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步電機定子磁場定向弱磁區(qū)域最大轉矩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選題:異步電機 切入點:定子磁場定向 出處:《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年08期
【摘要】:針對異步電機定子磁場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統(tǒng)在弱磁區(qū)域輸出最大轉矩的問題,提出一種新的磁通前饋的弱磁控制方法。該方法基于異步電機的Г型等效電路和定子磁場定向在弱磁區(qū)域運行的限制條件,分析了異步電機在弱磁區(qū)域運行時轉矩和轉差率的變化過程,根據轉差率的變化規(guī)律將弱磁區(qū)域劃分為兩部分。證明了電機在第一個弱磁區(qū)域工作在電壓極限和電流極限,在第二個弱磁區(qū)域工作在電壓極限和轉矩極限,同時證明在以上兩個區(qū)域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時輸出的轉矩為最大轉矩,對應的磁通為最優(yōu)磁通。實驗結果證明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和所提出的的磁通前饋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stator flux oriented vector control system of induction motor outputs the maximum torque in the weak magnetic field region, a new magnetic flux feedforward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Based on the equivalent circuit of induction motor and the limited condition of stator flux orientation in weak magnetic field, the variation process of torque and slip rate of induction motor in weak magnetic field is analyzed.The region of weak magnetic field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variation of slip rate.It is proved that the motor works in the voltage limit and current limit in the first weak magnetic field and in the voltage limit and torque limit in the second weak magnetic field.At the same time, it is proved that the torque output is the maximum torque and the corresponding flux is the optimal flux when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adopted in the above two reg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flux feedforward method.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許繼柔性輸電系統(tǒng)公司;
【基金】:國家863高技術基金項目(2012AA050206)~~
【分類號】:TM3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阮毅,張曉華,徐靜,朱峰,陳伯時;感應電動機按定子磁場定向控制[J];電工技術學報;2003年02期
2 李建軍;盛潔波;王翠;桂衛(wèi)華;;異步電機定轉子參數的辨識方法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1期
3 張立偉;;基于功率測量的異步電機非線性定子磁場定向控制[J];電力電子;2007年06期
4 楊耕;鄭偉;陸城;陳伯時;;弱磁運行下異步電動機調速系統(tǒng)的轉矩及功率特性[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7期
5 白華;趙爭鳴;袁立強;張海濤;;磁場定向與直接轉矩控制變頻器魯棒性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6 趙葵銀;汪超;尋大勇;;基于d軸電流直接求解的異步電動機定子磁場定向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年20期
7 萬山明;陳驍;;感應電動機轉子磁場定向下的弱磁控制算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30期
8 王曉遠;王曉光;;盤式無鐵心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技術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年1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立偉;廖曉鐘;張宇河;鄧青宇;;無解耦器的定子磁場定向矢量控制系統(tǒng)[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2 阮毅;;講座(二) 感應電動機調速方法(續(xù))[J];變頻器世界;2005年04期
3 阮毅,徐靜,陳伯時;智能PI控制在交流調速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05年03期
4 王立國;郝宏海;呂辛;徐壯;徐殿國;;基于轉子槽諧波分析的潛油電機溫度辨識[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6期
5 徐奇?zhèn)?宋立偉;崔淑梅;;感應電機矢量控制中轉子參數自適應辨識[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6期
6 王高林;楊榮峰;張家皖;于泳;馬建雄;蔡亮;徐殿國;;一種感應電機轉子時間常數MRAS的在線辨識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12年04期
7 阮毅,吳曉新;異步電動機動態(tài)模型及其控制策略[J];電氣應用;2005年03期
8 劉艷;齊曉燕;;感應電機龍伯格—滑模觀測器參數辨識方法[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1年08期
9 陳伯時;;矢量控制與直接轉矩控制的理論基礎和應用特色[J];電力電子;2004年01期
10 陳伯時;;高動態(tài)性能交流調速系統(tǒng)的發(fā)展與演變(Ⅱ) 按定子磁鏈控制的直接轉矩控制系統(tǒng)[J];電力電子;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安遠;;ABB ACS800系列和Siemens 6SE70系列工程型變流器的比較研究[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麗英;線性自抗擾控制策略在異步電機調速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孟明;基于運動電動勢控制的感應電動機調速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3 王濤;感應電機交流調速魯棒控制若干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4 徐靜;異步電機按定子磁鏈定向的連續(xù)型矢量控制策略的研究與實現(xiàn)[D];上海大學;2006年
5 龐新良;機載光電穩(wěn)定平臺數字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李波;基于擴展卡爾曼濾波的無位置傳感器PMSM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王慶義;交流變頻驅動系統(tǒng)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魏佳丹;電勵磁雙凸極起動/發(fā)電機系統(tǒng)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9 劉旭;異步電動機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10 呂辛;潛油電機溫度場數值模擬與溫度辨識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圓圓;基于FPGA的跑步機變頻調速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葛金法;感應電機矢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姣;基于參數辨識的永磁直驅風力發(fā)電機無傳感器控制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張紅霞;人工魚群算法的改進及其在異步電動機模型參數辨識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5 鄭俊;異步電機參數辨識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周平;基于神經網絡的異步電機定子電阻辨識方法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7 杜丹;基于MRAS的洗衣機用PMSM矢量控制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段亮;面向異步電機矢量控制變頻器的電機參數辨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9 楊欣;無速度傳感器改進DTC系統(tǒng)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1年
10 盧偉;定子磁場定向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毅,張曉華,徐靜,朱峰,陳伯時;感應電動機按定子磁場定向控制[J];電工技術學報;2003年02期
2 繆波濤,孫旭東,劉叢偉,張洋,李發(fā)海;一種異步電動機矢量控制的轉速辨識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3年03期
3 吳芳;萬山明;黃聲華;;一種過調制算法及其在永磁同步電動機弱磁控制中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1期
4 李葉松;雷力;;基于轉子磁場定向的異步電動機弱磁方法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07年05期
5 盧潔,盧驥;異步電機變頻調速中的電機定子電阻在線自校正的魯棒性研究[J];電氣傳動自動化;2003年06期
6 王紅梅,阮毅,徐靜;定子電阻變化對異步電機按定子磁場定向控制系統(tǒng)性能的擾動分析[J];電氣傳動自動化;2004年01期
7 周俊勇,金陽,南余榮,鐘德剛;異步電動機速度辨識方法的研究[J];電氣傳動自動化;2004年02期
8 劉軍鋒;李葉松;;感應電機在弱磁區(qū)的電流解耦控制研究[J];電氣傳動;2008年08期
9 武俊峰;;小電感無刷直流電機不同驅動結構下的控制特性及功耗比較[J];電工技術學報;2012年08期
10 樊揚;瞿文龍;陸海峰;程小猛;張星;伍理勛;蔣時軍;;一種考慮負載轉矩的異步電機弱磁控制策略[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宋昌林;基于磁場定向的感應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L.A.d.S.Ribeiro,倪覺生;采用脈寬調制的正弦電壓波形實時預測異步電機的電氣參數(一)[J];變流技術與電力牽引;2002年02期
2 張麗萍;異步電機的瞬態(tài)飽和仿真模型研究[J];電氣傳動自動化;2002年05期
3 杜京義;高電壓大功率異步電機變頻調速應用技術探討[J];工礦自動化;2002年03期
4 楊曉春;;異步電機疊頻法溫升試驗研究[J];東方電機;2002年03期
5 張艷萍;異步電機高性能變頻調速系統(tǒng)控制策略[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6 張寅孩,蔡驪,熊宇,張仲超;高可靠性單相異步電機頻繁高速啟動觸發(fā)電路[J];電力電子技術;2003年02期
7 王曉琳,鄧智泉,張宏荃,嚴仰光;無軸承異步電機研究與實現(xiàn)[J];航空學報;2003年03期
8 周有為;劉和平;劉述喜;;異步電機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J];電機與控制應用;2005年09期
9 李少龍,任永德,金愛娟,李航天;多相異步電機不對稱運行的研究[J];中小型電機;2005年01期
10 李建軍;盛潔波;王翠;桂衛(wèi)華;;異步電機定轉子參數的辨識方法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甲凡;;基于Matlab/SIMULINK的異步電機的建模與仿真[A];第六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邰永;劉趙淼;;小型異步電機機殼表面的通風計算[A];北京力學會第15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國進;胡常林;侯緒達;;異步電機離線參數辨識[A];中南六省(區(qū))自動化學會第二十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倪紅軍;李明;;異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tǒng)[A];第十三屆全國煤礦自動化學術年會、中國煤炭學會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趙波;厲虹;;異步電機定位控制方法研究[A];冶金自動化信息網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趙波;厲虹;;異步電機定位控制方法研究[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徐建華;姚來強;;異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A];自動化技術與冶金流程節(jié)能減排——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姚來強;徐建華;;異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A];第九屆全國電技術節(jié)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李謙祥;胡靜濤;;基于虛擬儀器的異步電機試驗系統(tǒng)與應用[A];第三屆全國虛擬儀器大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朱q,
本文編號:17255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72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