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力論文 >

石墨烯基改性陽極在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電化學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6 21:18

  本文關鍵詞:石墨烯基改性陽極在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電化學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海底沉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 石墨烯 四氧化三鐵 2-羥基-1 4-萘醌 改性陽極 電化學性能


【摘要】: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電化學裝置,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將生物質能轉換為電能。陽極區(qū)域,有機物被氧化釋放出電子和質子,電子通過外部電路流向陰極產生電流:陰極區(qū)域,氧與電子和質子反應生產水。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BMFC)是微生物燃料電池的一種,具有可持續(xù)、環(huán)境友好、免維護等優(yōu)點,也用于海底監(jiān)測儀器長期電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BMFC的問題在于其較低輸出功率限制了進一步的應用。陽極材料的表面性質對電池性能具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用不同的材料改性陽極,促進陽極表面細菌粘附和電子轉移,已經成為提高BMFC產電能力的有效方法。本論文主要應用石墨烯材料改性電池陽極,研究改性陽極對BMFC性能的影響,主要研究如下:(1)利用2-羥基-1,4-萘醌(HNQ)和氧化石墨烯(GO)制備復合改性陽極,并研究其電化學性能。結果表明,GO/HNQ改性陽極的交換電流密度是空白電極的6.58倍,達到290.8 mA/m2。GO/HNQ改性使BMFC的最大功率密度達到346 mW/m2,是空白組的3.46倍。紫外檢測結果表明GO特征峰呈現(xiàn)顯著紅移,這可能與GO和HNQ之間的π-π堆積有關,提出改性陽極表面新的電子轉移機理。(2)利用石墨烯/Fe3O4復合材料制備改性陽極,并研究其電化學性能。結果表明:石墨烯/Fe3O4復合改性陽極具有較高的抗極化性能,改性陽極的交換電流密度達到346.77 mA/m2,電子轉移動力學性能提是空白電極的9.8倍;電池的最大功率密度達到471.7 mW/m2,與空白電極相比提高了2.9倍。石墨烯與Fe3O4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是電池性能提高的主要機理。(3)采用化學還原法制備石墨烯,并用不同質量(0.01 g、0.02 g、0.05 g)的石墨烯修飾碳氈電極,得到改性陽極。結果表明:0.05 g石墨烯改性陽極的抗極化性能最好,電池的最大功率密度為457.4 mW/m2(0.01 g改性電池的為312.9 mW/m2)。最后本文認為,石墨烯較大的比表面積可能有利于細菌的附著,以及石墨烯優(yōu)良的導電性是提高電池性能的原因。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Q127.11;TM911.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連靜;馮雅麗;李浩然;劉志丹;周良;;直接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構建及初步研究[J];過程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2 關毅;張鑫;;微生物燃料電池[J];化學進展;2007年01期

3 洪義國;郭俊;孫國萍;;產電微生物及微生物燃料電池最新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報;2007年01期

4 丁平;邵海波;劉光洲;段東霞;麻挺;陳嗣俊;王建明;張鑒清;;應用需鹽脫硫弧菌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發(fā)電研究(英文)[J];電化學;2007年02期

5 園丁;;微生物燃料電池:既處理污水又發(fā)電[J];污染防治技術;2007年03期

6 劉登;劉均洪;劉海洲;;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技術;2007年05期

7 張廣柱;劉均洪;;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和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技術;2008年04期

8 孫健;胡勇有;;廢水處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研究進展[J];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08年01期

9 王萬成;陶冠紅;;微生物燃料電池運行條件的優(yōu)化[J];環(huán)境化學;2008年04期

10 ;微生物燃料電池或成汽車節(jié)能環(huán)保解決方案[J];材料導報;2008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忠澤;吳文果;;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5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趙峰;;來自廢水的能量-微生物燃料電池[A];2010年海峽兩岸環(huán)境與能源研討會摘要集[C];2010年

3 李正龍;劉紅;孔令才;韓梅;;可利用空間基地有機廢物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預研[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16屆空間生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孫健;;廢水處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研究進展[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5 趙峰;;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電子傳遞及電極反應研究[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6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和應用[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7 孔曉英;李連華;李穎;楊改秀;孫永明;;葡萄糖濃度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性能的影響[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8 袁勇;莊莉;周順桂;;盤管式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構建及其應用[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9 喻玉立;袁用波;胡忠;;產電菌的選育及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A];廣東省科協(xié)資助學術會議總結材料[C];2010年

10 陳禧;王煒;彭香琴;劉宇波;幸毅明;;微生物燃料電池結構與材料研究進展[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八卷)[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污水發(fā)電兩不誤[N];中國環(huán)境報;2005年

2 記者 符王潤 通訊員 曾曉舵 李潔尉 劉靜;微生物燃料電池有很大挖掘空間[N];廣東科技報;2010年

3 蕭瀟;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污水發(fā)電兩不誤[N];中國煤炭報;2005年

4 記者 毛黎;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又推進一步[N];科技日報;2006年

5 紀振宇;微生物燃料電池為汽車節(jié)能環(huán)保提供解決方案[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趙亞平;蝦兵蟹將派上新用場[N];科技日報;2007年

7 張芮;希臘從芝士副產品中回收能源[N];中國石化報;2010年

8 常麗君;高空“超級細菌”可成發(fā)電新能源[N];科技日報;2012年

9 編譯 楊孝文;微生物機器人吃蒼蠅發(fā)電[N];北京科技報;2006年

10 記者 陳勇;美科學家開發(fā)出微生物燃料電池[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杰勛;產電微生物菌種的篩選及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2 陶琴琴;微生物燃料電池同步脫氮除磷及產電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徐磊;微生物燃料電池PB/rGO陰極材料及導電膜自清潔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4 臧國龍;基于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復雜廢棄物處置及光電催化制氫[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5 許鳳玲;海洋生物膜的電活性及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6 張葉臻;新型石墨紙和石墨烯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7 劉宜勝;基于三角轉子發(fā)動機和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微小型電源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曹效鑫;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產電菌與電極的作用機制及其應用[D];清華大學;2009年

9 孫敏;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功能拓展和機理解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10 莫光權;功能化碳納米管材料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鑫;復合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2 周秀秀;微生物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雙核酞菁鈷的結構及性能優(yōu)化[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黃麗巧;基于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的同步除碳、硝化/反硝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印霞h,

本文編號:114942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14942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566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