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氣論文 >

鋰硫電池用樹脂基多孔碳/硫復合正極材料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07:21
  鋰硫電池具有較高理論能論能量密度(2600 Wh/kg)及理論比容量(1675 mA h/g),并且硫正極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和綠色環(huán)保,有望識成為新一代的儲能體系,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活性物質(zhì)硫的導電性差、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大以及允放電過程中產(chǎn)生中間產(chǎn)物的可溶解性,導致其低的循環(huán)性能和倍率性能,從而限制了鋰硫電池的實際應用。因此,硫正極材料通常與各種具有導電性的碳材料結(jié)合起來,提高其電化學性能。本文通過合成樹脂基碳氣凝膠材料用作鋰硫電池硫正極基體材料,研究不同的孔道結(jié)構,特別是微孔結(jié)構對硫及多硫化物的束縛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入石墨烯納米片層結(jié)構,制備石墨烯/碳氣凝膠復合材料,石墨烯能夠提供快速的電子通道,同時碳氣凝膠可作為儲硫的容器。此外,采用稀土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對樹脂基碳氣凝膠進行修飾,增強基體材料對多硫化物的化學吸附能力。具體工作內(nèi)容如下:(1)采用間苯二酚(R),甲醛(F)為前驅(qū)體和碳源,無水碳酸鈉(C)作為催化劑在水溶液中進行凝膠,隨后進行冷凍干燥并熱解形成碳氣凝膠。通過調(diào)節(jié)催化劑的含量,探討其對碳氣凝膠的形貌,比表面積及孔徑分布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富含有介孔結(jié)構的碳...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鋰硫電池用樹脂基多孔碳/硫復合正極材料的研究


(a)硫在不同溫度下的轉(zhuǎn)變[10]

充放電曲線,充放電曲線,電池,室溫電導率


圖 1-2 (a) Li-S 電池典型的充放電曲線以及相對應的硫組分的演變[13],分別是具有(b)二維平面和(c)三維納米結(jié)構集流體的 Li-S 電池體系的展示[15]Fig. 1-2 (a)Atypical charge/discharge profil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volution of sulfur species[13], Schematicillustration of Li-S batteries with (b)2D planar and (c)3D nanostructure current collectors[15].總之,在電池反應過程中,由于活性物質(zhì)在放電過程中未完全轉(zhuǎn)化成 Li2S,或者在充電過程中未能完全轉(zhuǎn)化成單質(zhì)硫,都將導致容量的損失和衰減。因而,由于硫正極導致的Li-S 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原因有如下:1)硫單質(zhì)(室溫電導率 5.0 10-30S/cm)及其放電中間產(chǎn)物(Li2S2,Li2S)(Li2S 室溫電導率為 3.6 10-7S/cm)的電子及離子絕緣性,導致活性物質(zhì)的利用率降低,增大了電池的內(nèi)阻,因而在電化學反應過程中,能夠降低反應動力學勢,使得氧化還原反應無法充分進行,造成電池整體的倍率性能降低[16]。因此,單質(zhì)硫通常必須與具有高導電性的添加劑復合,制備導電劑/硫復合材料,但導電劑不參與電極反應無法貢獻容量,使得硫正極容量降低。2)在 Li-S 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產(chǎn)生的長鏈的多硫化鋰(Li2Sx,4 x 8)易溶解于醚類電解液中,而在充電過程中,這部分多硫化鋰不能完全回到正極,從而造成正極活性物質(zhì)的損失。受到穿梭效應的影響,導致金屬鋰負極嚴重被侵蝕,且生成的不溶性的多硫化物 (LiS,

充放電曲線,硫化鋰,短鏈,充放電曲線


環(huán)狀 S8作為起始硫正極材料的研究最廣泛,因為它能夠貢獻相對較高的輸出電壓,且最具有潛力實現(xiàn)高硫負載下的充放電反應。但由于多硫化物易于與傳統(tǒng)的碳酸脂類電解液發(fā)生不可逆反應,因而通常使用醚類電解液。由前文可知,硫正極在醚類電解液中存在一系列難以避免的問題。相比之下,采用短鏈的多硫化物作為起始硫電極,不用經(jīng)歷液相的轉(zhuǎn)變,屬于固-固轉(zhuǎn)變,有利于提高電池的循環(huán)性能。短鏈的硫通常有兩類:微孔限域的小硫分子(S2-4)[24,25]和硫化碳類[26]。微孔限域的小硫分子(S2-4)通常是鏈狀的結(jié)構,一維尺寸小于 0.5nm。硫化碳類復合物中短鏈的硫通常以共價的方式與碳基體進行結(jié)合,其中 C-S 和 C=S 鍵,可以被 X 射線光電子能譜(284.3 eV 的 C1s 和 163.7 eV 的 S 2p3/2)和紅外光譜(1180 和 550 cm-1)證實[9]。由于其電化學反應過程中不生成長鏈的多硫化物,因此與之相對應的 S8到 S42-平臺不復存在,僅僅存在一個大約在 1.8 V 左右的平臺(S2-4到S2-)[27]。短鏈的硫與碳酸脂類電解液相匹配,能夠完全避免穿梭效應。但硫負載量較低(通常小于 50 wt. %),且相比于環(huán)狀 S8,放電電壓較低,進一步降低其能量密度。同時,為了避免鋰金屬負極帶來的安全隱患,采用硫化鋰作為起始電極的無金屬鋰負極體系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28–30]。但硫化鋰正極材料的制備對周圍環(huán)境的要求嚴格,使其應用受到限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Li-S電池硫正極性能衰減機理分析及研究現(xiàn)狀概述[J]. 刁巖,謝凱,洪曉斌,熊仕昭.  化學學報. 2013(04)

博士論文
[1]鋰硫電池硫/生物質(zhì)碳及納米硫化鋰/多孔碳復合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 李想.浙江大學 2017
[2]極微孔碳限域硫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研究[D]. 胡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
[3]鋰硫電池用活性碳/硫復合正極材料的研究[D]. 張松濤.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6
[4]鋰硫電池用碳材料功能化設計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 牛樹章.清華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5112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5112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c15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