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震層減震原理及跨斷層隧道減震技術振動臺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減震層減震原理及跨斷層隧道減震技術振動臺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波函數(shù)展開 斷層破碎帶 隧道 減震層 振動臺試驗
【摘要】:通過波函數(shù)展開法給出平面SV波入射下深埋圓形隧道"圍巖—減震層—初期支護—二次襯砌"減震結構的動力響應解析近似解,分析了減震層厚度、彈性模量對襯砌結構動應力集中系數(shù)的影響,并開展了跨斷層隧道抗減震研究大型振動臺模型試驗,通過分析跨斷層及其設置減震層后隧道襯砌動力響應特性和破壞形態(tài),得到以下有益結論:減震層與圍巖彈性模量比越低,減震層厚度越大,襯砌動應力集中系數(shù)越小;減震層與圍巖彈性模量的最優(yōu)減震比在1/10~1/20,最優(yōu)減震層厚度不宜大于0.2 m;跨斷層破碎帶隧道設置減震層可以明顯降低跨斷層襯砌結構加速度峰值和襯砌動應變幅值;斷層處隧道襯砌裂縫分布數(shù)量多、復雜,多集中于拱腳、拱肩,并分布有剪切錯動引起的環(huán)向裂縫,設置減震層后,斷層處隧道襯砌裂縫明顯減少,襯砌受力得到明顯改善;斷層處地表出現(xiàn)了平行斷層方向為主的的貫通裂縫和大量斜裂縫,說明斷層處以剪切破壞為主,設置減震層后,地表裂縫明顯減少。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波函數(shù)展開 斷層破碎帶 隧道 減震層 振動臺試驗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8398,41102220)
【分類號】:U452.28
【正文快照】: 0引言隨著地下結構數(shù)量的增多和震害的頻繁出現(xiàn),山嶺隧道抗減震研究開始日益受到重視,目前隧道抗震理論分析包括數(shù)值法和解析法兩類。雖然數(shù)值法可以模擬任意形狀的隧道,考慮材料的非線性性質,但是解析法在問題本質分析方面有著數(shù)值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檢驗數(shù)值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梁建文;紀曉東;;地下襯砌洞室對Rayleigh波的放大作用[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4期
2 李剛;鐘啟凱;尚守平;;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圓形組合襯砌洞室的動力反應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3 紀曉東;梁建文;楊建江;;地下圓形襯砌洞室在平面P波和SV波入射下動應力集中問題的級數(shù)解[J];天津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馬宏偉;陳文化;;SV波入射下襯砌尺寸對引水隧道動力響應的影響[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2 臧萬軍;高波;;公路隧道與橫通道交叉結構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3 梁建文;巴振寧;Vincent W.Lee;;平面P波在飽和半空間中洞室周圍的散射(I):解析解[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1期
4 王鐵成;王卉;;P波作用下埋地管道的相互作用動力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4期
5 梁建文;李帆;劉中憲;;地鐵隧道群對地震動的放大作用[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1年02期
6 馬宏偉;陳文化;;大型引水隧道在平面地震波入射下動力響應的解析解[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1年06期
7 王崢崢;檀永剛;張哲;高波;;基于損傷和能量指標的隧道結構地震反應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8 馬宏偉;陳文化;;兩斜交柱坐標系間諧波函數(shù)坐標變換的輔助平面方法[J];地震學報;2011年05期
9 李偉華;申齊豪;趙成剛;;飽和土半空間中地下圓形襯砌洞室對平面SV波的散射[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10 紀曉東;梁建文;Vincent W Lee;;地下圓形襯砌洞室對SV及Rayleigh波的動應力集中(Ⅰ):3-D級數(shù)解[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申玉生;高波;胡邦;畢立棟;翟加生;;強震區(qū)隧道結構振動臺模型試驗相關問題研究[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0年
2 徐景茂;顧金才;陳安敏;汪濤;張向陽;;爆炸平面波作用下大跨度洞室穩(wěn)定性模型試驗研究[A];《巖土力學》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3 王成虎;仇文革;陳永前;胡輝;;震區(qū)同震地表破裂統(tǒng)計經驗關系及其對隧道抗震設計的意義[A];2014中國隧道與地下工程大會(CTUC)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八屆年會優(yōu)秀論文匯編[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馬海春;錨固洞室抗爆能力現(xiàn)場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孫海峰;地下結構地震破壞機理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3 趙峰;公路隧道運營風險評估及火災逃生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4 韓超;強震作用下圓形隧道響應及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王鵬;彈性波作用下飽和地基中圓形基礎的振動特性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6 李帆;地鐵隧道群對地震動的影響[D];天津大學;2008年
7 王光勇;提高錨固洞室抗爆能力技術措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8 趙寶友;大型巖體洞室地震響應及減震措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9 張炳政;場地中透鏡體對地震動的影響[D];天津大學;2009年
10 王崢崢;跨斷層隧道結構非線性地震損傷反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邵潤萌;斷層錯動作用下隧道工程損傷及巖土失效擴展機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劉愷;成蘭線跨斷層隧道的錯動破壞機理研究及地震動力響應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高文立;高烈度地震區(qū)特長隧道淺埋段地震動力響應及減免震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陳華衛(wèi);汶川地震后公路設施的災害評估與恢復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5 米樞;地鐵車站對地震動的影響[D];天津大學;2010年
6 王新;大型盾構隧道地震動力響應數(shù)值模擬方法及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高揚;蓋挖逆作法施工地鐵隧道的力學性能及抗震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殷允騰;特殊地質條件下隧道結構的震害機理分析及抗震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9 王旭剛;剪切地震波作用下地鐵地下結構地震響應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10 申齊豪;飽和土半空間中圓形襯砌洞室對入射平面P波和平面SV波散射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林宏,劉殿魁;半無限空間中圓形孔洞周圍SH波的散射[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2期
2 史文譜,劉殿魁,林宏,張耀良;半無限空間中穩(wěn)態(tài)P波在襯砌周圍的散射[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3期
3 齊輝,王艷,劉殿魁;半無限空間界面附近SH波對圓形襯砌的散射[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3期
4 梁建文,李方杰,顧曉魯;Rayleigh波在淺圓凹陷地形附近的散射:高頻解答[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年05期
5 陳國興;莊海洋;杜修力;李亮;程紹革;;土-地鐵車站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2期
6 袁曉銘;地表下圓形夾塞區(qū)出平面散射對地面運動的影響[J];地球物理學報;1996年03期
7 梁建文;張秋紅;李方杰;;淺圓沉積谷地對瑞雷波的散射——高頻解[J];地震學報;2006年02期
8 Majid Moradi;Mahdi Rojhani;Abbas Galandarzadeh;Shiro Takada;;Centrifuge modeling of buried continuous pipelines subjected to normal faulting[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3年01期
9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mountain tunnels and geotechnical damage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9年02期
10 紀曉東;梁建文;楊建江;;地下圓形襯砌洞室在平面P波和SV波入射下動應力集中問題的級數(shù)解[J];天津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王崢崢;跨斷層隧道結構非線性地震損傷反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譚少華;山西中條山銅礦區(qū)的剝離斷層[J];西南工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2 王威;任青文;張麗峰;;遠場應變速率對非均質斷層滑動成核影響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08年03期
3 邢林生;陳村壩基F11大斷層的處理及監(jiān)測[J];大壩與安全;1988年02期
4 邱穎,孫云貴;斷層力學模型及其數(shù)值模擬方法評述[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4年01期
5 胡明垎,林均岐,李祚華,申選召;跨越斷層埋地管線地震反應研究述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力強;郭玲莉;;斷層滑動勢的實驗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鄭捷;李興才;;具有滑動弱化本構關系的斷層滑動細胞自動機模型[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3 金紅林;夏紅;;2000年日本鳥取縣7.3級地震斷層滑動分布的研究[A];GPS技術應用研究論文專輯[C];2007年
4 何昌榮;馬勝利;黃建國;;斷層滑動速率變化對滑動穩(wěn)定性的影響[A];中國地震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8年
5 任青文;王威;;基于突變理論的軟化形式對斷層滑動失穩(wěn)影響研究[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馬勝利;(山烏)本利彥;;蒙脫石的脫水作用對斷層摩擦本構行為的影響[A];中國地震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4年
7 趙國光;張超;;伴隨前兆蠕動和震后斷層滑動的準靜態(tài)形變[A];第一次全國地震科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79年
8 汪馳升;單新建;張國宏;王長林;;三維有限元模型模擬InSAR同震位移:以于田地震斷層滑動分布反演為例[A];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馬勝利;繆阿麗;;模擬斷層泥摩擦滑動速度依賴性轉換的實驗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第14次學術大會專題[C];2012年
10 劉云華;汪馳升;單新建;;蘆山地震InSAR同震形變及斷層滑動分布反演初步結果[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七專題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月球引力可能引發(fā)地震[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薛景宏;跨斷層隔震管道分析[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8年
2 張國宏;斷層滑動分布與震源破裂過程聯(lián)合反演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1年
3 王林;盆地邊界活動正斷層多尺度構造地貌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2年
4 楚全芝;中衛(wèi)斷裂帶第四紀中晚期運動學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08年
5 張雷;龍門山斷裂帶斷層巖在水熱條件下的摩擦滑動特性實驗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3年
6 程海英;近斷層危害場三維數(shù)值模擬及其并行處理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7 韓亮;龍門山斷裂脆塑性轉化帶內花崗巖的流體特征與裂縫愈合的實驗模擬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2年
8 路珍;含黑云母斷層巖碎屑在熱水條件下的摩擦滑動實驗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禹鑫;跨斷層管道抗震措施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2 白文彪;跨斷層埋地管道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D];河北理工大學;2008年
3 劉哲;斷層側向封閉性評價方法及應用[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4 崔永權;應力擾動對斷層摩擦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06年
5 武艷軍;渭河盆地斷層滑動和轉動與地表變形關系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6 黃元敏;載荷擾動對斷層摩擦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08年
7 荊振杰;利用斷層滑動矢量反演昆明地區(qū)構造應力場[D];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2008年
8 趙大江;位錯模型模擬昆侖山斷層不均勻錯動引起的地面變形[D];長安大學;2008年
9 鄭彥濤;公烏素煤礦1604綜放面開采斷層應力分布規(guī)律研究及其應用[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年
10 黃靜;新疆克孜爾水庫F_2斷層形變預測與活動性分析[D];長安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440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4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