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接觸器等效磁路模型研究
本文選題:接觸器 + 永磁體; 參考:《電機與控制學報》2014年06期
【摘要】:針對永磁接觸器線圈通入正反向勵磁電流時永磁體內(nèi)磁通分布不均勻,永磁體內(nèi)部工作點不同的問題,提出按永磁體磁路截面磁通密度不同,沿充磁方向對永磁體進行分塊等效的方法。以一單線圈單穩(wěn)態(tài)永磁接觸器為例,通過仿真分析在不同勵磁電流情況下其磁通的分布,建立該接觸器的等效磁路模型。將求解獲得的動鐵心在不同工作條件下的吸力計算值與實測值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吸力計算誤差在10%以內(nèi),驗證了所提出的永磁體分塊建立等效磁路模型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flux distribution is not uniform and the working points are different in the permanent magnet when the coil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citation current, the flux density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circuit section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flux density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circuit. A block equivalent method for permanent magnet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magnetization. Taking a single coil Monostable permanent magnet contactor as an example, the equivalent magnetic circuit model of the contactor is established by simul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lux under different excitation current.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suction in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error of suction is less than 10%. The valid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 equivalent magnetic circuit model are verified.
【作者單位】: 福州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1J01293)
【分類號】:TM5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洪崗;陳德桂;李興文;童偉雄;;基于磁場和等效磁路的磁通變換器特性仿真和優(yōu)化設計[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4期
2 房淑華;林鶴云;汪先兵;蔡彬;陳曉菊;王立強;;永磁安裝位置對永磁接觸器動態(tài)特性的影響[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9期
3 梁慧敏;由佳欣;葉雪榮;翟國富;;基于三維磁場仿真分析的含永磁繼電器等效磁路模型的建立[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1期
4 梁慧敏;崔浩;葉雪榮;翟國富;;基于永磁分段模型的繼電器靜態(tài)吸力特性仿真計算[J];低壓電器;2009年15期
5 劉學;李佳;;基于有限元分析法的靜磁場磁路優(yōu)化設計[J];機械工程師;2009年06期
6 鄭永成;王洋;何建國;黃文;;基于磁場分割的磁導計算與磁路設計[J];機械與電子;2006年07期
7 張炳義;王三堯;馮桂宏;;釹鐵硼永磁電機永磁體渦流發(fā)熱退磁研究[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8 向洪崗,陳德桂,李興文,吳銳,劉洪武,耿英三;基于三維磁場分析建立電磁鐵等效磁路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08期
9 婁建勇,榮命哲,鄒洪超,袁志兵,宋雪梅;單線圈單穩(wěn)態(tài)永磁式接觸器機構動力學特性仿真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4年04期
10 鄒亮;李慶民;許家響;張黎;婁杰;;考慮漏磁效應的永磁飽和型故障限流器磁路建模與實驗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2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開華;;永磁接觸器動態(tài)特性仿真分析[J];船電技術;2009年04期
2 馬子文;趙成宏;黃中;李廣;;永磁接觸器的有限元分析及結構優(yōu)化[J];船電技術;2009年06期
3 田杰;王勇;劉建明;趙韓;;電磁推力軸承定子結構參數(shù)對電磁力的影響[J];軸承;2007年11期
4 顧偉,褚建新;磁通門傳感器的一體化與微型化[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7年04期
5 翟國富,梁慧敏,郭成花,郝燕玲,王嗥,劉筱洲;極化磁系統(tǒng)極面面積對力矩特性影響的分析與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3年02期
6 房淑華;林鶴云;蔡彬;陳曉菊;陳咸;;永磁接觸器合閘過程的動態(tài)仿真及實驗[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2期
7 紐春萍;陳德桂;李興文;劉穎異;戴瑞成;;交流接觸器觸頭彈跳的仿真及影響因素[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10期
8 熊軍;何俊佳;臧春艷;;基于正交實驗的航天繼電器觸頭彈跳的多因素分析[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2期
9 房淑華;林鶴云;汪先兵;蔡彬;陳曉菊;王立強;;永磁安裝位置對永磁接觸器動態(tài)特性的影響[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9期
10 梁慧敏;由佳欣;葉雪榮;翟國富;;基于三維磁場仿真分析的含永磁繼電器等效磁路模型的建立[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曾昭旺;朱文堅;;消化道定位藥物釋放微膠囊的研究[A];2009年廣東先進制造技術(佛山)活動周文集[C];2009年
2 曾昭旺;朱文堅;;消化道定位藥物釋放微膠囊的研究[A];2009海峽兩岸機械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白志紅;周玉虎;熊光煜;;電磁鐵的動態(tài)特性的仿真模型與計算分析[A];2004年全國直線電機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楊文英;王新宇;翟國富;;基于磁路法分析雙繼電器內(nèi)部結構之間的電磁干擾[A];第一屆電器裝備及其智能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饒楠;翁志恒;張定會;;基于PLC的恒壓供水系統(tǒng)研究[A];第七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鄒亮;直線式永磁偏置限流拓撲的磁特性優(yōu)化與建模方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楊志軼;飛輪電池儲能關鍵技術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3 李莉;電磁驅動氣門機構的設計開發(fā)和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汪志剛;柴油機中壓共軌系統(tǒng)大流量高速電磁閥的優(yōu)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5 武海澄;MRI磁體系統(tǒng)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蔡毅;機電集成超環(huán)面?zhèn)鲃哟艌鲅芯縖D];燕山大學;2008年
7 王連鵬;SF_6高壓斷路器介質恢復特性數(shù)值模擬耦合計算及相關問題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8年
8 熊軍;航天繼電器觸簧系統(tǒng)接觸彈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趙科;冰箱用動磁鐵式直線壓縮機動態(tài)優(yōu)化設計的關鍵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鋼嶺;改善永磁接觸器動態(tài)分斷過程的方法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月;納米雙相復合永磁接觸器的研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刁煥勇;磁懸浮飛輪儲能系統(tǒng)轉子支承部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4 李安;石英撓性加速度計關鍵技術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周東才;膀胱動力泵排尿動力特性分析及模擬實驗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呂晶;永磁型磁流變液聯(lián)軸器的設計與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1年
7 孔令飛;一種集成雙穩(wěn)態(tài)微電磁繼電器工藝及其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鄭麗莉;鋼軌渦流對EMS型低速磁浮列車懸浮力影響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王法;斷路器操作機構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10 趙曉東;大功率直流接觸器動態(tài)特性建模及其優(yōu)化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焦宏;張久興;劉金榮;金培育;閆宏偉;徐來自;;室溫磁制冷機永磁磁場的設計[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12期
2 婁路亮;王海洲;;電磁閥設計中電磁力的工程計算方法[J];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2007年01期
3 除德桂;曹慶榮;萬紹尤;賀相福;姜立;;模擬低壓限流斷路器開斷特性的數(shù)值方法及其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1992年03期
4 周雪松,向龍瑞,馬幼捷,徐曉寧;故障限流裝置的發(fā)展和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04年11期
5 劉幗巾;陸儉國;蘇秀蘋;趙靖英;;神經(jīng)網(wǎng)絡法優(yōu)化接觸器電磁系統(tǒng)[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1期
6 房淑華;林鶴云;蔡彬;陳曉菊;陳咸;;永磁接觸器合閘過程的動態(tài)仿真及實驗[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2期
7 錢家驪;電磁鐵吸力公式的討論[J];電工技術雜志;2001年01期
8 鄒亮;李慶民;劉洪順;王偉;;磁性材料在永磁飽和型故障限流器中的應用[J];電氣應用;2008年14期
9 徐永向;胡建輝;鄒繼斌;;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轉子渦流損耗解析計算[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9年01期
10 江道灼;敖志香;盧旭日;林日磊;陳世省;;短路限流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林巖;釹鐵硼永磁電機防高溫失磁技術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茂才;郭富山;劉世強;;Co對Nd-Fe-B永磁體性能的影響[J];功能材料;1985年06期
2 趙復興,胡如南,張凌云,安成強;Nd-Fe-B永磁體陰極電泳前磷化工藝研究[J];新技術新工藝;1996年01期
3 陳茂明;環(huán)形永磁體的磁通(整體)測量[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9年06期
4 廉舒,康煜平;Sm_2Fe_(17)N_(2.9)永磁體的制備及磁性能的研究[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5 谷燕;劉貴昌;劉陽;;燒結Nd-Fe-B永磁體酸性化學鍍Ni-P[J];電鍍與涂飾;2005年12期
6 金延;;稀土系永磁體的開發(fā)和應用[J];金屬功能材料;2006年01期
7 葉金虎;;無刷直流電動機的設計(XVI)[J];微特電機;2006年04期
8 陳敬南;;中國自主研發(fā)制造出全永磁懸浮風能發(fā)電機[J];電機與控制應用;2006年03期
9 閆晶芬;陳麗香;唐任遠;;削弱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轉矩波動的措施研究[J];電氣技術;2009年04期
10 鄧秋玲;黃守道;劉婷;;永磁同步風力發(fā)電機設計參數(shù)對齒槽轉矩的影響[J];微電機;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海林;;永磁無刷電機是微特電機發(fā)展主流[A];第十屆中國小電機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常秀敏;;Nd_(15.5)Fe_(78)B_(6.5)永磁體磁性能與制造工藝的關系[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二屆青年論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羅發(fā)揚;;永磁直流伺服電動機中換向火花的改善[A];第十屆中國小電機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小平;柴立民;;新型粘結NdFeN永磁體及其制備工藝的研究[A];2004中國稀土永磁材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羅發(fā)揚;;永磁直流伺服電動機中換向火花的改善[A];2005川渝地區(qū)自動化與電控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馮春國;;深井潛油直線電機的研制[A];2006年全國直線電機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陳勇;焦留成;王明杰;周富強;;低速永磁直線同步電動機電磁場分析[A];2006年全國直線電機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曉;葉云岳;鄭灼;;圓筒型永磁式直線伺服電機研究[A];2006年全國直線電機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謝寶昌;王建輝;俞希遞;;永磁直線同步電動機電磁力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小電機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小平;柴立民;;新型粘結NdFeN永磁體及其制備工藝的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興旺;環(huán)形永磁體研制成功[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2 劉秀峰;PTC自動恒溫式電飯鍋原理與故障檢修[N];電子報;2007年
3 潘樹明;稀土永磁材料制備技術概覽[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4 記者 徐瑞哲;自主研發(fā)高端小電機[N];解放日報;2006年
5 潘樹明;稀土永磁材料制備技術概覽[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6 李志強;超強釹鐵硼磁性材料誕生[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7 通訊員 方楠;我國首創(chuàng)磁懸浮風能發(fā)電技術[N];中國電力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趙宏耀;向微風要電力[N];中國電力報;2006年
9 陶文;節(jié)能型起重電磁鐵設備確保安全生產(chǎn)[N];中國冶金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彭航海;湘電風能與供應商攜手闖天下[N];湘潭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巖;釹鐵硼永磁電機防高溫失磁技術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6年
2 郭亮;新型同步電機的分析與優(yōu)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李爭;仿人機器人關節(jié)用永磁球形步進電動機的基礎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4 朱常青;磁通可控的復合轉子永磁同步電動機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王凱;三次諧波法無傳感器控制的高速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王繼強;高速永磁電機的機械和電磁特性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陳益廣;內(nèi)置混合式轉子結構可控磁通永磁同步電機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8年
8 曹江華;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雙轉子永磁風力發(fā)電機設計及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年
9 楊玉波;變極永磁同步電動機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劉哲民;橫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玉德;全自動脫膠機傳動與控制系統(tǒng)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胡禮福;添加元素Ga對燒結Nd-Fe-B永磁體顯微結構與磁性能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4年
3 王向中;應用BP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SVR研究添加元素對(Nd,Pr)FeB系永磁體性能的影響[D];西華大學;2010年
4 李明哲;混合勵磁開關磁阻電機的基礎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李潤石;矩形永磁體三維空間力場分布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吳秀珍;燒結型Nd-Fe-B永磁體表面防護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7 杜娟;2:17型SmCo永磁合金的時效處理工藝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8 譚松濤;超高速比例電磁鐵的靜態(tài)和諧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9 曹卉;新型潛油式直線抽油機電機的設計及分析[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年
10 朱敏;高溫超導永磁體特性的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8215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82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