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力線劃分的開路條形非線性永磁體分布參數(shù)模型
[Abstract]:The 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 with AlNiCo,FeCrCo and other nonlinear permanent magnets needs thousands of calcul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parameter design. I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a lot of calculation time will be consumed, but the accuracy of the traditional equivalent magnetic circuit method is limite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permanent magnet distribution parameter model (distributed parameter calculation model,DPM) is proposed, and its complet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heck condition are deduced. Using the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magnetic force line division, the starting working point and section flux of each segment are solv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 in the calcul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ic cel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test data. Compar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measured results, the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calculation speed and high accuracy.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桂林航天電子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7021,51207028)~~
【分類號】:TM27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梁慧敏;由佳欣;葉雪榮;翟國富;;基于三維磁場仿真分析的含永磁繼電器等效磁路模型的建立[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1期
2 畢劉新;王善銘;夏永洪;;表貼式永磁電機漏磁導的解析計算[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3 陳益廣;仲維剛;沈勇環(huán);;內(nèi)置混合式可控磁通永磁同步電機有限元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4 梁慧敏;張榮嶺;徐俊;劉茂愷;翟國富;;組裝式永磁體分段回復線模型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27期
5 翟國富;王其亞;程賢科;陳志君;;電磁繼電器動態(tài)特性快速算法及其在優(yōu)化中的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年12期
6 許澤剛;謝少軍;毛鵬;;混合勵磁磁通切換電機等效磁路模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30期
7 鄒亮;李慶民;許家響;張黎;婁杰;;考慮漏磁效應的永磁飽和型故障限流器磁路建模與實驗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21期
8 涂小濤;辜承林;;新型橫向磁通永磁電機無位置傳感器磁鏈自適應直接轉矩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寶志;三相五柱式變壓器主軛和旁軛截面積的選取[J];變壓器;2005年07期
2 董宏林;張立國;杜迎輝;王歡;劉東海;;變壓器幾起沖擊合閘故障分析[J];變壓器;2007年10期
3 趙成宏,王華敏;直流電機常用滅磁方法及其比較[J];船電技術;2002年05期
4 賀開華;ZnO壓敏電阻在滅磁開關的研究設計[J];船電技術;2003年04期
5 賀開華;提高滅磁開關電壽命的技術途徑[J];船電技術;2003年06期
6 賀開華;樂洪有;;基于一次轉移原理的限流器研究[J];船電技術;2008年06期
7 劉迪;唐永紅;劉陵順;;基于疊加原理的極化磁系統(tǒng)永磁工作點的計算[J];船電技術;2010年02期
8 賀開華;彭海波;;直流斷路器大容量試驗室的現(xiàn)狀與進展[J];船電技術;2010年09期
9 馬戰(zhàn)紅,陳敬超,周曉龍,張劍平;幾種金屬元素對銀基電觸頭材料的影響作用[J];材料導報;2002年11期
10 張堯卿;鄭冀;;AgSnO_2電接觸材料研究概述[J];材料導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管瑞良;顧建青;劉洪武;;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框架斷路器觸頭系統(tǒng)短路耐受能力校核[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低壓電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狄維娜;蘇秀蘋;李潔;李尚武;;利用Maxwell軟件對雙E型交流接觸器的特性分析[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低壓電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李潔;蘇秀蘋;焦磊;豈峰;;交流接觸器觸頭動態(tài)響應不確定性的模糊綜合評判[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低壓電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孫順利;劉幗巾;楊晨光;;接觸器式繼電器可靠性試驗分析[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低壓電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吳積欽;方巖;韓峰;;弓網(wǎng)系統(tǒng)電弧的成因與影響[A];高速鐵路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董驍;金立軍;李水清;婁穎;;550 kV SF_6斷路器短燃弧時間的研究[A];2012輸變電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李水清;董驍;婁穎;金立軍;;分閘速度對半自能式SF_6高壓斷路器滅弧室氣壓特性的影響[A];2012輸變電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國強;弓網(wǎng)滑動電接觸摩擦磨損行為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顏湘蓮;交流輸電線路單相接地潛供電弧自熄特性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09年
3 邢剛;液體中電弧放電生成碳納米材料及其磁場控制的實驗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9年
4 張闖;金屬板裂紋的電磁聲發(fā)射信號檢測與處理技術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李新福;低壓電器電弧仿真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6 許志紅;交流接觸器智能化控制與設計技術的研究及實現(xiàn)[D];福州大學;2006年
7 鄭冀;納米摻雜AgSnO_2電觸頭材料及其單晶硅類流態(tài)結構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8 錢寶光;新型銅基無銀弱電接觸材料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9 劉雪燕;銀/導電陶瓷復合電接觸材料電弧損耗特性的光譜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熊軍;航天繼電器觸簧系統(tǒng)接觸彈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朋;電磁操動機構電磁緩沖技術的實驗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王海潮;永磁操動機構真空斷路器新型智能控制器的研究與實現(xiàn)[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平麗;基于紅外熱像技術的電接觸故障診斷[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明德;基于單片機的全自動洗衣機系統(tǒng)設計[D];安徽大學;2010年
5 趙繼偉;基于微觀理論SF_6斷路器間隙擊穿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夏洪超;面向智能電網(wǎng)的永磁機構通用控制器的研制[D];中南大學;2011年
7 鄧杰;航天電磁繼電器穩(wěn)健性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信鵬皓;電磁超聲表面波換能器換能效率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鄭潤國;Cu-La_2O_3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摩擦磨損性能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10 于吉坤;寬弱磁調(diào)速范圍永磁同步主軸電機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云東,王爾智,劉曉明,張志明;Tabu算法的改進及其在壓氣式SF_6斷路器中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00年04期
2 周雪松,向龍瑞,馬幼捷,徐曉寧;故障限流裝置的發(fā)展和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04年11期
3 劉幗巾;陸儉國;蘇秀蘋;趙靖英;;神經(jīng)網(wǎng)絡法優(yōu)化接觸器電磁系統(tǒng)[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1期
4 涂小濤;辜承林;;新型橫向磁通永磁電機不同控制策略的對比實驗[J];電工技術學報;2012年03期
5 鄒亮;李慶民;劉洪順;王偉;;磁性材料在永磁飽和型故障限流器中的應用[J];電氣應用;2008年14期
6 趙朝會;秦海鴻;嚴仰光;;混合勵磁同步電機發(fā)展現(xiàn)狀及應用前景[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6年02期
7 江道灼;敖志香;盧旭日;林日磊;陳世省;;短路限流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07年03期
8 佟為明,梁慧敏,劉寧濱,劉茂愷;極化磁系統(tǒng)永久磁鐵回復線起始點的求法[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1999年02期
9 石晶,鄒積巖,何俊佳,趙子玉;故障電流限制技術及研究進展[J];電網(wǎng)技術;1999年12期
10 孫樹敏;劉洪順;李慶民;鄒亮;;電力系統(tǒng)故障限流器研究綜述[J];電網(wǎng)技術;2008年2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景世;ε=Blvsinθ中v的含義淺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2 么強;;關于載流螺線管周圍磁場的研究[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3 何麗輝;;用解析法和數(shù)值法對導線截面溫度分布問題的探討[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4 云中客;;混沌磁場[J];物理;2010年03期
5 李寶珍;;農(nóng)村用電基礎講話(二)[J];農(nóng)業(y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1983年03期
6 甘艷;阮江軍;張宇;帥衛(wèi)平;;TEAM9-1問題討論與混合有限元法有限體積法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1期
7 吳深炳;差動放大器在中學物理實驗中的應用一例[J];物理實驗;1983年01期
8 秦志浩;蔣式勤;;共軸圓線圈和圓板的互感系數(shù)計算[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年28期
9 王益民;張皓楠;孟慶楠;孟燕妮;劉彥強;;磁療用圓片永磁磁源空間磁場有限元分析[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0年06期
10 李亞平;;同性不相斥、異性不相吸的磁現(xiàn)象及其本質(zhì)[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武青;劉朝春;;光纖切割磁力線磁致發(fā)光效應[A];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2 何建中;;磁作用力與磁場形態(tài)關系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磁學和磁性材料會議專輯[C];2005年
3 沈文輝;周希朗;單志勇;曹偉;;電磁問題的特征模方法及其在天線分析中的應用[A];2003'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許勤論;陳迎;彭定坤;陳兆申;張裕恒;;摻錫酸鹽YBCO樣品的超導電性研究[A];首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2年
5 李君清;馮兆慶;靳根明;周小紅;甘在國;黃明輝;;重離子反應形成超重核的機制[A];2007年全國核反應會暨生物物理與核物理學科交叉前沿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雷曉蔚;;用數(shù)值法和解析法求解相變導熱問題[A];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研究進展——2002(9)卷——中國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會第9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孫好廣;徐余;;溢流式圓管換能器聲環(huán)境適應性分析[A];2009年浙蘇黑魯津四省一市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劉鋒;周東明;蔡明娟;任猛;何建國;;一種基于Duffy變換的電場奇異積分處理方法[A];2005'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第二冊)[C];2006年
9 李紅蓮;李慶;李小亭;祝彥;;離散分布的雙層導線產(chǎn)生的磁場[A];中國物理學會靜電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鄧斌;李建新;胡明春;;基于矩量法的金屬圓柱散射體散射特性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07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周清春;人怎樣造“太陽”[N];科技日報;2006年
2 賀之明;日本積極推進核聚變研究[N];中國煤炭報;2000年
3 內(nèi)蒙古 白新華;電磁感應演示電路的改進[N];電子報;2009年
4 記者 姜澎;揭示新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N];文匯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任新成;粗糙面電磁散射及其與目標的復合散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2 王正洶;托卡馬克等離子體雙撕裂模不穩(wěn)定性的MHD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3 王洛印;法拉第的電磁學實驗研究—根據(jù)《法拉第日記》進行的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4 黃俊;無碰撞磁場重聯(lián)的粒子模擬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5 李家輝;同時存在剪切磁場和剪切流的等離子體的不穩(wěn)定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任海駿;磁化等離子體中熱交換與旋轉不穩(wěn)定性的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7 張城龍;雙撕裂模非線性爆發(fā)磁場重聯(lián)階段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林;解析法及有限差分法在靜電場中的部分應用[D];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
2 董喜榮;2150熱連軋機振動的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08年
3 何艷;單極感應現(xiàn)象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王藝峰;一種集成光波導熱光可調(diào)諧濾波器的電極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5 蒲波;單極感應的扭秤實驗[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籍勇亮;電磁場邊值問題的解析法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7 楊李;ESR IPY觀測與PMSE現(xiàn)象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8 閆國軍;基于有限元法的室內(nèi)聲衰減研究[D];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04年
9 曹益;模板約束狀態(tài)下的非晶Fe_2O_3納米線力學性能研究[D];燕山大學;2007年
10 林成;基于有限法研究組織中HIFU聲場分布規(guī)律[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608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26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