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榴石型固體電解質的全固態(tài)薄膜鋰電池研究
【圖文】:
圖 3.1 LLZWO 固體電解質粉體的 XRD圖譜Fig. 3.1 XRD pattern of LLZWO power固相合成的 LLZWO 固體電解質粉體通過激光粒度儀進行粒度分布測試過程中,粉體在無水乙醇中超聲分散。圖 3.2 為不同 W 含量的 LLZW電解質粉體的粒徑分布圖。所有的粉體都呈現單峰分布。從 X=0.0 到 0ZWO固體電解質粉體的 D50依次為 12.5μm、10.6μm、9.4μm、9.9μm、9 9.7μm。從粒徑分布的結果看,未摻雜的 LLZO 粉體的粒徑比 W 摻ZWO 粉體要稍微大一些。而不同 W 含量的 LLZWO 粉體之間的粒徑大,,W含量與 LLZWO粉體粒徑大小的關系不是十分明顯。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35圖 3.2 LLZWO固體電解質粉體的粒徑分布圖:(a)X=0.0;(b)X=0.1;(c)X=0.2;(d)X=0.3;(e)X=0.4;(f)X=0.5Fig. 3.2 Partice size distribution of LLZWO powder: (a)X=0.0; (b) X=0.1; (c) X=0.2; (d) X=0.3;(e) x=0.4; (f) X=0.5固相合成的 LLZWO 固體電解質粉體 SEM 照片如圖 3.3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些 LLZWO 粉體顆粒比較完整,粒徑大小約 10 μm,呈不規(guī)則的多面體。未摻雜 W的 LLZO粉體顆粒大小稍大于其他 W摻雜的 LLZWO粉體,這與粒徑測試結果相一致。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M9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麗露;戚興國;邵元駿;潘都;白瑩;胡勇勝;李泓;陳立泉;;鈉離子固體電解質材料研究進展[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7年05期
2 史明;周會珠;戴磊;李躍華;王嶺;;陽離子固體電解質的研究進展[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2期
3 張碩;;傳說中的2016電池技術突破[J];經營者(汽車商業(yè)評論);2017年01期
4 周矗;李合琴;喬愷;張靜;唐瓊;;鋰離子固體電解質的研究進展與產業(yè)化現狀[J];新材料產業(yè);2014年03期
5 王紅勤;王太斌;楊健;馮濤;夏金峰;楊修春;;表面粗糙度對氧化鋯固體電解質電性能的影響[J];中國陶瓷;2013年02期
6 陳梅;;日本開發(fā)出高電導率固體電解質材料[J];電源技術;2011年10期
7 王海霞,蔣凱,鄭立慶,楊林,孟健,任玉芳,蘇鏘;摻雜鎵酸鑭基固體電解質的研究進展[J];中國稀土學報;2003年06期
8 寧宏;有機固體電解質鋁電解電容器[J];電子質量;2001年06期
9 趙瑩歆,劉昌炎;一種新型固體電解質的導電性的研究[J];電化學;1999年01期
10 黃克勤,夏玉華,吳衛(wèi)江,劉慶國;用于測定鋼液低氧含量的雙層固體電解質研究[J];硅酸鹽學報;199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曉雄;姚霞銀;陳少杰;劉高瞻;姚麗麗;;高電導硫化物固體電解質材料及應用研究[A];2017年鋰硫電池前沿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7年
2 王嶺;;固體電解質基高溫電化學氣體傳感器[A];中國硅酸鹽學會固態(tài)離子學分會理事會暨第一屆固態(tài)離子學青年學術交流會文集[C];2011年
3 邱志軍;陳萬超;陳曉添;許曉雄;;全固態(tài)鋰電池用硫化物固體電解質[A];中國固態(tài)離子學暨電池材料青年學術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趙芳;龔江宏;李英;;ZrO_2-CaF_2-Y_2O_3系固體電解質材料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5 楊固長;崔益秀;;鋰離子無機固體電解質及在電池中的應用[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郭向欣;趙寧;李憶秋;;固體電解質與固態(tài)二次鋰電池[A];第三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摘要集[C];2016年
7 張隆;楊坤;;高性能硫族化物固體電解質的制備與性能研究[A];第31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8 查少武;高建峰;陳西林;彭定坤;孟廣耀;;鎵酸鑭基固體電解質的凝膠澆注法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9 王世偉;馬建麗;;顯微結構對氧化鋯固體電解質氧敏性能的影響[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劉興江;吳學領;王春花;宗海;桑林;;采用固體電解質的鋰電池[A];第31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毛黎;美首次開發(fā)出納米固體電解質[N];科技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凌仕剛;固體電解質及固態(tài)鋰電池基礎與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賀明輝;石榴石型固體電解質的性能優(yōu)化及其固態(tài)電池界面改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2018年
3 陳騁;基于石榴石型固體電解質的全固態(tài)薄膜鋰電池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2018年
4 嚴旭豐;超薄鋰鑭鋯氧固體電解質薄膜的制備與應用[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2018年
5 吳木生;固體電解質材料Li_3OCl的基本物理特性及離子輸運動力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年
6 劉麗露;鈉離子固體電解質及固態(tài)鈉電池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7 孟慶森;固體電解質陶瓷(玻璃)與金屬的場致擴散連接結合機理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2年
8 韓元山;LaF_3固體電解質的制備及在氣體傳感器上的應用[D];東北大學;2004年
9 劉大凡;新型含氟磺酰亞胺鋰鹽聚合物固體電解質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梁廣川;燃料電池中溫固體電解質材料研究[D];天津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金澤;固體電解質界面及相結構的核磁共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2 張光明;Li_7La_3Zr_2O_(12)型固態(tài)電解質的制備及空氣穩(wěn)定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3 董立山;Fe-Al-O熔體中氧元素遷移的電化學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8年
4 史茂雷;助熔劑B_2O_3增強型LATP固體電解質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河北大學;2018年
5 胡智超;新型鋰離子陶瓷電解質的制備及其相關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6 劉明珠;鋰電池用新型聚硅氧烷基固體電解質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7 楊浩;有機體系鋰氧電池固體電解質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7年
8 徐唱;NASICON型LiM_2(PO_4)_3(M=Zr/Hf)固體電解質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8年
9 胡宏波;利用ZrO_2(Y_2O_3)固體電解質研究CaCl_2-NaCl-Fe_2O_3熔鹽中Fe~(3+)電化學行為[D];武漢科技大學;2018年
10 劉京京;全固態(tài)鈉離子電池的構筑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682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6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