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路橋論文 >

基于瀝青—集料表面性能改善的工藝及路用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29 21:23
  瀝青—集料的界面粘結狀態(tài)被認為是直接影響瀝青路面整體性能的關鍵因素。而表面磨耗層作為抵抗外部車輪荷載,磨損和沖擊的直接作用層位,對于石料和混合料的性能有著嚴苛的要求;诖嗽,為了保證高等級路面的質(zhì)量,實際工程中常使用玄武巖、輝綠巖等堿性及中性集料作為表面層集料。然而,上述集料的資源稀缺,儲量有限,使得路面建養(yǎng)的需求與表面層材料的供應之間,存在巨大供需缺口。優(yōu)質(zhì)表面層集料資源稀缺已經(jīng)成為制約高速公路瀝青面層工程質(zhì)量和工程造價的瓶頸問題。而像花崗巖、砂巖和石英巖等酸性集料,雖然石質(zhì)堅硬、耐磨性強,能滿足瀝青路面表面層的耐磨及承載能力要求。但由于其與瀝青的界面粘結力較弱,瀝青膜容易受水損害影響而發(fā)生脫落,出現(xiàn)坑槽、松散等損害。為此,通過有效的生產(chǎn)工藝,改善酸性集料與瀝青之間的粘附性缺陷,將儲量豐富且價格較低的酸性石料應用于高等級公路瀝青表面層建設中,是解決優(yōu)質(zhì)表面層集料稀缺問題的突破口。目前,提升瀝青與集料間粘結力的措施,主要是通過添加抗剝落劑或采取粘結效果較好的瀝青體系。然而傳統(tǒng)的抗剝落劑的添加工藝,主要通過直接投入法改善礦質(zhì)集料性能,難以有效地分散在瀝青混合料中。并且某些粉料抗剝落劑...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粘附理論研究現(xiàn)狀
        1.2.2 水損害研究現(xiàn)狀
        1.2.3 改善瀝青與集料粘附性的措施
    1.3 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nèi)容
        1.3.2 技術路線
第二章 表面改性材料及機理
    2.1 表面改性機理
    2.2 表面改性材料的選擇
        2.2.1 傳統(tǒng)抗剝落措施的不足
        2.2.2 表面改性劑的主要成分
    2.3 表面改性的工藝研究
    2.4 表面改性特點
        2.4.1 物理吸附到化學鍵合
        2.4.2 兩相界面到多相界面
        2.4.3 混合添加到精細化改性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原材料及試驗評價方法
    3.1 瀝青
        3.1.1 改性瀝青技術指標
        3.1.2 高粘高彈改性瀝青技術指標
    3.2 集料
        3.2.1 粗集料性質(zhì)
        3.2.2 細集料性質(zhì)
        3.2.3 填料性質(zhì)
    3.3 試驗方法及儀器
        3.3.1 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試驗
        3.3.2 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試驗
        3.3.3 瀝青混合料高溫性能試驗
        3.3.4 瀝青混合料低溫性能試驗
        3.3.5 瀝青混合料疲勞性能試驗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集料表面改性效果及界面特性研究
    4.1 粘附性評價
        4.1.1 水煮法結果分析
        4.1.2 拉拔儀測界面相強度
    4.2 掃描電鏡觀察
    4.3 X射線能譜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集料表面改性的混合料性能評價
    5.1 集料的改性處理
    5.2 高溫性能試驗
    5.3 抗水損害性能試驗
    5.4 抗疲勞性能試驗
    5.5 低溫性能試驗
    5.6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現(xiàn)場改性工藝研究及設計
    6.1 集料表面改性系統(tǒng)介紹
    6.2 改性的工藝流程
    6.3 改性工藝的操作要點
        6.3.1 改性設備的設置
        6.3.2 改性參數(shù)的調(diào)節(jié)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集料表面改性的實體工程應用
    7.1 工程概況及鋪筑方案
        7.1.1 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生產(chǎn)
        7.1.2 混合料的運輸
        7.1.3 攤鋪與碾壓
    7.2 工程質(zhì)量檢測
        7.2.1 路用性能檢測
        7.2.2 試驗段質(zhì)量檢測
    7.3 本章小結
結論
    8.1 主要工作和成果
    8.2 本文創(chuàng)新點
    8.3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8057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8057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576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