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力論文 >

雙晶懸臂梁壓電發(fā)電裝置發(fā)電能力的仿真

發(fā)布時間:2018-12-11 11:56
【摘要】:針對雙晶片懸臂梁式壓電振子的理論模型,分析了壓電振子的結構參數對壓電發(fā)電裝置發(fā)電能力的影響。運用ANSYS有限元軟件建立了壓電振子的壓電耦合模型,研究了壓電振子的配重質量、懸臂梁長度和金屬基板厚度等結構參數對壓電振子的固有頻率以及壓電發(fā)電裝置發(fā)電量的影響規(guī)律。為了驗證有限元模型的正確性,對典型結構參數壓電懸臂梁的一階固有頻率和發(fā)電電壓進行了實驗測量。仿真結果表明,增加懸臂梁的配置質量和長度、減小懸臂梁基板的厚度都可以降低結構的固有頻率,選擇恰當的結構參數匹配可以使發(fā)電裝置的固有頻率接近外界的激振頻率,從而實現最佳的發(fā)電性能。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bimorph cantilever beam piezoelectric oscillato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piezoelectric oscillator on the generation capacity of piezoelectric generator is analyzed. The piezoelectric coupling model of piezoelectric vibrator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mass of piezoelectric oscillator is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such as cantilever length and metal substrate thickness o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piezoelectric vibrator and the power generation of piezoelectric generator. In order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first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and generation voltage of piezoelectric cantilever beam with typic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reduced by increasing the configuration quality and length of the cantilever beam and de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cantilever beam substrat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power generation performance.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5447)
【分類號】:TM61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西強,任鈞國;含壓電片層合板的靜變形控制[J];固體力學學報;1998年04期

2 路凱;周鐵英;鹿存躍;劉濤;蔡海榮;易曉星;;金屬方柱壓電片復合微型超聲電機的研制[J];聲學技術;2006年03期

3 張愛軍;;漏電報警插座[J];電子制作;1995年04期

4 吳克恭,葛森,閆云聚,姜節(jié)勝;梁板結構埋入壓電片的深度和厚度優(yōu)化研究[J];應用力學學報;2003年03期

5 曲磊;王建國;丁根芳;覃艷;;多點粘貼壓電層合梁的數值模擬[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李洋,張冠舉;聲控光控節(jié)能燈[J];電子與自動化;1996年06期

7 趙娟;劉偉群;劉永斌;馮志華;;壓電等應變梁能量回收裝置研究[J];壓電與聲光;2010年03期

8 李映平;賴百壇;陳荷娟;黃學功;;激振式壓電發(fā)電機的原理研究[J];彈箭與制導學報;2006年S3期

9 陳忠;壓電電動機[J];微特電機;1974年02期

10 陸明月;;對“行輸出變壓器測試儀”的改進[J];電子制作;199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鐵英;路凱;鹿存躍;劉濤;張筠;陳宇;;金屬方柱壓電片復合微型超聲波電動機的研制[A];第十屆中國小電機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路凱;周鐵英;鹿存躍;劉濤;張筠;陳宇;;金屬方柱壓電片復合微型超聲電機的研制[A];中國聲學學會功率超聲分會2005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姚林泉;陳富軍;劉昕;;壓電層合板屈曲分析的HRBF無網格法[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4 饒正;鄒鴻生;;圓柱殼的靜力控制[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5 束逸;陳宇;傅德永;周鐵英;白桂珍;;雙轉子模態(tài)轉換型電機的研制[A];泛在信息社會中的聲學——中國聲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董蜀湘;李龍土;桂治輪;秦平;周鐵英;張孝文;;壓電雙晶片直線微動馬達研究[A];首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2年

7 徐巍;李國清;尹瀟然;繆幸圓;;有限元法與阻抗法分析壓電激勵下的彈性薄板[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8 董蜀湘;李龍土;周鐵英;桂治輪;張孝文;;壓電超聲旋轉馬達研究[A];首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2年

9 付琳;王東;王秀明;;用ANSYS分析矩形壓電陶瓷振子的振動模式[A];中國聲學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李小云;張小鳳;郝君宇;宋智廣;周方;;多自由度超聲電機的法蘭盤結構設計[A];第二屆西安-上海兩地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浙江 張培君;壓電式電子門鈴[N];電子報;2007年

2 福建 吳鵬;UT55數字表蜂鳴器不響的巧處理[N];電子報;2007年

3 成都 青化;設計制作沖擊報警器[N];電子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樹農;壓電俘能器和變壓器的結構優(yōu)化設計[D];中南大學;2010年

2 王海仁;壓電復合結構的非線性多場耦合作用分析及壓電俘能器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袁江波;圓盤式壓電發(fā)電裝置發(fā)電性能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時運來;新型直線超聲電機的研究及其在運動平臺中的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5 朱莉婭;壓電多方向振動能量收集結構及其充電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6 沈輝;基于壓電材料的振動能量回收電路及其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7 白洋;一種旋轉—直線運動的兩自由度超聲波電機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8 楊多和;可靠性分析在壓電主動桿元桁架結構系統的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9 王劍;柱狀超聲波電機的設計理論及控制[D];浙江大學;2009年

10 李存岑;矩形板超聲電機的振子振型激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兆凱;流體耦合壓電俘能器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朱波;基于壓電材料的環(huán)境振動能量采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3 寧玉懷;壓電發(fā)電的能量轉換及存儲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關世偉;梁式結構壓電—電磁復合俘能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陳龍;用于輪胎報警器壓電自供電結構的設計與分析[D];吉林大學;2014年

6 王海燕;車致軌道振動能量俘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7 蘆志強;螺旋叉指電極的壓電圓盤扭轉致動器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8 王青萍;基于壓電臂梁的振動能量收集器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劉承璽;壓電—電磁復合發(fā)電技術及其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王寧;基于壓電懸臂結構的能量采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23725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3725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6c2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