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暫降分類特征可比性、相關性及馬氏距離分類法
本文關鍵詞:電壓暫降分類特征可比性、相關性及馬氏距離分類法
更多相關文章: 電壓暫降分類 分類特征 可比性 相關性 費希爾準則 線性判別 馬氏距離
【摘要】:分類特征選取和分類方法是電壓暫降分類的基礎。從分類學原理出發(fā),針對不同分類目標的電壓暫降分類,引入電壓暫降分類特征概念,研究同類和異類暫降分類特征的可比性,提出基于費希爾判別準則的分類特征線性判別和分類特征選取方法;考慮同類和異類暫降間分類特征相關程度的不同,提出基于馬氏距離的電壓暫降分類方法。以短路故障、變壓器空載激磁和大型感應電動機起動引起的電壓暫降為分類目標,對理論樣本和不同情況下實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證明該方法正確性、可行性和良好的噪聲魯棒性,并證明,在分類過程中考慮特征屬性可有效提升其分類性能。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分類號】:TM714.2
【正文快照】: 爾準則;線性判別;馬氏距離0引言電壓暫降(又稱電壓凹陷,dip或sag)指電壓方均根值暫時下降至額定電壓幅值的90%~10%,持續(xù)時間為0.5~30個周波的一種暫態(tài)擾動現(xiàn)象。電壓暫降危害巨大,70%以上的電能質量問題由電壓暫降引起,電壓暫降源分類是認識電壓暫降事件固有屬性和規(guī)律的前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康瑞;楊洪耕;;基于S變換標準模板相似度的電壓暫降分類[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12期
2 黃南天;徐殿國;劉曉勝;;基于S變換與SVM的電能質量復合擾動識別[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10期
3 賈勇;何正友;趙靜;;基于小波熵和概率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配電網(wǎng)電壓暫降源識別方法[J];電網(wǎng)技術;2009年16期
4 全惠敏;戴瑜興;;電壓暫降的改進S變換分析與分類[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5 謝永林;;LDA算法及其在人臉識別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年19期
6 孫楚平;楊旭;;基于S變換模時頻矩陣的電能質量擾動檢測與識別[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3年08期
7 郭仁忠 ,張克權;Q型聚類分析中變量相關性的處理方法分析[J];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1987年03期
8 宮鳳強;李夕兵;;距離判別分析法在巖體質量等級分類中的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9 王克星,宋政湘,陳德桂,王建華,耿英三;基于小波變換的配電網(wǎng)電壓暫降的干擾源辨識[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3年06期
10 楊洪耕;劉守亮;肖先勇;鄧武軍;陳丹;;基于S變換的電壓凹陷分類專家系統(tǒng)[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彥輝;張樂文;邱道宏;仲曉杰;;基于粗糙集理論的隧道圍巖模糊綜合評判[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2 史秀志;黃敏;周健;崔松;邱賢陽;孫磊;;工程巖體質量等級判別的未確知均值聚類法[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6期
3 李華偉;范瑜;;電壓暫降對單相V/V牽引變壓器的影響[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4 阮晴;羅飛路;王鵬;;基于BP網(wǎng)絡和D-S證據(jù)理論的超聲檢測缺陷識別[J];兵工自動化;2011年09期
5 李克慶;謝玉鈴;徐九華;;基于兩類總體的邊坡穩(wěn)定性判別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6 王云飛;李長洪;蔡美峰;;隧洞巖體質量分級的支持向量機方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11期
7 胡書舉;李建林;李梅;;風電系統(tǒng)實現(xiàn)LVRT的電網(wǎng)電壓跌落檢測方法[J];大功率變流技術;2008年06期
8 羅毅;程宏波;吳浩;李鶯;;一種基于小波分時灰度矩與概率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電網(wǎng)故障診斷方法[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9 王吉亮;陳劍平;楊靜;;距離判別法在公路隧道圍巖分類中的應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年06期
10 李夕兵;宮鳳強;李地元;張偉;黃炳仁;;山區(qū)公路隧道建設災害預防與控制技術[J];交通科學與工程;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奇品;呂干云;;基于S變換的電壓凹陷特征檢測[A];第七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邱道宏;李術才;張樂文;薛翊國;蘇茂鑫;;基于TSP203系統(tǒng)和GA-SVM的圍巖超前分類預測[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賈勇;何正友;趙靜;;基于小波熵和概率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配電網(wǎng)暫降源識別方法[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劉桂英;粟時平;劉承員;;短時電壓波動小波變換模極大值檢測[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Fault Loc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Transient Energy Relative Entropy of S-Transform[A];第24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2年
6 滿蔚仕;張志禹;郗壘;;基于快速S變換的電能質量主成分分析方法[A];分布式發(fā)電、智能微電網(wǎng)與電能質量——第三屆全國電能質量學術會議暨電能質量行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7 張少白;黃丹丹;;基于改進S變換的腦電信號時頻分析方法[A];第25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3年
8 常學飛;吳浩;樸哲勇;李德鑫;;基于多小波及相鄰系數(shù)去噪的電壓跌落定位方法[A];2013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張金城;范啟雄;周家丹;;基于突變級數(shù)法的地下工程圍巖穩(wěn)定性綜合評價[A];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叢書(九)——防災減災與國家安全[C];2013年
10 HUANG Yong-hong;XU Jun-jun;SHI Hui;ZHANG Yun-shuai;;Effective Voltage Flicker Detection Approach Based on a New Modified S-Transform Algorithm[A];第26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易吉良;基于S變換的電能質量擾動分析[D];湖南大學;2010年
2 全惠敏;電能質量相關信號的S變換檢測算法及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趙靜;電能質量擾動信號檢測與識別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江亞群;電能質量參數(shù)檢測算法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5 牛軍宜;供水樞紐工程水環(huán)境系統(tǒng)安全管理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6 劉曼蘭;永磁直流電機故障在線監(jiān)測與智能診斷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肖云華;雙峰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非線性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胡為兵;電能質量擾動的自動識別和定位相關理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儲昭碧;基于自適應陷波濾波器的電力信號時頻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10 孔英會;數(shù)據(jù)流技術及其在電力信息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中卿;電力變壓器選相投切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譚劍中;統(tǒng)一電能質量調(diào)節(jié)器濾波技術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英;電能質量檢測IED中的數(shù)據(jù)處理[D];西華大學;2011年
4 李永忠;基于諧波小波的并聯(lián)無源濾波器組阻抗特性測評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5 張順;瑪爾擋電站地下廠房洞室工程地質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唐曉培;基于子空間的人臉識別算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崔濤;巖溶隧道風險預報及支護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彭萌;中美安全學科高等教育比較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覃思師;基于STFT變換和DAG-LSSVMs的電能質量擾動識別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陳劍鋒;基于數(shù)字指紋的音頻檢索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干云;程浩忠;鄭金菊;汪曉東;;基于S變換和多級SVM的電能質量擾動檢測識別[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1期
2 張慶超;肖玉龍;;一種改進的電壓暫降檢測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2期
3 楊洪耕;劉守亮;肖先勇;;利用S變換時頻等值線圖與幅值包絡向量實現(xiàn)電壓凹陷的分類[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8期
4 何為;楊洪耕;;基于第二代小波變換和離散隱馬爾可夫模型的電能質量擾動分類[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5期
5 任永峰;李含善;胡洪濤;張國棟;王志國;;基于多層前饋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并聯(lián)型電能質量控制器[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8期
6 全惠敏;戴瑜興;;基于S變換模矩陣的電能質量擾動信號檢測與定位[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8期
7 劉昊;唐軼;馮宇;馬星河;;基于時域變換特性分析的電能質量擾動分類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8年11期
8 李庚銀;王洪磊;周明;;基于改進小波能熵和支持向量機的短時電能質量擾動識別[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4期
9 李康瑞;楊洪耕;;基于S變換標準模板相似度的電壓暫降分類[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12期
10 李立;易吉良;朱建林;;采用改進不完全S變換估計電能質量擾動參數(shù)[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易吉良;基于S變換的電能質量擾動分析[D];湖南大學;2010年
2 管春;電能質量綜合檢測與分析系統(tǒng)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樓書氫;配電網(wǎng)中電壓暫降源的識別與定位[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翁利民;電壓暫降及其抑制[J];大眾用電;2003年09期
2 李妍,余欣梅,熊信艮,段獻忠;電力系統(tǒng)電壓暫降分析計算方法綜述[J];電網(wǎng)技術;2004年14期
3 高效,彭建春;電壓暫降的定量評價與失電損失分攤[J];電網(wǎng)技術;2005年12期
4 陶順;肖湘寧;劉曉娟;;短路故障引起的電壓暫降與短時間中斷事件的技術經(jīng)濟評估初探[J];電氣技術;2005年07期
5 陶順;肖湘寧;劉曉娟;;短路故障引起的電壓暫降與短時間中斷特征和設備敏感度分析[J];電氣技術;2005年08期
6 李妍;段余平;邱軍;熊信艮;尹項根;;環(huán)網(wǎng)配電網(wǎng)絡電壓暫降分析的臨界比距法[J];電網(wǎng)技術;2006年11期
7 李妍;段余平;邱軍;熊信銀;尹項根;;電壓暫降的計算及故障點電壓暫降系數(shù)確定[J];高電壓技術;2006年07期
8 樓書氫;徐永海;陳恩黔;;配電網(wǎng)中電壓暫降源的檢測方法比較[J];繼電器;2006年15期
9 程凌飛;張步涵;曾杰;王云玲;;電壓暫降及其抑制技術[J];湖北電力;2006年05期
10 榮彩霞;熊麗霞;;電壓暫降問題及其抑制方法[J];江西電力;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云軒;唐林;馮浩;申玉梅;;企業(yè)生產(chǎn)受電壓暫降影響原因及解決方案[A];2013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季萬豐;;油田電網(wǎng)電壓暫降問題分析及對策[A];山東省石油學會油田電力、通信及自動化技術研討會優(yōu)秀工程技術論文集[C];2009年
3 徐育福;蔡金錠;李天友;;電壓暫降檢測算法分析[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陳衛(wèi)東;;基于參數(shù)估計的電壓暫降區(qū)間評估[A];第二屆全國電能質量學術會議暨電能質量行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于希娟;;照明燈具對電壓暫降敏感性研究[A];第二屆全國電能質量學術會議暨電能質量行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陳瑞;韓民曉;姚蜀軍;汪全濤;丁冉峰;;雙回供電系統(tǒng)電壓暫降相關性研究[A];2006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尹虎臣;劉建偉;韓民曉;林少伯;李文濤;;基于超級電容器儲能的電壓暫降治理裝置的研發(fā)[A];第二屆全國電能質量學術會議暨電能質量行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冷冰;張峰;高天德;;小波分析在電壓暫降檢測算法中的應用研究[A];第三屆上海——西安聲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9 徐攀峰;周勇;;檢測電壓暫降特征量的有效值算法[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科技創(chuàng)新與工業(yè)強市戰(zhàn)略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10 曹立志;王小君;和敬涵;梁啟權;薄志謙;Tony Yip;;基于DSP的電壓暫降檢測方法研究[A];中國智能電網(wǎng)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清梅 吳麗芳;電壓暫降與短時中斷標準研究項目順利通過評審[N];國家電網(wǎng)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曉東;電壓暫降的隨機預估及其經(jīng)濟管理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10年
2 李希年;電壓暫降導致的電動機動態(tài)過程的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3 雷之力;微網(wǎng)諧波振及電壓暫降的評估與控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媛;電壓暫降的隨機預估和指標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2 丁寧;電壓暫降源的識別和暫降檢測算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3 劉配配;電壓暫降特征值提取及其影響[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肖玉龍;電壓暫降檢測及其補償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5 丁雪霜;電壓暫降擾動源辨識的仿真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7年
6 鄭立;邢臺電網(wǎng)電壓暫降的統(tǒng)計分析與預測[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7年
7 葉根富;小波包分析在電壓暫降檢測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8 李杰;基于虛擬儀器的電壓暫降分析系統(tǒng)[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9 孫維蒙;基于智能學習算法的電壓暫降影響評估與定位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魏榮進;電壓暫降檢測與擾動源辨識方法的分析與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92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19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