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直接獲取雷擊參數(shù)的輸電線路雷擊風險優(yōu)化評估方法
本文選題:差異化防雷 切入點:輸電線路 出處:《高電壓技術》2015年01期
【摘要】:輸電線路實際的雷擊特征參數(shù)是進行線路耐雷性能分析的關鍵參數(shù)。目前的防雷評估方法一般采用線路走廊的雷電監(jiān)測參數(shù)間接計算得到雷擊參數(shù),無法完全客觀反映線路實際雷擊風險。為研究輸電線路實際雷擊風險,提出了直接獲取雷擊參數(shù)的優(yōu)化分析方法,對現(xiàn)有雷擊風險評估方法進行了優(yōu)化。該優(yōu)化方法基于雷擊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線路本體雷擊情況的長期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線路本體的雷擊頻度、雷電流幅值概率分布,獲得比雷電定位系統(tǒng)更直接、準確的雷擊參數(shù)。利用這些參數(shù)進行雷擊跳閘率計算并逐基桿塔評估雷擊閃絡風險,可以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案例分析結果表明優(yōu)化方法與常規(guī)方法的雷擊頻度差異通常在10%~60%。該方法供輸電線路運維部門用于提高差異化防雷治理的技術經(jīng)濟性。
[Abstract]:The actual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ransmission line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the analysis of lightning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the current lightning protection evaluation methods generally use the lightning monitoring parameters of the line corridors to calculate the lightning strike parameters indirectly.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tual lightning stroke risk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 optimization analysis method for obtaining lightning stroke parameters directly is proposed. The existing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re optimiz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of the line body lightning stroke in the online lightning monitoring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lightning strike frequency an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ning current amplitude of the line body statistically. Obtain more direct and accurate lightning stroke parameters than the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Use these parameters to calculate the lightning tripping rate and evaluate the lightning flashover risk by base tower. The result of cas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lightning strike frequency between the optimized method and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s usually 100.This method is used by transmission lin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epartment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economy of differentiated lightning protection.
【作者單位】: 國網(wǎng)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wǎng)公司;海南電力技術研究院;
【基金】:國家電網(wǎng)公司科技指南項目(編號略)~~
【分類號】:TM8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淳;阮江軍;陳家宏;谷山強;;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輸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治理中的應用[J];電網(wǎng)技術;2012年01期
2 易輝,崔江流;我國輸電線路運行現(xiàn)狀及防雷保護[J];高電壓技術;2001年06期
3 陳家宏;馮萬興;王海濤;童雪芳;李曉嵐;;雷電參數(shù)統(tǒng)計方法[J];高電壓技術;2007年10期
4 陳家宏;張勤;馮萬興;方玉河;;中國電網(wǎng)雷電定位系統(tǒng)與雷電監(jiān)測網(wǎng)[J];高電壓技術;2008年03期
5 陳家宏;呂軍;錢之銀;劉亞新;谷山強;;輸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技術與策略[J];高電壓技術;2009年12期
6 陳水明;何金良;曾嶸;;輸電線路雷電防護技術研究(一):雷電參數(shù)[J];高電壓技術;2009年12期
7 何金良;曾嶸;陳水明;;輸電線路雷電防護技術研究(三):防護措施[J];高電壓技術;2009年12期
8 趙淳;阮江軍;李曉嵐;謝耀恒;黃道春;谷山強;;輸電線路綜合防雷措施技術經(jīng)濟性評估[J];高電壓技術;2011年02期
9 彭向陽;錢冠軍;李鑫;高峰;;架空輸電線路跳閘故障智能診斷[J];高電壓技術;2012年08期
10 谷山強;陳家宏;陳維江;馮萬興;郭鈞天;曾瑜;;架空輸電線路雷擊閃絡預警方法[J];高電壓技術;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向陽;姚森敬;;結合線路雷擊故障分析220kV主變中性點絕緣配合缺陷[J];變壓器;2010年11期
2 任喜;蘇學軍;馬海洋;;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雷電防護系統(tǒng)[J];四川兵工學報;2011年02期
3 李瑞芳;吳廣寧;曹曉斌;馬御棠;劉平;;考慮雷電入射角后電氣幾何模型的改進[J];電瓷避雷器;2009年04期
4 顏喜平;李景祿;敬亮兵;;110kV輸電線路防雷措施的實驗論證[J];電瓷避雷器;2009年04期
5 林盛強;王巨豐;李明貴;石振江;;雷電定位系統(tǒng)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輸電線路絕緣耐雷性能分析中的應用[J];電瓷避雷器;2011年06期
6 劉剛;唐軍;張鳴;;根據(jù)雷電定位數(shù)據(jù)對輸電線路雷擊跳閘率計算方法修正的探討[J];電瓷避雷器;2011年06期
7 羅大強;許志榮;唐軍;梁澤勇;陳德智;;根據(jù)歷史跳閘記錄對10 kV配電線路防雷現(xiàn)狀和問題的分析[J];電瓷避雷器;2012年02期
8 馬御棠;王磊;馬儀;侯亞非;黃然;申元;雷圓圓;周仿榮;;云南高海拔地區(qū)雷電活動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J];電瓷避雷器;2012年03期
9 韓芳;曾曉毅;魯鐵成;;輸電線路綜合防雷及雷擊跳閘風險評估系統(tǒng)研究[J];電瓷避雷器;2012年03期
10 李瑞芳;吳廣寧;曹曉斌;樊春雷;王云飛;劉平;;輸電線路雷電繞擊率的三維計算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丹莉;陳宇民;馬儀;蔡葆銳;劉東;王毅楠;;云南電網(wǎng)線路避雷器安裝情況分析[A];2011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入選部分)[C];2011年
2 許丹莉;陳宇民;馬儀;蔡葆銳;劉東;王毅楠;;云南電網(wǎng)線路避雷器應用分析[A];2011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優(yōu)秀論文部分)[C];2011年
3 魯海亮;文習山;藍磊;童雪芳;陳宇民;;基于ATP的輸電線路反擊跳閘率自動計算[A];2008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基于SAFIR資料的北京及周邊地區(qū)閃電參數(shù)特征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3雷電物理、監(jiān)測預警和防護[C];2011年
5 趙淳;谷山強;童雪芳;吳焯軍;盧澤軍;張思寒;;多層次電網(wǎng)雷害風險評估體系研究[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3雷電物理、監(jiān)測預警和防護[C];2011年
6 欒健;肖穩(wěn)安;李家啟;王星;王鵬;;閃電定位系統(tǒng)監(jiān)測小幅值閃電的特征分析[A];S13 第十屆防雷減災論壇——雷電災害與風險評估[C];2012年
7 馮志偉;馬金福;汝洪博;;雷電流幅值和陡度的累積頻率及相關性探討[A];S13 第十屆防雷減災論壇——雷電災害與風險評估[C];2012年
8 覃彬全;駱方;;重慶地區(qū)雷暴日與云地閃電密度關系研究[A];S13 第十屆防雷減災論壇——雷電災害與風險評估[C];2012年
9 馮志偉;馬金福;虞進;;基于浙江省地閃數(shù)據(jù)的IEEE雷電流幅值累積頻率公式探討[A];第六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郭寧明;郭宗仁;;基于小波變換的輸電線路雷擊識別[A];2007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林;雷電全時空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超高壓電網(wǎng)應用中的關鍵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2 胡志祥;雷電定位算法和誤差分析理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張明霞;雷電電磁場計算方法及沿地表傳播特性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4 李家啟;基于LLS的重慶地區(qū)雷電活動規(guī)律及其風險評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5 李天友;智能配電網(wǎng)自愈功能及其效益評價模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6 李瑞芳;雷電活動及地形地貌對輸電線路繞擊特性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7 楊勇;架空輸電線路雷電監(jiān)測及雷擊桿塔暫態(tài)特性分析[D];重慶大學;2012年
8 張文娟;熱帶氣旋閃電活動特征及其與氣旋特性演變的關系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3年
9 李沁;雷電回擊電磁場建模與探測技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0 張少卿;地閃回擊脈沖電磁場空間分布規(guī)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冠榮;基于單檔距走廊法的輸電線路防雷風險可視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馬文超;500kV獅洋至桂山輸電工程同塔四回線路的絕緣配合[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偉然;架空線路絕緣子并聯(lián)間隙防雷保護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鐘炯聰;高壓輸電線路綜合防雷措施的分析與探討[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胡加泉;江西220kV輸電線路桿塔接地裝置的設計應用[D];南昌大學;2010年
6 丘揚;對高壓同塔四回線路防雷的探討[D];浙江大學;2010年
7 林峰;在運架空輸電線路雷害綜合治理方案研究[D];福州大學;2009年
8 郝麗霞;空間電荷對棒—板間隙放電路徑的影響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9 劉瑩;基于小波變換的輸電線路故障檢測與故障測距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李政;重慶地區(qū)雷電活動規(guī)律及下墊面狀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超;吳健;傅金安;李敏;;基于AHP法的雷電災害損失綜合評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8期
2 劉求龍;胡伍生;王驄;徐君民;;三維激光掃描儀在惠泉變電站三維模型構建中的應用[J];測繪科學;2011年02期
3 江峻毅;常增亮;高興國;吳帥;;三維激光掃描系統(tǒng)在輸電線路舞動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測繪通報;2010年09期
4 唐騏;陳世玉;;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在輸電線路維護中的應用[J];測繪信息與工程;2010年03期
5 徐源強;高井祥;王堅;;三維激光掃描技術[J];測繪信息與工程;2010年04期
6 彭向陽;周華敏;張文鋒;;廣東電網(wǎng)運行關鍵技術問題及應對措施[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09年02期
7 王蘭義;趙冬一;胡淑慧;徐學亭;;線路避雷器的研究進展[J];電瓷避雷器;2011年01期
8 盧恩澤;張勤;張波;;線路絕緣子串雷擊閃絡路徑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處理單元設計[J];電測與儀表;2008年03期
9 常美生;特高壓輸電線路的防雷性能分析[J];電力學報;1997年02期
10 谷定燮;我國500kV輸變電工程過電壓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J];電力建設;2002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文武;感應雷電磁干擾及其防護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2 李建標;雷電先導分形模型及線路耐雷性能評估方法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3 楊勇;架空輸電線路雷電監(jiān)測及雷擊桿塔暫態(tài)特性分析[D];重慶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魯煒;超高壓輸電線路雷電過電壓及單相閃絡跳閘后潛供電流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2 莊燕飛;110kV輸電線路綜合防雷措施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6年
3 王飛;雷達資料在北京地區(qū)雷電預警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7年
4 呂嬋;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短期負荷預測[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賀恒鑫;計及工作電壓的直流輸電線路雷電繞擊特性計算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姚軍芬;衡水500KV變電站項目技術經(jīng)濟可行性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7 劉平;基于雷電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超高壓交流輸電線路耐雷性能評估[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松林;俞強;;輸電線路鳥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S1期
2 李波;羅晶;陸佳政;方針;劉暉;;引鳥策略在輸電線路鳥害防治領域的研究與應用[J];湖南電力;2011年01期
3 羅哲鑫;;解析當前輸電線路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風;2012年23期
4 石凱;趙凱;;輸電線路合同風險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年12期
5 曾大和;;淺析輸電線路的施工與管理[J];廣東科技;2013年14期
6 陽建;;關于電力輸電線路施工技術要點的有益探索[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3年20期
7 王允杰;;發(fā)現(xiàn)率與輸電線路的巡視[J];吉林電力技術;1982年06期
8 胡兆意;;500千伏輸電線路造價簡析[J];電力技術;1984年03期
9 鐘耀榮,李平;加強管理降低輸電線路事故[J];四川電力技術;2002年06期
10 徐曉東,龔永光;輸電線路最優(yōu)化排位方法[J];電力建設;200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史良池;;輸電線路新型防鳥害裝置應用與實踐[A];2009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優(yōu)秀論文部分)[C];2009年
2 華京;;500kV輸電線路對市話線路影響的實例計算分析[A];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王少能;楊樹;;關于輸電線路遭雪凝災害的幾點認識[A];2008年抗冰保電技術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4 李久程;;基于設計環(huán)節(jié)的輸電線路投資控制措施[A];2010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優(yōu)秀論文部分)[C];2010年
5 章浦軍;;一起船舶過航引起220kV輸電線路斷線原因及防范[A];第二十屆華東六省一市電機工程(電力)學會輸配電技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2年
6 趙體斌;;架空輸電線路狀態(tài)運行管理[A];2009年全國輸變電設備狀態(tài)檢修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宗峰;馬兵;朱傳會;;輸電線路狀態(tài)運行管理[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2012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王剛;張建文;胡希文;卓自明;;基于S變換的并行輸電線路接地故障點定位方法[A];第十八屆全國煤礦自動化學術年會中國煤炭學會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賴斌;;對抵御輸電線路冰災的探討[A];2008年抗冰保電技術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10 賴斌;;對抵御輸電線路冰災的探討[A];2008年抗冰保電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亮;寧夏警企聯(lián)合保護750千伏輸電線路[N];華興時報;2007年
2 通訊員 張厚林 王志華;江蘇建同塔四回輸電線路[N];中國電力報;2006年
3 記者 毛紹清;成都加快建設新型輸電線路[N];西南電力報;2006年
4 記者 李犁 通訊員 吳春艷;“云南輸電線路氣象區(qū)劃研究”項目通過鑒定[N];云南日報;2007年
5 劉永生;廣元加強輸電線路危險點監(jiān)控[N];大眾科技報;2009年
6 于鵬;將有效提升輸電線路管理水平[N];華東電力報;2010年
7 李申偉;日照供電公司分級管理輸電線路[N];國家電網(wǎng)報;2008年
8 毛光輝;提高線路抵御自然災害水平[N];國家電網(wǎng)報;2011年
9 記者 徐寧 通訊員 孫曉斌;山東公司完善輸電線路防護體系[N];國家電網(wǎng)報;2012年
10 靳明哲;河南公司實施輸電線路清障[N];華中電力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麗芬;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輸電線路狀態(tài)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傳輸?shù)难芯縖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2 徐子利;同塔多回輸電線路瞬時性故障的故障分析與故障測距[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周風余;110kV輸電線路自動巡檢機器人系統(tǒng)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4 伏進;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耐雷性能分析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5 王佳;輸電線路雷電暫態(tài)綜合建模及仿真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6 吳大立;輸電線路保護新原理及實現(xiàn)技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楊倫;覆冰輸電線路舞動試驗研究和非線性動力學分析[D];浙江大學;2014年
8 閆曉卿;特高壓同步電網(wǎng)繼電保護關鍵問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峰;輸電線路舞動有限元分析[D];重慶大學;2010年
2 焦陽;輸電線路工頻參數(shù)抗干擾測量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6年
3 馮俊宗;輸電線路狀態(tài)遠程監(jiān)測系統(tǒng)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4 趙聯(lián)英;塞北地區(qū)500kV輸電線路狀態(tài)評價及對策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5 王洋;輸電線路故障診斷專家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6 郎凱;500kV輸電線路工頻參數(shù)的測量與計算[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7 朱俊敏;基于小波包分析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輸電線路故障診斷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2年
8 李媛媛;輸電線路視頻識別管理系統(tǒng)研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9 路文喜;輸電線路工頻參數(shù)變頻測量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10 張冰;輸電線路輸電容量動態(tài)增容監(jiān)測技術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年
,本文編號:1696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69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