炳禮,王曉燕;表面開環(huán)形槽的復合轉子異步電機的參數(shù)計算[J];大電機技術;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甲凡;;基于Matlab/SIMULINK的異步電機的建模與仿真[A];第六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邰永;劉趙淼;;小型異步電機機殼表面的通風計算[A];北京力學會第15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國進;胡常林;侯緒達;;異步電機離線參數(shù)辨識[A];中南六。▍^(qū))自動化學會第二十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趙波;厲虹;;異步電機定位控制方法研究[A];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波;厲虹;;異步電機定位控制方法研究[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徐建華;姚來強;;異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A];自動化技術與冶金流程節(jié)能減排——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姚來強;徐建華;;異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A];第九屆全國電技術節(jié)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李謙祥;胡靜濤;;基于虛擬儀器的異步電機試驗系統(tǒng)與應用[A];第三屆全國虛擬儀器大會論文集[C];2008年
9 潘偉;許波;孫曉東;朱q
本文編號:2547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5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