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脆弱性理論的主動配電網儲能規(guī)劃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5 07:22
本文關鍵詞:基于脆弱性理論的主動配電網儲能規(guī)劃方法研究
【摘要】:主動配電網是智能配電網技術發(fā)展的高級階段,分布式儲能是主動配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式儲能的應用對主動配電網的規(guī)劃、運行、網絡拓撲、故障處理和保護、可再生能源電源的協(xié)調優(yōu)化等方面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針對這一現(xiàn)狀,本文提出了一種適應于主動配電網的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對研究了儲能在主動配電網中的優(yōu)化規(guī)劃方法,本文主要內容如下:首先,研究了目前儲能技術的發(fā)展及數(shù)學模型。本文在對不同儲能技術運行特性進行梳理總結的基礎上明確了儲能對于主動配電網的關鍵作用,重點從控制策略與規(guī)劃配置兩個方面對儲能在配電網中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評述并指出了后續(xù)研究應進一步關注的問題;本文還探討了儲能的數(shù)學模型和經濟性分析模型,并重點分析了將脆弱性評價方法應用于儲能規(guī)劃的可行性。其次,提出了一種適合于主動配電網的脆弱性評價體系。該指標體系以復雜網絡理論為基礎,考慮主動配電網中高滲透率的分布式電源接入和網絡主動管理,以改進全局效能及相關參數(shù)為指標評價主動配電網結構脆弱性。算例分析證明了將該脆弱性評價體系在配電系統(tǒng)應用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最后,提出了考慮主動配電網元件級運行特性的綜合脆弱性評價指標,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基于脆弱性理論的主動配電網儲能規(guī)劃方法。本文從配電網運營商的角度出發(fā),以經濟性最優(yōu)為目標進行了儲能的規(guī)劃研究,以系統(tǒng)脆弱性改變量為約束,并綜合考慮了分布式電源運行費用及出力波動、儲能荷電狀態(tài)、系統(tǒng)峰谷差等方面的約束。算例結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在規(guī)劃階段較好的考慮儲能對改善配電網運行性能的作用,相對于傳統(tǒng)的儲能容量配置方法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分布式儲能 主動配電網 脆弱性 容量配置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M71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20
- 1.1 課題的研究背景及意義9-10
- 1.2 國內外研究發(fā)展現(xiàn)狀10-17
- 1.2.1 主動配電網的提出與發(fā)展10-13
- 1.2.2 電力儲能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現(xiàn)狀13-15
- 1.2.3 脆弱性評價15-17
- 1.3 脆弱性評價在配電網中的應用17-18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18-20
- 第2章 主動配電網中儲能技術的應用及建模20-28
- 2.1 主動配電網中儲能技術的應用20-24
- 2.1.1 儲能在主動配電網中的基本形態(tài)及作用20-21
- 2.1.2 主動配電網中儲能的綜合控制策略21-23
- 2.1.3 主動配電網中儲能的綜合配置23-24
- 2.2 儲能的建模24-26
- 2.2.1 荷電狀態(tài)模型24-25
- 2.2.2 儲能經濟性模型25-26
- 2.3 將脆弱性評價應用于儲能規(guī)劃的可行性分析26-27
- 2.4 本章小結27-28
- 第3章 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主動配電網脆弱性評價28-38
- 3.1 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電網脆弱性分析28-31
- 3.1.1 復雜網絡理論28
- 3.1.2 復雜網絡理論的數(shù)學模型28-30
- 3.1.3 基于全局效能的脆弱性分析30-31
- 3.2 適合主動配電網的脆弱性指標31-33
- 3.2.1 全局效能參數(shù)31-33
- 3.2.2 全局效能變化量33
- 3.3 主動配電網脆弱性評價流程33-34
- 3.4 算例分析34-37
- 3.5 本章小結37-38
- 第4章 基于脆弱性理論的主動配電網儲能規(guī)劃方法38-47
- 4.1 改進的主動配電網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38-42
- 4.1.1 全局因子38-39
- 4.1.2 局部因子39-40
- 4.1.3 綜合脆弱性指標體系40-42
- 4.2 脆弱性理論在儲能選址中的應用42-43
- 4.3 基于脆弱性理論的儲能規(guī)劃建模43-46
- 4.3.1 目標函數(shù)43-45
- 4.3.2 約束條件45-46
- 4.4 本章小結46-47
- 第5章 算例與分析47-55
- 5.1 算例原始數(shù)據(jù)47-48
- 5.2 求解算法48-51
- 5.3 算例結果分析51-54
- 5.4 本章小結54-55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55-56
- 參考文獻56-6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其它成果61-62
- 致謝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駱妮;李建林;;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研究進展[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2年02期
2 陳為化;江全元;曹一家;;基于風險理論和模糊推理的電壓脆弱性評估[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年24期
3 丁明;林根德;陳自年;羅亞橋;趙波;;一種適用于混合儲能系統(tǒng)的控制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07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可;復雜網絡理論在電力網中的若干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35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03582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