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適應變步長電阻增量法的最大功率點跟蹤
本文選題:光伏發(fā)電 + 最大功率點跟蹤; 參考:《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12期
【摘要】:為保證光伏系統(tǒng)在光照劇烈變化條件下仍可輸出最大功率,提出一種自適應變步長電阻增量算法.該算法可根據(jù)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通過步長轉換函數(shù)自動將光伏系統(tǒng)工作區(qū)域劃分為定步長區(qū)域和變步長區(qū)域:在定步長區(qū)域,基于短路電流和最大功率點電流的近似線性關系,提出一種整定初始定步長的方法;在變步長區(qū)域,結合步長轉換函數(shù)與輸出功率的關系,確定變步長控制策略的速度因子,保證了算法的收斂性.搭建光伏系統(tǒng)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基于DSP(TMS320F28035)控制的5 k W光伏系統(tǒng)實驗平臺,仿真和實驗結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光照劇烈變化條件下可將光伏系統(tǒng)動態(tài)響應速度提高73%,并使得穩(wěn)態(tài)跟蹤精度達到98.9%.
[Abstract]:An adaptive variable step resistor increment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nsure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photovoltaic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nse illumination vari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working area of photovoltaic system can be automatically divided into constant step size region and variable step size area by step size conversion function. In the fixed step size region, the approximat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 circuit current and maximum power point current is based on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 circuit current and maximum power point current.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setting initial fixed step size is proposed, and the speed factor of variable step size control strategy is determined in the variable step region, which ensures the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by comb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ep size conversion function and the output power.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photovoltaic system Matlab/Simulink and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5kW photovoltaic system based on DSP TMS320F28035) are built.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increase the dynamic response speed of photovoltaic system by 73 and make the steady-state tracking accuracy reach 98.9.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綠色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7705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60904078)~~
【分類號】:TM6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政;何少強;李友春;;獨立太陽能揚水系統(tǒng)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方法[J];太陽能學報;2008年02期
2 袁路路;蘇海濱;武東輝;劉強;;基于模糊理論的光伏發(fā)電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策略研究[J];電力電子;2009年01期
3 馬yN煒;俞俊杰;吳國祥;陳國呈;;雙饋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策略[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4期
4 袁路路;蘇海濱;武東輝;劉強;;基于模糊理論的光伏發(fā)電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策略研究[J];電力學報;2009年02期
5 吳國祥;陳國呈;俞俊杰;蔚蘭;馬yN煒;;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6 唐渝;趙莉華;;光伏發(fā)電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J];電源世界;2010年06期
7 陳毅東;楊育林;王立喬;賈志云;趙巍;萬承寬;;風力發(fā)電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及仿真分析[J];高電壓技術;2010年05期
8 黃克亞;;獨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原理分析及仿真研究[J];電工電氣;2011年02期
9 殷明慧;蒯狄正;李群;張小蓮;鄒云;;風機最大功率點跟蹤的失效現(xiàn)象[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18期
10 袁愛瑞;張振娟;王強;;雙門限值變步長光伏最大功率點跟蹤[J];南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超;何湘寧;;一種新型的光伏最大功率點跟蹤拓撲[A];浙江省電源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胡希文;張建文;王剛;卓自明;;一種用于光伏系統(tǒng)的改進型最大功率點跟蹤方法[A];第十八屆全國煤礦自動化學術年會中國煤炭學會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孫亞寧;;獨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A];紀念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暨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CSAE 2009)論文集[C];2009年
4 周建萍;朱建萍;;自適應變步長電導增量法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的研究[A];智能化電站技術發(fā)展研討暨電站自動化2013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王飛;趙彥;周毅人;余世杰;沈玉梁;;太陽能光伏水泵的控制研究[A];第八屆全國電技術節(jié)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譚理華;張興;陳歡;孫龍林;;爬山法誤判現(xiàn)象的分析研究[A];2008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7 劉劍;李建林;潘磊;周謙;許洪華;;最大風能捕獲策略研究[A];2006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李建林;;最大風能捕獲控制研究[A];第九屆全國電技術節(jié)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張先飛;鄭建勇;胡敏強;梅軍;劉順炮;;基于模糊控制的太陽能電池最大功率點跟蹤研究[A];2006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蘇剛;龔威;潘雷;高瑞;王貝貝;;基于OIF-Elman網絡的光伏電源最大功率點跟蹤方法研究[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小蓮;風機最大功率點跟蹤的湍流影響機理研究與性能優(yōu)化[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麗娜;獨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林坤;光伏發(fā)電自動跟蹤及MPPT控制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沈嘉棋;局部陰影下的光伏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謝明達;并網光伏特性及其對電網影響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趙培仁;光伏發(fā)電最大功率點跟蹤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6 王韜;基于最大功率點跟蹤的獨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設計[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陳志剛;光伏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的設計與仿真實現(xiàn)[D];東北大學;2012年
8 唐聰;光伏發(fā)電最大功率點跟蹤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9 陳歡;光伏并網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能量損失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王鵬;基于新型爬山搜索算法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048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80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