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力論文 >

基于自抗擾方法的單元機組協(xié)調系統(tǒng)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8-10-17 19:09
【摘要】:針對燃煤大型火電機組運行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煤質變化及外界不確定性擾動頻繁,控制對象復雜等特性造成的常規(guī)協(xié)調控制策略無法滿足電網自動化負荷控制要求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具有前饋補償和近似靜態(tài)單向解耦控制結構的機爐協(xié)調自抗擾控制策略。該控制策略在自抗擾控制器對擾動的跟蹤補償作用下可以使機組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在汽機-鍋爐控制回路強耦合和外部干擾的影響下實現(xiàn)對電網負荷指令的快速穩(wěn)定跟蹤,并且對機組運行工況和模型不確定性有很強的魯棒性。仿真結果表明,在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功率擾動和給煤機轉速擾動及模型參數(shù)攝動影響下,單元機組依然具有良好的動態(tài)特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mon coal quality change, frequent outside uncertainty disturbance and complex control object, the conventiona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ower network automation load control. A coordinated ADRC control strategy with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and approximate static unidirectional decoupling control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is control strategy can realize the fast and stable tracking of power grid load comm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coupling of turbine boiler control loop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 under the effect of tracking and compensation of disturbance by the auto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And it is robust to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model uncertainty of the uni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t still has goo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power disturbance, coal feeder speed disturbance and model parameter perturbation.
【作者單位】: 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熱工所;華北電力大學;清華大學熱能系電力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76086)
【分類號】:TM6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聶玲;黃煥袍;劉禾;韓昊書;呂品;;神經網絡-自抗擾控制策略的過熱汽溫控制[J];控制工程;2010年S2期

2 楊慧中;蘇思賢;;連續(xù)攪拌反應釜系統(tǒng)的自抗擾控制[J];控制工程;2011年03期

3 葛友,李春文;反饋線性化方法在鍋爐-汽輪機系統(tǒng)控制中的應用[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7期

4 吳國垣,李東海,薛亞麗,唐多元;機爐協(xié)調控制的分散PID整定[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5 于達仁,徐志強,翁一武,李月華;DEB的新認識——增益調度控制[J];熱能動力工程;1999年05期

6 雎剛,韋紅旗,陳紹炳,徐治皋;單元機組負荷多變量模型預測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2年04期

7 于達仁,翁一武,王仲奇;火電單元機組的柔性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2年07期

8 徐峰,李東海,薛亞麗;基于ITAE指標的PID參數(shù)整定方法比較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3年08期

9 朱紅霞;沈炯;丁軻軻;;單元機組負荷非線性預測控制及其仿真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年2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錦;龍新峰;梁平;;預測控制技術在電廠熱工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電力設備;2006年05期

2 陸穎;;供熱機組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優(yōu)化[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孫靈芳;任棟;張玉恒;王志勇;;改進DRNN在單元機組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參數(shù)整定中應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9年08期

4 齊輝;戴先中;張凱鋒;;基于發(fā)電單元整體模型的改進能量平衡控制方法[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9年11期

5 翁一武,于達仁,徐基豫;鍋爐跟隨控制的構成——兼論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的動態(tài)特性[J];動力工程;2001年01期

6 顧紅艷;李東海;寧喜榮;薛亞麗;楊獻勇;;單元機組的非線性協(xié)調控制器[J];動力工程;2007年04期

7 劉鑫屏;田亮;趙征;劉吉臻;;汽包鍋爐蓄熱系數(shù)的定量分析[J];動力工程;2008年02期

8 田亮;劉鑫屏;劉吉臻;;汽包鍋爐負荷-壓力-水位簡化非線性動態(tài)模型[J];動力工程;2009年10期

9 徐志成;張建明;王樹青;;一種新型的PID控制器參數(shù)優(yōu)化整定方法[J];電氣自動化;2005年03期

10 朱紅萍;羅隆福;朱紅萍;;基于ITAE指標的PID控制器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J];電氣自動化;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樂;房方;;單元制發(fā)電機組主蒸汽溫度的負荷調度控制[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樓冠男;譚文;房方;;鍋爐-汽輪機組控制結構分析與設計[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譚文;劉吉臻;;鍋爐-汽輪機系統(tǒng)的非線性度分析[A];第二十四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5年

4 潘帥;楊平;;用于繼電反饋自整定的PID參數(shù)整定公式[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2008學術年會第二屆智能檢測控制技術及儀表裝置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王景學;凌呼君;楊麗;唐招金;;基于T-S模型的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研究[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8年

6 吳昊;薛亞麗;;多目標模糊可信度魯棒PID控制器設計[A];200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第六分冊)[中南大學學報(增刊)][C];2009年

7 ;Constrained Predictive Control Based on State Space Model of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 for Waste Heat Recovery[A];第24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陽世榮;;船舶輔機節(jié)能控制與管理技術研究[A];第十四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5分會場:綠色船舶與海洋裝備創(chuàng)新發(fā)展及產業(yè)化論壇論文集[C];2012年

9 陽世榮;;船舶輔機節(jié)能控制與管理技術研究[A];2012年MIS/S&A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10 陽世榮;;船舶輔機節(jié)能控制與管理技術研究[A];2012年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學術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徽;基于混合智能優(yōu)化方法的同步發(fā)電機勵磁控制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武星;視覺導航的輪式移動機器人運動控制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3 李常賢;復雜系統(tǒng)的預測控制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03年

4 陳彥橋;單元機組模糊多模型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5 郭鵬;Hopfield神經網絡及其在電廠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6 王國玉;預測函數(shù)控制及其在火電廠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7 房方;單元機組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的先進控制策略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5年

8 田亮;單元機組非線性動態(tài)模型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5年

9 薛亞麗;熱力過程多變量控制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設計[D];清華大學;2005年

10 楊汾艷;直流輸電系統(tǒng)主回路和控制器參數(shù)優(yōu)化選擇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春輝;基于神經內?刂扑惴ǖ拇罢羝麆恿ρb置協(xié)調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康亞彪;數(shù)控機床伺服系統(tǒng)動態(tài)仿真及參數(shù)優(yōu)化[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周雯;智能閥門定位器的低功耗設計與定位性能優(yōu)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錢葉牛;雙饋異步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控制策略的研究[D];東北電力大學;2011年

5 任娟娟;機爐負荷控制非線性模型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6 王茂林;改進遺傳算法及其在PID控制器參數(shù)優(yōu)化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1年

7 孫慧;帶式輸送機液粘軟啟動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熊星;超超臨界機組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先進控制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9 赫勝杰;基于爐膛數(shù)值模擬的超超臨界鍋爐熱力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10 張建新;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汽輪機熱力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偉;李大字;;改進的一般化學習網絡內模控制在CSTR中的應用[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2 李廣勤,李玉;600MW超臨界機組過熱汽溫控制系統(tǒng)的仿真研究[J];電力情報;1999年01期

3 黃宇,王東風,韓璞;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及其在過熱汽溫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力科學與工程;2004年03期

4 胡克定;汪自勤;錢鐘韓;;單元機組協(xié)調控制的一種頻域設計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1989年01期

5 朱紅霞,沈炯,王培紅,李益國;基于免疫遺傳算法的模糊優(yōu)化控制及其仿真[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6 鄭昶,曹在基;DEB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J];動力工程;1989年04期

7 張建明,王寧,王樹青;火力單元機組的前饋模糊神經非模型協(xié)調控制[J];動力工程;2000年03期

8 楊仲達;500MW超臨界機組過熱汽溫控制系統(tǒng)分析[J];華北電力技術;1996年07期

9 陳允濟,易凡,沈華,,吳毅,言軍,陳維和;DEB──Ⅳ協(xié)調控制系統(tǒng)的特點及分析[J];華東電力;1996年04期

10 韓京清;從PID技術到“自抗擾控制”技術[J];控制工程;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誠,李世華,田玉平;永磁同步電機調速系統(tǒng)的自抗擾控制[J];電氣傳動;2005年09期

2 馬燕;夏超英;;單級旋轉倒立擺的自抗擾控制[J];電氣傳動;2007年06期

3 高強;侯遠龍;錢林方;黃磊;;自抗擾控制在泵控缸電液位置伺服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氣自動化;2008年03期

4 易健;;交流永磁同步系統(tǒng)的自抗擾控制研究[J];機床與液壓;2008年08期

5 時從波;;非線性自抗擾控制對偶然測量誤差的抑制作用[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2年07期

6 陳新龍;楊滌;耿斌斌;;自抗擾控制技術在某型導彈上的應用[J];飛行力學;2006年01期

7 郭松山;;電動機自抗擾控制技術研究綜述[J];機電技術;2009年S1期

8 張偉;陳宇中;胡永明;;遙控武器站的自抗擾控制[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9 李一染;陳慧;高博麟;;自抗擾控制在前輪主動轉向控制中的應用[J];汽車工程;2011年05期

10 郭峰;白焰;;自抗擾控制技術在風電變槳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儀器儀表用戶;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瑞光;孫明瑋;陳增強;;典型慣性環(huán)節(jié)的自抗擾控制性能分析[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陳忻彥;黃一;韓京清;楊雨;魏宗康;;基于自抗擾控制思想的動力調諧陀螺力平衡回路設計分析[A];第二十一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黃一;薛文超;楊曉霞;;自抗擾控制:思想、理論分析及運用[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袁韜;陳皓;蘭杰;;倒立擺自抗擾控制算法簡易實現(xiàn)[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王麗君;童朝南;尹怡欣;李擎;;大時滯監(jiān)控AGC系統(tǒng)的自抗擾控制[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陳忻彥;黃一;韓京清;楊雨;魏宗康;;基于自抗擾控制思想的動力調諧陀螺力平衡回路控制的實驗研究[A];第二十二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7 李季;陳在平;李超;;基于自抗擾技術的DVR控制器設計[A];天津市電機工程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黃煥袍;聶玲;潘鋼;夏明;;自抗擾控制技術在火電機組DCS中的應用研究[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姜巍;黃一;M.Svinin.;S.Hosoe;;基于ESO的多指機器手抓取控制方法[A];第二十三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4年

10 何宇;嚴英;謝輝;高志強;;汽油機可變氣門定時機構的自抗擾控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B卷[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管志敏;自抗擾控制技術在大型火電機組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2 趙志良;非線性自抗擾控制的收斂性[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3 姜萍;斬波串級調速系統(tǒng)自抗擾控制策略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4 段慧達;一類不確定高階非線性系統(tǒng)的級聯(lián)自抗擾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黃浦;自抗擾控制技術在航空相機鏡筒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李榮輝;欠驅動水面船舶航跡自抗擾控制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7 黃慶;交流永磁電機伺服系統(tǒng)復合自抗擾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建松;數(shù)字上反穩(wěn)瞄系統(tǒng)的自抗擾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2 喬冠宇;快速反射鏡閉環(huán)系統(tǒng)的自抗擾控制策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李強;線性自抗擾控制及其在熱工過程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4 向真;自抗擾控制及其在一類熱工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5 王常順;基于自抗擾控制算法的自動操舵儀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09年

6 郭峰;自抗擾控制技術在風電變槳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7 李鵬;循環(huán)流化床脫硫系統(tǒng)的自抗擾控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8 曾伍楊;塔機偏擺模糊自抗擾控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9 匡江傳;基于模糊自抗擾控制的永磁同步電機調速系統(tǒng)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10 汪正海;發(fā)電機組熱工對象自抗擾控制及其參數(shù)優(yōu)化[D];重慶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776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2776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381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