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組織結構對鋅電極電化學行為的影響
本文選題:鋅電極 切入點:組織結構 出處:《功能材料》2014年S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對鋅多晶進行變形、退火等方式處理的基礎上,運用金相分析法、X射線衍射法、循環(huán)伏安法等方法,分析了金屬鋅的組織結構與電化學性能的關系。結果表明,鋅單晶(002)晶面電極的氧化還原可逆性優(yōu)于鋅單晶(100)晶面電極,鋅單晶(100)晶面電極的氧化和還原能力優(yōu)于鋅單晶(002)晶面電極;鋅多晶電極的氧化性能和還原性能優(yōu)于鋅單晶電極;晶界、位錯等缺陷會提高鋅的溶解速度,同時電極表面的位錯對還原過程中鋅原子的沉積有利;晶粒的增大會減小晶界面積,使得鋅電極的晶間腐蝕等局部腐蝕加劇,降低鋅電極的耐蝕性,但是晶粒大小對電極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相對于位錯及其它缺陷要小得多。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zinc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metallographic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and cyclic voltammetry on the basis of deformation and annealing of zinc polycrystals. The redox reversibility of zinc crystal electrod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zinc crystal single crystal electrode 100), the redox ability of zinc crystal surface electrode is superior to that of zinc crystal single crystal electrode, and the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zinc polycrystalline electrod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zinc single crystal electrode. Grain boundary, dislocation and other defects will increase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zinc, and the disloca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 will be favorable to the deposition of zinc atoms during the reduction process, and the increase of grain size will reduce the grain boundary area, which will aggravate the local corrosion of zinc electrode, such as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zinc electrode was reduced, but the effect of grain siz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de wa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dislocation and other defects.
【作者單位】: 重慶通信學院電力工程系;
【基金】: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cstcjj A50004)
【分類號】:TM9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春,王建明,張昭,張鑒清,曹楚南;鈣添加劑對可充鋅電極性能的影響[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1年05期
2 王林,張勝濤,韓連漪;堿性介質中吐溫20對鋅電極電化學行為的影響[J];電源技術;2002年S1期
3 華壽南,張樹永,閻新華,劉玉剛,衣守忠;二次鋅電極循環(huán)容量的研究[J];電池;2003年02期
4 胡經緯,高翠琴,賴璐;稀土元素在堿性鋅電極中的應用[J];電池;2003年04期
5 胡經緯,高翠琴,蔣風雷;氫氧化鈣對堿性鋅電極可充性的影響[J];電池;2003年05期
6 方飛,張文魁,黃輝,甘永平;可充電鋅電極的研究進展[J];電池;2004年06期
7 孟憲玲,楊化濱,王軍紅,周作祥;稀土氧化物對二次鋅電極性能的影響[J];電化學;2005年01期
8 王華清,周上祺,陳昌國,余丹梅;納米ZnO改性鋅電極的性能[J];應用化學;2005年01期
9 卜雪濤;蔣巍;梁廣川;;表面活性劑對鋅電極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電源技術;2006年04期
10 夏熙;;鋅電極(1)[J];電池工業(yè);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黃琳琳;裴東;景義軍;;粘結劑對鋅電極性能的影響[A];第二十七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朱燁;;堿性介質中鉍、鈰陽離子對鋅電極電化學行為的影響[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3 邵陽;周益明;季益剛;俞燕青;戴躍華;王青;唐亞文;陸天虹;沈濤;;室溫固相反應法合成鋅電極材料及其電化學性能[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高翠琴;胡經緯;賴璐;;稀土元素在電池中的應用研究[A];第九屆全國稀土分析化學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1年
5 包祥;劉清;魏輝強;潘軍;馮紹彬;;電沉積鋅合金電化學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6 馮紹彬;包祥;劉清;;合金鋅粉的電解制備與二次鋅電極性能改進[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7 王志林;章小鴿;杜榮歸;林昌健;;金屬單質Bi對鋅電極在濃KOH溶液中電化學行為的影響[A];2006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賈錚;王菲;周杰;張翠芬;周德瑞;;基于粉末微電極陣列的組合電化學測試[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華清;鋅電極材料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2 周合兵;堿性鋅電池新型代汞技術及其機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曹余良;鋅空電池體系發(fā)展的若干應用基礎和制備技術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帥;堿性條件下高功率放電鋅電極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2 孫燁;堿性條件下二次鋅電極性能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3 韓連漪;化學修飾鋅電極在堿液中電化學行為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4 蔣巍;空氣電池鋅電極的制備與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5 包祥;鋅的電結晶及二次鋅電極材料研究[D];鄭州輕工業(yè)學院;2006年
6 陳金潤;以泡沫銀為集流體的電沉積式鋅電極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王志林;強堿溶液中鉍、銦對鋅電極電化學行為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7年
8 沈川杰;貯備式鋅銀電池鋅電極電化學性能及貯存壽命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李艷紅;堿性鋅-空氣電池鋅電極有機緩蝕劑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10 沈曉英;鋅電極體系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700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57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