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面層參數(shù)標定及凍土路基水熱穩(wěn)定數(shù)值模擬方法初探
本文關鍵詞:附面層參數(shù)標定及凍土路基水熱穩(wěn)定數(shù)值模擬方法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國凍土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地區(qū)及青藏高原地區(qū)。近年來,凍土區(qū)高速公路和鐵路的修建步伐很快,其中由于凍土易受溫度影響的工程特性,凍土區(qū)路基的凍脹融沉等病害問題非常突出。水熱耦合數(shù)值分析是預估和研究凍土路基穩(wěn)定性的重要手段。在寒區(qū)路基溫度場和水分場的長期模擬中,地表熱邊界;凇案矫鎸釉怼贝_定,即假設一定深度(附面層厚度)的土體溫度函數(shù)等于大氣日平均溫度函數(shù)加上一個溫度增量,以該溫度函數(shù)作為地表熱邊界條件。目前,附面層厚度和溫度增量一般通過實際觀測值回歸分析得到,缺乏相應的理論研究和參數(shù)確定方法。另外凍土水熱耦合模擬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尚沒有成熟公認的模型。本研究針對凍土路基上部熱邊界問題和水熱耦合模型開展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內(nèi)容:(1)通過解析分析,提出了附面層厚度選取標準,通過理論分析建立附面層厚度的確定方法;通過數(shù)值模擬,分析了太陽輻射、路面結構和環(huán)境等因素對附面層底部溫度增量的影響,建立了溫度增量的計算公式和設計圖表;(2)針對寒區(qū)典型道路結構,給出了附面層厚度取值范圍和溫度增量的計算方法;(3)建立了路基水熱耦合計算控制方程,并通過COMSOL軟件二次開發(fā)實現(xiàn)了路基凍脹融沉問題的水熱耦合計算;(4)將附面層理論及水熱耦合方法應用于哈大高鐵路基凍脹問題,分析了寒區(qū)級配碎石高鐵路基的凍脹病害機理。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凍土路基長期行為模擬給出更精確的附面層參數(shù),為凍脹融沉模擬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法,這些成果能夠為凍土路基凍脹融沉的精確數(shù)值模擬計算夯實基礎,有望應用于工程實踐。
【關鍵詞】:凍土 凍脹 附面層理論 水熱耦合 路基穩(wěn)定性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213.1;U416.1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緒論12-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2-14
- 1.2 研究現(xiàn)狀14-20
- 1.2.1 凍土路基溫度場理論研究14-15
- 1.2.2 凍土路基溫度場數(shù)值模擬研究15-18
- 1.2.3 凍土路基溫度場室內(nèi)試驗研究18-19
- 1.2.4 凍土路基溫度場現(xiàn)場觀測研究19-20
- 1.3 研究內(nèi)容及技術路線20-21
- 1.4 創(chuàng)新點21-22
- 2 路基溫度場長期模擬中的地表熱邊界條件22-36
- 2.1 附面層解析分析22-25
- 2.1.1 附面層原理及附面層厚度定義22-23
- 2.1.2 附面層的主要影響因素23-24
- 2.1.3 附面層熱傳導微分方程24
- 2.1.4 周期性邊界條件下的一維熱傳導問題解析解24
- 2.1.5 層狀路基熱傳導衰減指數(shù)及等效熱擴散率計算24-25
- 2.2 附面層厚度計算25-26
- 2.2.1 附面層厚度計算25-26
- 2.2.2 附面層厚度影響分析26
- 2.3 一維層狀路基熱傳導問題數(shù)值模型26-28
- 2.3.1 數(shù)值模型26-27
- 2.3.2 邊界條件27-28
- 2.4 路基溫度場日變化反演分析28-29
- 2.4.1 材料參數(shù)與氣象參數(shù)28
- 2.4.2 邊界條件參數(shù)28
- 2.4.3 模擬結果分析28-29
- 2.5 溫度增量影響分析29-33
- 2.5.1 太陽有效輻射影響30
- 2.5.2 路面熱輻射影響30-31
- 2.5.3 空氣對流影響31-32
- 2.5.4 路面結構影響32
- 2.5.5 溫度增量確定方法32-33
- 2.6 中長期路基溫度場模擬方法總結33-34
- 2.7 結語34-36
- 3 典型道路附面層模型參數(shù)標定36-48
- 3.1 典型道路附面層厚度計算36-40
- 3.1.1 高速公路路基附面層厚度37-38
- 3.1.2 鐵路路面附面層厚度38-40
- 3.2 溫度增量的影響參數(shù)選取40-44
- 3.2.1 太陽總輻射計算40-42
- 3.2.2 路面吸收率42
- 3.2.3 坡面系數(shù)42-43
- 3.2.4 計算步驟43-44
- 3.3 路基溫度場數(shù)值模擬案例44-47
- 3.3.1 幾何模型和材料參數(shù)44
- 3.3.2 邊界條件選取44-46
- 3.3.3 數(shù)值模擬結果46-47
- 3.4 小結47-48
- 4 凍土水熱耦合方程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48-60
- 4.1 凍土水熱耦合求解微分方程組48-50
- 4.1.1 溫度場控制方程48-49
- 4.1.2 水分場控制方程49
- 4.1.3 相變動態(tài)平衡關系49-50
- 4.2 基于COMSOL二次開發(fā)的水熱耦合數(shù)值模型50-52
- 4.3 數(shù)值模型驗證52-55
- 4.3.1 融化試驗模擬及分析52-53
- 4.3.2 凍結試驗模擬及分析53-54
- 4.3.3 結論54-55
- 4.4 多年凍土區(qū)路基水熱耦合模擬55-58
- 4.4.1 幾何模型及物理參數(shù)55
- 4.4.2 邊界條件和模擬過程55-56
- 4.4.3 模擬結果及分析56-58
- 4.5 結論58-60
- 5 哈大高鐵路基水熱耦合模擬及凍脹分析60-74
- 5.1 哈大高鐵工況介紹60-62
- 5.2 路基水分場和溫度場耦合模擬62-68
- 5.2.1 數(shù)值模型及材料參數(shù)62-64
- 5.2.2 邊界條件和物理場設定64-65
- 5.2.3 模擬結果及分析65-68
- 5.3 路基基床凍脹模擬及分析68-72
- 5.3.1 路基凍脹變形模型選取68
- 5.3.2 路基凍脹數(shù)值模型建立68-70
- 5.3.3 路基凍脹變形模擬結果及分析70-72
- 5.4 結論72-74
- 6 總結與展望74-76
- 6.1 論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74
- 6.2 論文研究的不足與展望74-76
- 參考文獻76-80
-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80-84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8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別小勇,周國慶,趙光思,劉志強;采控冷量維護凍土路基仿真系統(tǒng)的開發(fā)[J];低溫建筑技術;2004年05期
2 馬躍鋒,馬影毅;青藏鐵路凍土路基防融化技術的探討[J];隧道建設;2004年04期
3 侯曙光,黃曉明,汪雙杰;基于相空間重構的凍土路基溫度場分形特征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7期
4 劉志強,馬巍,周國慶,牛富俊,段全江,王建洲,趙光思;縱向布管調(diào)控凍土路基溫度場的模擬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11期
5 李寧;徐彬;陳飛熊;;凍土路基溫度場、變形場和應力場的耦合分析[J];中國公路學報;2006年03期
6 柯成剛;梁開東;;凍土路基溫度場有限元分析[J];中國西部科技(學術);2007年11期
7 王金良;周湘江;;熱管耦合凍土路基的數(shù)值傳熱算法對比分析研究[J];大眾科技;2008年07期
8 馮廣利;;青藏鐵路運營期間凍土路基裂縫問題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9年11期
9 李凱;孫可明;吳迪;;熱流固耦合作用下凍土路基變形規(guī)律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年24期
10 林文佳;;柴木鐵路凍土路基工程措施效果實測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章金釗;李祝龍;武民;;凍土路基穩(wěn)定性主要影響因素探討[A];第一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公路設計與施工卷[C];2002年
2 陳飛熊;李寧;宋戰(zhàn)平;;青康公路凍土路基變形、強度特性的數(shù)值試驗研究[A];第15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6年
3 曹元平;曹立;;應用于青藏鐵路凍土路基的熱棒效用分析[A];推進鐵路新跨越加快經(jīng)濟大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4年學術年會鐵道分會場論文集[C];2004年
4 葉陽升;;青藏鐵路高原凍土路基的關鍵技術問題[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進東 王朝霞;解決青藏鐵路凍土路基病害有良方[N];甘肅日報;2003年
2 王立武 曹偉宏;高原上的挑戰(zhàn)者[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3年
3 秦紀民;創(chuàng)新能力大幅提高取得一批重大成果[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祁長青;青藏鐵路凍土路基溫度場隨機有限元分析與變形可靠性研究[D];南京大學;2005年
2 嚴學斌;青藏鐵路五道梁凍土路基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柳波;多年凍土地區(qū)公路路基不穩(wěn)定變形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白青波;附面層參數(shù)標定及凍土路基水熱穩(wěn)定數(shù)值模擬方法初探[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3 古海東;軌道交通荷載作用下凍土路基的動力反應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劉慧;青藏鐵路凍土路基變形規(guī)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5 任少博;水熱變化對凍土路基變形穩(wěn)定性的影響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6 凌思德;水分對凍土路基變形的影響及排水對策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7 于洋;凍土路基列車行駛振動反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8 孫意;青藏鐵路五道梁地區(qū)保護凍土路基穩(wěn)定性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9 楊永平;前嫩公路凍土路基的處理技術及沉降觀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附面層參數(shù)標定及凍土路基水熱穩(wěn)定數(shù)值模擬方法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14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2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