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電氣設備抗震試驗共振拍波適用性及合理地震動輸入研究
本文關鍵詞:特高壓電氣設備抗震試驗共振拍波適用性及合理地震動輸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共振拍波 抗震性能 特高壓電氣設備 頻率 標準反應譜 特征周期
【摘要】:為研究地震動輸入共振拍波的頻率與特高壓電氣設備頻率不一致時對設備抗震性能評估結果產(chǎn)生的影響,通過理論分析與數(shù)值仿真,分析了共振拍波在特高壓電氣設備抗震試驗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研究結果表明,特高壓電氣設備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較強的非線性特征,試驗過程中設備基頻變化比較明顯,選用共振拍波已不能達到與設備共振的目的。結合特高壓電氣設備的特點,提出了適用于特高壓電氣設備抗震試驗的地震加速度反應譜,該反應譜的地震動力放大系數(shù)為2.5、特征周期為0.9 s,具有廣泛的場地包絡性,研究成果為特高壓電氣設備的抗震試驗提供了依據(jù)。
【作者單位】: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wǎng)公司交流建設部;
【關鍵詞】: 共振拍波 抗震性能 特高壓電氣設備 頻率 標準反應譜 特征周期
【基金】:國家電網(wǎng)公司科技項目(5299001352U7)~~
【分類號】:P315.9;TM501
【正文快照】: 0引言1隨著我國電網(wǎng)建設的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特高壓電氣設備將在高烈度地震區(qū)安裝和使用,這就對電氣設備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1-3]。因此,設備在投入使用前的抗震試驗鑒定顯得尤為重要。由于不同地震波的頻譜特性不一致,從而導致不同地震動輸入引起同一結構的地震反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尤紅兵;趙鳳新;劉錫薈;;美國《變電站抗震設計推薦規(guī)程》評介[J];電力建設;2009年06期
2 劉建秋;王亞超;韓文慶;;變電站震害分析與抗震措施的研究綜述[J];電力建設;2011年07期
3 于永清;李光范;李鵬;朱全軍;袁大陸;王承玉;李金忠;黃璜;李立新;張星海;劉敬民;;四川電網(wǎng)汶川地震電力設施受災調研分析[J];電網(wǎng)技術;2008年11期
4 程永鋒;朱全軍;盧智成;;變電站電力設施抗震措施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電網(wǎng)技術;2008年22期
5 尤紅兵;張郁山;趙鳳新;;電氣設備振動臺試驗輸入的合理確定[J];電網(wǎng)技術;2012年05期
6 李學林;姚濤;李金;蔡林;賈如;;特高壓變電站支柱絕緣子重覆冰閃絡仿真計算與試驗分析[J];高電壓技術;2013年03期
7 張搏宇;蘇寧;呂雪斌;張翠霞;殷禹;陳立棟;;帶串聯(lián)間隙1000kV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避雷器關鍵技術參數(shù)分析[J];高電壓技術;2013年03期
8 程永鋒;邱寧;盧智成;孟憲政;孫宇晗;魯先龍;;硬管母線連接的1000kV避雷器和電容電壓式互感器抗震性能振動臺試驗[J];高電壓技術;2014年12期
9 解琦;郝際平;張文強;丁媛媛;林山;張玉明;;日中美抗震規(guī)范中電氣設備抗震設計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4期
10 李曉玉,陳淮,李天;高壓電氣設備動態(tài)特性分析[J];鄭州工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明,曹云東,王爾智,尹世安;220kV高壓SF_6電流互感器抗震性能分析[J];變壓器;2001年02期
2 劉志欽;趙輝;;火電廠RC框排架結構主廠房震害分析與設計建議[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楊亞弟,張其浩,蘇文藻,趙道揆,焦悅琴;FZ-110J型避雷器體系抗震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8年02期
4 李天,李杰,沈祖炎;高壓變電站抗震可靠性分析(一)[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0年03期
5 謝強;王亞非;朱瑞元;;不同垂度導線連接變電站實體耦聯(lián)設備振動臺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1年01期
6 周書瑞;設備實型抗震試驗輸入波形及主要參數(shù)的確定[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1991年02期
7 胡_g婧;謝強;;管母線連接變電站電氣設備的地震易損性分析[J];電力建設;2010年07期
8 曹琮;曹枚根;張雪松;靳永勤;;330kV臨江變電站主控樓的隔震設計與應用[J];電力建設;2011年04期
9 劉建秋;王亞超;韓文慶;;變電站震害分析與抗震措施的研究綜述[J];電力建設;2011年07期
10 萬建成;牛海軍;李新民;;變電站用擴徑軟母線弧垂和張力特性[J];電網(wǎng)技術;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祥建;郭恩棟;棟崔杰;;汶川地震安縣供電網(wǎng)絡震害調查分析[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2 盧智成;曹萬林;黃選明;;新型灌鉛鋼管束復合耗能器的試驗研究[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田利;輸電塔—線體系多維多點地震輸入的試驗研究與響應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李亞琦;電瓷型高壓電氣設備體系抗震性能分析[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3 郭振巖;變壓器抗地震性能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5年
4 劉林;大型火電廠主廠房少墻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地震作用效應與設計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5 劉彥輝;帶有分布參數(shù)的串聯(lián)體系地震響應分析及智能控制[D];蘭州理工大學;2009年
6 張U,
本文編號:10009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00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