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交坐標系下雙三相感應電機SVPWM控制策略
本文選題:雙三相感應電機 切入點:空間矢量脈寬調制 出處:《電機與控制學報》2014年12期
【摘要】:針對傳統(tǒng)雙三相電機空間矢量脈沖寬度調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算法中含有大量的三角函數和求根運算,且電機定子電流諧波含量大的問題。結合雙三相電機的矢量分類技術,在120°的非正交坐標系下提出了一種雙三相感應電機的空間矢量脈沖寬度調制算法。判斷三相給定電壓信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過總結規(guī)律,可直接求得各相開關的切換時刻,無須進行扇區(qū)和基本電壓矢量作用時間的計算。對仿真和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與傳統(tǒng)雙三相SVPWM算法相比,所提出的雙三相感應電機SVPWM算法可以有效抑制電機定子電流諧波的同時,大大縮短算法執(zhí)行時間。定子電流諧波的抑制可提高電機控制性能,算法執(zhí)行時間的縮短將為處理器節(jié)約資源。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SVPWM algorithm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trigonometric functions and root-seeking operations, and the stator current harmonic content of the motor is larg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vector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of the two-phase motor. A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algorithm for a two-phase induction motor is proposed in a non-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 of 120 擄.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the three-phase given voltage signal can be judged, and the switching time of each phase switch can be obtained directly by summing up the rules. There is no need to calculate the action time of sectors and basic voltage vectors.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ual-three-phase SVPWM algorithm, The proposed two-phase induction motor SVPWM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stator current harmonics of the motor and greatly shorten the execution time of the algorithm.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he motor can be improved by the suppression of the stator current harmonic. Shortening the execution time of the algorithm will save resources for the processor.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電力傳輸與功率變換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TM3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薛山;溫旭輝;;一種新穎的多相SVPWM[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山;溫旭輝;王又瓏;;多相永磁同步電機多維控制技術[J];電工技術學報;2008年09期
2 于飛;張曉鋒;喬鳴忠;;基于零序信號注入的載波型多相PWM控制技術[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2期
3 姜海博;黃進;康敏;;單繞組五相永磁無軸承電機的SVPWM控制[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1期
4 趙品志;楊貴杰;劉春龍;;五相電壓源逆變器SVPWM優(yōu)化算法[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9年04期
5 劉東;黃進;于文娟;康敏;楊家強;;空間矢量PWM多相變頻調速系統(tǒng)非正弦供電技術[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0年09期
6 李建林;高志剛;趙斌;許洪華;;基于活動面積矢量的SPWM與SVM逆變技術[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8年12期
7 高志剛;李建林;李政岷;趙斌;許洪華;;活動面積矢量分析法在空間矢量調制中的應用[J];高電壓技術;2008年04期
8 孫國亮;連勇濤;;基于SVPWM五相三電平H橋逆變器中點電位控制研究[J];船電技術;2012年08期
9 唐俊;王鐵成;崔淑梅;;五相逆變系統(tǒng)的SVPWM實現(xiàn)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13年07期
10 于文娟;劉東;黃進;;利用中間矢量的9相空間矢量PWM控制[J];高電壓技術;2013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祥生;多橋臂磁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調制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2 楊金波;雙三相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康敏;單繞組多相無軸承電機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李山;多相感應電機控制技術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明義;五相永磁同步電動機驅動控制系統(tǒng)及容錯運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祝丹;六相雙Y移30°永磁同步電機容錯技術[D];天津大學;2011年
3 白玉茅;九相感應電機的直接轉矩控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4 劉春龍;基于FPGA的五相PMSM驅動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孫洪周;五相永磁同步電動機矢量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湯浩;九相感應電機矢量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7 唐俊;全電飛機用五相PMSM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張春曉;單逆變器驅動雙永磁同步電機串聯(lián)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高健;五相感應電機電子變極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10 陳世龍;六相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技術研究[D];華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黃進;P對極n相對稱系統(tǒng)的變換理論[J];電工技術學報;1995年01期
2 黃進;n相對稱系統(tǒng)變換理論在分析6相雙Y無換向器電機中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199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東,李明才;感應電機高性能無速度傳感器控制系統(tǒng)——回顧、現(xiàn)狀與展望[J];電氣傳動;2004年01期
2 K.Matsuse,高首聰;單個逆變器驅動兩臺并聯(lián)感應電機的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方法[J];變流技術與電力牽引;2005年04期
3 陳奇;;感應電機變頻運動控制策略和實現(xiàn)方式的比較[J];變頻器世界;2005年09期
4 郭立煒;王忠杰;安國慶;陳學廣;;基于串口技術的感應電機特性及參數測試系統(tǒng)[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5 王濤;肖建;嚴殊;;感應電機反饋線性化解耦控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6 裴文卉;武玉強;;感應電機系統(tǒng)的非線性反推自適應控制[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7年04期
7 劉軍鋒;李葉松;;感應電機寬范圍調速時電流分配策略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08年02期
8 沈艷霞;丁輝;紀志成;;感應電機模糊滑模控制器的新型設計方法[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8年03期
9 孫小均;;交-交變頻技術實現(xiàn)感應電機的重載起動[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年05期
10 關e,
本文編號:1662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66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