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包覆分子篩復合電極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選題:三維復合電極 + 石墨烯 ; 參考:《無機材料學報》2017年04期
【摘要】:以4A分子篩(4A)和改進Hummers法制備的氧化石墨烯凝膠(GO)為原料,按一定質(zhì)量比進行混合超聲分散,以混合分散液為前驅(qū)體煅燒制備了氧化還原石墨烯(RGO)包覆的三維復合4A/RGO電極材料。采用X射線衍射(XRD)、拉曼光譜(Raman)、孔徑分析、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電化學測試等方法研究了復合材料的結(jié)構、形貌及超級電容性能。測試結(jié)果表明,4A均勻地穿插在RGO片層中,阻止了RGO片層之間相互堆積,而RGO片層之間相互鏈接,形成三維空間導電網(wǎng)絡,提高了復合電極材料的導電性。當GO與4A質(zhì)量比為1:6時,復合材料在4 A/g電流密度下比電容可達450 F/g,在此電流密度下循環(huán)800次后,其比容量保持率為85.7%,表現(xiàn)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該4A/RGO復合電極材料超級電容性能優(yōu)于純4A或RGO,可歸因于4A和RGO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
[Abstract]:Using 4A molecular sieve 4A) and graphene oxide gels prepared by modified Hummers method as raw materials, mixed ultrasonic dispers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certain mass ratio, and mixed dispersions were calcined as precursors to prepare redox graphene oxide (4A/RGO) coated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e 4A/RGO electrode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supercapacitor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Raman spectroscopy (Raman spectroscopy), pore size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RGO layer is interspersed uniformly, which prevents the RGO lamellar from stacking each other, while the RGO layer interconnects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conductive network, which improves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 When the mass ratio of go to 4A is 1:6,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the composite can reach 450 F / g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4 / g. After 800 cycles at this current density, the specific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is 85.7, showing good rate performance and cycle stability. The supercapacitor performance of the 4A/RGO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 is superior to that of pure 4A or RGO,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4A and RGO.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鹽湖資源與化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KZCX2-EW-307)~~
【分類號】:TB332;TM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建華;張施露;于美;安軍偉;李松梅;;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復合物的原位合成及其電容特性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3年04期
2 王霖;田林海;尉國棟;高鳳梅;鄭金桔;楊為佑;;石墨烯外延生長及其器件應用研究進展[J];無機材料學報;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鞏金瑞;詹肇麟;虞錦洪;沈典宇;;石墨烯復合材料的應用研究進展[J];熱加工工藝;2017年06期
2 趙曉嬋;房艷;房春暉;周永全;戈海文;朱發(fā)巖;;石墨烯包覆分子篩復合電極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7年04期
3 呂生華;鄧麗娟;;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的研究進展[J];功能材料;2015年24期
4 王健;宰學榮;劉建敏;柴方剛;莊曉培;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聚吡咯/多壁碳納米管復合改性陽極及電化學性能[J];材料開發(fā)與應用;2015年03期
5 王奇觀;錢鑫;王曉敏;郭浩;白阿敏;程曉雅;王恒朝;閆蔣磊;陰晨亮;;共價聯(lián)結(jié)石墨烯/導電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進展[J];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15年02期
6 喻佳麗;辛斌杰;;銅基底化學氣相沉積石墨烯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材料導報;2015年01期
7 莫穎慧;閆玉蓮;蘇慧超;張乾;趙河立;阮國嶺;;石墨烯基電容去離子電極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J];功能材料;2014年S2期
8 韓旭;石海峰;曹利;孫青青;張興祥;;摻雜不同類型石墨烯對聚苯胺微觀結(jié)構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天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9 要換麗;王賀艷;謝亞娟;趙瑞花;杜建平;;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的氣敏性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7期
10 何青;馬愛斌;江靜華;宋丹;陳建清;楊東輝;鄒中秋;李玉華;;石墨烯的制備及其在金屬防腐中的應用進展[J];功能材料;2013年S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美;劉鵬瑞;孫玉靜;劉建華;安軍偉;李松梅;;石墨烯銀納米粒子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表征[J];無機材料學報;2012年01期
2 袁小亞;;石墨烯的制備研究進展[J];無機材料學報;2011年06期
3 金盈;曾廣賦;朱丹陽;黃燕;蘇朝暉;;聚酰胺酸結(jié)構及其亞胺化的紅外光譜分析[J];應用化學;2011年03期
4 胡耀娟;金娟;張卉;吳萍;蔡稱心;;石墨烯的制備、功能化及在化學中的應用[J];物理化學學報;2010年08期
5 顧正彬;季根華;盧明輝;;二維碳材料——石墨烯研究進展[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6 徐秀娟;秦金貴;李振;;石墨烯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2009年12期
7 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9年04期
8 黃桂榮;陳建;;石墨烯的合成與應用[J];炭素技術;2009年01期
9 李旭;趙衛(wèi)峰;陳國華;;石墨烯的制備與表征研究[J];材料導報;2008年08期
10 楊全紅;呂偉;楊永崗;王茂章;;自由態(tài)二維碳原子晶體—單層石墨烯[J];新型炭材料;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科學家首次用納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帶[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06期
2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進展[J];高科技與產(chǎn)業(yè)化;2009年06期
3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4 ;日本開發(fā)出在藍寶石底板上制備石墨烯的技術[J];硅酸鹽通報;2009年04期
5 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9年04期
6 傅強;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學研究進展[J];科學通報;2009年18期
7 ;納米中心石墨烯相變研究取得新進展[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10期
8 徐秀娟;秦金貴;李振;;石墨烯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2009年12期
9 張偉娜;何偉;張新荔;;石墨烯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10 萬勇;馬廷燦;馮瑞華;黃健;潘懿;;石墨烯國際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J];科學觀察;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成會明;;石墨烯的制備與應用探索[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錢文;郝瑞;侯仰龍;;液相剝離制備高質(zhì)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張甲;胡平安;王振龍;李樂;;石墨烯制備技術與應用研究的最新進展[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3分冊)[C];2010年
4 趙東林;白利忠;謝衛(wèi)剛;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備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7分冊)[C];2010年
5 沈志剛;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備石墨烯研究[A];顆粒學最新進展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冕;錢林茂;;石墨烯的微觀摩擦行為研究[A];2011年全國青年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趙福剛;李維實;;樹枝狀結(jié)構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吳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無機石墨烯材料:計算與實驗的結(jié)合[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吳迪;彭海琳;劉忠范;;石墨烯光化學修飾及尺寸效應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進展[N];中國化工報;2009年
2 劉霞;韓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觸摸屏[N];科技日報;2010年
3 記者 王艷紅;“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本報記者 李好宇 張們捷(實習) 特約記者 李季;石墨烯未來應用的十大猜想[N];電腦報;2010年
5 證券時報記者 向南;石墨烯貴過黃金15倍 生產(chǎn)不易炒作先行[N];證券時報;2010年
6 本報特約撰稿 吳康迪;石墨烯 何以結(jié)緣諾貝爾獎[N];計算機世界;2010年
7 記者 謝榮 通訊員 夏永祥 陳海泉 張光杰;石墨烯在泰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N];泰州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紀愛玲;石墨烯:市場未啟 炒作先行[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11年
9 周科競;再說石墨烯的是與非[N];北京商報;2011年
10 王小龍;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紙硬如鋼[N];科技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敏;雙層石墨烯的電和磁響應[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羅大超;化學修飾石墨烯的分離與評價[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飾[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復機理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盛凱旋;石墨烯組裝體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6 姜麗麗;石墨烯及其復合薄膜在電極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7 姚成立;多級結(jié)構石墨烯/無機非金屬復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機理研究[D];安徽大學;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與自旋極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還原電催化劑的理論計算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10 王義;石墨烯的模板導向制備及在電化學儲能和腫瘤靶向診療方面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詹曉偉;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觀結(jié)構及其對電化學性能的影響[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3 苗偉;石墨烯制備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蔡宇凱;一種新型結(jié)構的石墨烯納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5 金麗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學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6 黃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與尺度效應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7 劉汝盟;石墨烯熱振動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8 雷軍;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備與表征[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價功能化修飾及載藥系統(tǒng)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備[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26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2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