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軸伺服系統(tǒng)的輪廓誤差估計和交叉耦合控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雙軸伺服系統(tǒng)的輪廓誤差估計和交叉耦合控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輪廓運動控制 輪廓誤差 高速大曲率 自然逼近
【摘要】:輪廓誤差是衡量多軸進給系統(tǒng)高速高精度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標,輪廓運動控制也因此成為高速高精度加工中的重要研究課題。近年來如何在面向高速大曲率的連續(xù)軌跡加工中保持微小的輪廓誤差是當前多軸機械加工行業(yè)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對輪廓誤差估計方法和輪廓誤差控制策略兩個角度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對期望輪廓局部幾何特性的分析,傳統(tǒng)的切線逼近是對期望輪廓的一階逼近,對于線性或低速小曲率輪廓能夠取得較好的輪廓誤差估計精度,但對于高速大曲率輪廓的輪廓誤差估計精度往往嚴重退化。而圓逼近是對參考輪廓的準二階逼近,其局限性為很難推廣到三維空間,輪廓誤差精度仍達不到高速大曲率的控制要求。針對高速大曲率的輪廓加工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自然逼近的輪廓誤差估計方法,不僅適用于平面輪廓,也適用于三維空間曲線。通過實時計算得到的基于自然逼近的輪廓誤差值后,將該值應用于基于位置環(huán)的交叉耦合控制(PLCCC)中,經(jīng)過補償率反饋到各軸中從而實現(xiàn)了輪廓誤差的閉環(huán)控制。該方法很好地解決各軸間的動態(tài)影響造成的輪廓控制精度問題。高速大曲率的橢圓輪廓的Simulink仿真結果表明在進給角速度為!=2:0?rad=s時,基于自然逼近的輪廓誤差性能改善了12.6%(相比于圓逼近);高速大曲率的橢圓輪廓的直線電機伺服運動平臺實驗結果表明在進給角速度為!=2:0?rad=s時,基于自然逼近的輪廓誤差性能改善了16.17%(相比于圓逼近)?紤]到實際模型的不確定性和外界干擾等非線性因素對輪廓誤差精度的影響,本文結合模型參考自適應控制策略改進了基于位置環(huán)的交叉耦合控制,提出控制性能更為優(yōu)越的基于位置環(huán)的交叉耦合自適應控制策略(PLCCAC)。高速大曲率的橢圓輪廓的Simulink仿真結果表明在進給角速度為!=2:0?rad=s時,該控制策略在輪廓誤差性能上改善了39.99%(相比于PLCCC),且在存在擾動時輪廓性能有更強的魯棒性;中速大曲率的橢圓輪廓的直線電機伺服運動平臺實驗結果表明在進給角速度為!=1:4?rad=s時,該控制策略在輪廓誤差性能上改善28.58%(相比于PLCCC),且在存在擾動情況下該策略增強了系統(tǒng)輪廓性能的魯棒性。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M921.5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濤;劉強;;輪廓誤差補償方法研究[J];機床與液壓;2010年09期
2 畢磊;肖本賢;于海濱;郁伉;;基于一次指數(shù)平滑模型預測的輪廓誤差補償方法[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8期
3 滕福林;李宏勝;溫秀蘭;黃家才;;電子齒輪比對輪廓誤差及加工效率影響的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2年13期
4 張希梁,楊基厚;范成凸輪用砂輪補償后輪廓誤差的計算方法[J];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學報;1984年01期
5 楊永;;基于齒隙的新型圓弧獨立輪廓誤差交叉耦合控制[J];機械;2010年08期
6 霍彥波;丁杰雄;謝東;杜麗;王偉;;五軸數(shù)控機床轉動軸與平動軸聯(lián)動的輪廓誤差仿真分析[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2年03期
7 胡楚雄;王慶豐;姚斌;;基于全局任務坐標系的精密輪廓運動控制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12年20期
8 李雷;;西門子數(shù)控機床輪廓誤差及參數(shù)調整補償[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3年06期
9 陳隆德;王錫琨;董清偉;楊?;劉永謨;;指定部位輪廓誤差測量儀[J];計量技術;1992年07期
10 過慶琪;消除數(shù)控加工輪廓誤差的一種方法[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0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謝東;數(shù)控機床工作精度檢驗中的運動控制指標作用機理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李啟光;凸輪磨削輪廓誤差機理及精度提高方法研究[D];機械科學研究總院;2014年
3 孫建仁;CNC系統(tǒng)運動平滑處理與輪廓誤差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2年
4 江磊;復雜零件五軸加工輪廓誤差控制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嘉瑩;基于輪廓誤差的高速加工速度規(guī)劃與控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張秋杰;數(shù)控機床定位誤差補償及其對圓輪廓誤差影響分析[D];廣西大學;2015年
3 王泠;曲率急變輪廓分區(qū)域變進給速度加工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4 周江鵬;雙軸伺服系統(tǒng)的輪廓誤差估計和交叉耦合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朱慧華;面向運動控制的輪廓誤差補償關鍵技術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孫開珊;多軸空間輪廓誤差的建模與交叉耦合補償[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羅妙娟;自由曲線輪廓誤差估計及其補償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于飛;服裝裁割機輪廓誤差控制研究與應用[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茂斌;自由曲線加工輪廓誤差分析與控制算法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張瑩;加工中心輪廓誤差預測前饋補償技術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679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26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