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基多孔碳材料的綠色制備及其超電容性能研究
【圖文】:
圖 1-1 雙層電容器工作原理圖在放電時,氧化還原離子被轉移到電解質溶液中以實現電能的釋放。導電聚物好的導電性,而且它可以用作電極材料。用作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的常用電聚合物是聚乙炔,聚苯胺等。這些材料擁有較強的氧化還原可逆性和導電性,的離子遷移速率,快速充放電等特點,從而在提高電容量和能量密度上有很大優(yōu)勢。但是,影響贗電容器材料的性能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因素有結構形態(tài),化還原可逆性,導電性等。從結構方面來講,如果材料沒有納米微觀形態(tài)和優(yōu)的孔,則電解質離子不能順暢的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速率降低。同時,贗電容材料的要求要遠高于雙電層電容器,比如,,如何有效控制化學反應的容易性和逆性。雙層電容器的工作機理是基于界面雙層理論,通過電解質與電極材料界面形的雙層存儲電荷,實現儲能,如圖 1-1 所示。當施加的電壓被去除和放電時,
21圖 3.1 (a)為 S0 的 SEM 圖;(b)為 S1 的 SEM 圖;(c)為 S2 的 SEM 圖;(d)為 S3的 SEM 圖;(e)S1 的 TEM 圖;(f)S1 的 HRTEM 圖圖 3.1 展示了不同配比所制得多孔碳的掃描電鏡圖和透射電鏡圖。圖(a)中插圖表示的是所制得多孔碳與 YP-50 活性炭相同重量的體積差異,分析得出,樣品的密度均比 YP-50 活性炭密度大。質量相同的時候,S1 的體積約為 YP-50的一半。與 干燥‖活化樣品的層狀形態(tài)完全不同,樣品呈現不規(guī)則的顆粒形狀。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Q127.11;TM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擺玉龍;;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研究進展[J];新疆化工;2011年03期
2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研制成功[J];中國建材資訊;2017年04期
3 林曠野;劉文;陳雪峰;;超級電容器隔膜及其研究進展[J];中國造紙;2018年12期
4 程錦;;超級電容器及其電極材料研究進展[J];電池工業(yè);2018年05期
5 曾進輝;段斌;劉秋宏;蔡希晨;吳費祥;趙盼瑤;;超級電容器參數測試與特性研究[J];電子產品世界;2018年12期
6 劉永坤;姚菊明;盧秋玲;黃錚;江國華;;碳纖維基柔性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應用進展[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9年01期
7 季辰辰;米紅宇;楊生春;;超級電容器在器件設計以及材料合成的研究進展[J];科學通報;2019年01期
8 余凡;熊芯;李艾華;胡思前;朱天容;劉蕓;;金屬-有機框架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的綜合性實驗設計[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年02期
9 王蕾;;伊朗讓紙變成“超級電容器” 可快速充放電[J];新能源經貿觀察;2018年12期
10 李夢格;李杰;;超級電容器的原理及應用[J];科技風;2019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艷;張升明;張振興;;高性能錳摻雜鉬酸鎳納米結構非對稱超級電容器[A];2019年第四屆全國新能源與化工新材料學術會議暨全國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19年
2 王凱;張熊;孫現眾;李晨;安亞斌;馬衍偉;;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關鍵材料與器件研究[A];第五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摘要集[C];2018年
3 王振兵;;奧高性能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開發(fā)及其應用研究[A];第五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摘要集[C];2018年
4 馬衍偉;張熊;王凱;孫現眾;李晨;;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摘要集[C];2018年
5 代杰;汪匯源;譚X>予;隋剛;楊小平;;二硫化鉬/中空碳球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A];中國化學會2017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摘要集——主題I:能源高分子[C];2017年
6 時志強;;開啟電力能量儲存與利用的新時代?——超級電容器技術與應用進展[A];2018電力電工裝備暨新能源應用技術發(fā)展論壇報告集[C];2018年
7 馬衍偉;張熊;孫現眾;王凱;;高性能超級電容器及其電極材料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摘要集[C];2016年
8 邱介山;于暢;楊卷;;超級電容器用功能二維納米碳材料的合成及功能化[A];第三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摘要集[C];2016年
9 孟月娜;武四新;;高倍率性的碳納米管基柔性超級電容器電極[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二十九分會:電化學材料[C];2016年
10 潘偉;薛冬峰;;鐵基超級電容器[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四十二分會:能源納米材料物理化學[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科;煤基電容炭有望規(guī);a[N];中國化工報;2014年
2 實習生 邱銳;碳納米管超級電容器問世[N];中國科學報;2012年
3 記者 來蒞;中國超級電容器技術及產業(yè)國際論壇在北海舉行[N];北海日報;2019年
4 記者 楊保國 通訊員 周慧;合肥工業(yè)大學等 研發(fā)可實時修復的伸縮型超級電容器[N];中國科學報;2019年
5 見習記者 魯珈瑞;開辟超級電容新路徑[N];中國電力報;2019年
6 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鄭三波;“重慶造”超級電容器亮相[N];重慶商報;2019年
7 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韋s
本文編號:27090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0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