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弱磁過渡時的解耦補償控制
本文選題:永磁同步電機 切入點:弱磁過渡 出處:《電機與控制學報》2015年07期
【摘要】:針對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在弱磁過渡時電流調節(jié)器瞬態(tài)飽和導致轉速范圍受限甚至失控的問題,提出了基于解耦電流控制和電壓指令補償?shù)碾娏魇噶靠刂扑惴?解除了電機高速運行時d-q軸電流交叉耦合的影響,使得控制規(guī)律趨于線性化,避免PI調節(jié)器輸出不正常;當調節(jié)器飽和時,通過補償電壓指令使調節(jié)器迅速退出飽和狀態(tài),消除了轉速調節(jié)失控現(xiàn)象。給出了判斷電流調節(jié)器是否進入飽和的監(jiān)視方法,實時決定是否有必要采取退飽和的措施,使得控制更具智能特點。在仿真結果的正確性基礎上,通過臺架測試進一步證實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并拓寬了電機的轉速范圍。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nsient saturation of current regulator leads to limited or even out of control speed range during the weak magnetic transition, a current vector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decoupling current control and voltage command compensation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decoupling current control and voltage command compensation. The control law is linearized to avoid the abnormal output of Pi regulator, and when the regulator is saturated, the regulator is rapidly exited from the saturation state by compensating voltage instruction, and the control law is linearized by the cross-coupling of d-q axis current when the motor is running at high speed, so as to avoid the abnormal output of Pi regulator. The monitoring method to judge whether the current regulator is saturated or not is given, and the measure of desaturation is determined in real time, which makes the control more intellig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ctnes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control is more intellig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bench test, which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widens the speed range of the motor.
【作者單位】: 哈爾濱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
【基金】: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fā)計劃項目(GB13A202)
【分類號】:TM3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軍;余家俊;;基于分段曲線擬合的IPMSM最大轉矩電流比控制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2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Field Weakening Operation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for Railway Vehicles Based on Maximum Electromagnetic Torque at Full Speed[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Field Weakening Oper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of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for Electric Vehicles[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A卷[C];2011年
3 張佩杰;田彥濤;龔依民;;ISG永磁同步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tǒng)[A];第25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吳玉新;鄢家財;馬紅霖;詹盲秋;;表貼式永磁交流伺服電機弱磁控制及工程實現(xiàn)[A];第五屆數(shù)控機床與自動化技術專家論壇、第18屆中國西部國際裝備制造業(yè)博覽會?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盛義發(fā);城軌牽引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tǒng)效率優(yōu)化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陳學珍;新型ALA+SPM合式轉子電機設計及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陳學珍;新型ALA+SPM組合式轉子電機設計及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吳茂剛;矢量控制永磁同步電動機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龔依民;混合動力客車集成一體化啟動—發(fā)電機技術(ISG)與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高瑾;無刷直流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的一體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7 陳永軍;低速大轉矩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齊冀龍;空調滾動轉子壓縮機起動特性優(yōu)化與振動噪聲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李春艷;基于變磁阻磁場調節(jié)機理的永磁同步電機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喬東偉;新型混合勵磁無刷爪極發(fā)電機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小飛;純電動轎車動力系統(tǒng)參數(shù)匹配及電機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陳文祥;變頻空調壓縮機驅動控制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D];中南大學;2011年
3 石文娟;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及其驅動系統(tǒng)控制策略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4 肖達正;可調直流母線電壓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5 呂劍峰;兩級DC/DC模塊電源效率優(yōu)化和環(huán)路特性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王建清;基于AVR單片機數(shù)字開關電源最小系統(tǒng)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金富寬;主軸永磁同步電機設計與弱磁方法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袁安有;基于滑模變結構的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的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1年
9 李廣;電動汽車驅動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郭仁;特種車輛永磁同步電動機的工程設計[D];湖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侯雪璐;;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電流控制研究與仿真[J];農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2006年04期
,本文編號:1666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66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