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首升力體復合船型水動力構型研究
本文關鍵詞:帶首升力體復合船型水動力構型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首升力體 水動力相互干擾 靜水阻力 運動響應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船舶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船舶的耐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性能船舶由于其具有優(yōu)良的綜合航行性能,得到了世界各國研究機構的關注。以升力體船型為代表的高耐波性復合船型,由于其獨特的外形和優(yōu)良的水動力性能,備受研究人員的青睞。本文以CFD數(shù)值計算為主要技術手段,并結合水池模型試驗方法,開展了首升力體、首鰭/尾板與船體水動力相互干擾和匹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進行首升力體方案構型設計,開展首升力體水動力數(shù)值預報,并通過變首升力體的長寬比、速度、浸深等參數(shù),深入研究首升力體的升力、阻力和自由面興波等水動力性能,探索其影響規(guī)律,計算結果表明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可以利用首升力體產(chǎn)生的興波和船首產(chǎn)生的興波形成有利波系干擾,從而降低船舶興波阻力。其次,結合首升力體水動力影響規(guī)律,開展基于快速性的首升力體與目標船位置匹配研究,并獲得首升力體在目標船上的較佳位置;對首升力體加裝首鰭,開展首升力體、首鰭組合與船體水動力相互干擾與匹配研究,獲得復合初步船型方案;對復合初步船型方案加裝尾板,研究了首升力體、首鰭、尾板組合與船體水動力相互干擾,獲得了復合優(yōu)化船型方案,并對復合優(yōu)化船型方案開展快速性模型試驗,驗證了復合優(yōu)化船型快速性數(shù)值計算方法。最后,基于CFD數(shù)值波浪水池技術,對光體、復合優(yōu)化船型方案在規(guī)則波中的運動響應進行數(shù)值預報與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加裝首升力體、首鰭和尾板后,復合優(yōu)化船型產(chǎn)生了較大的縱向力矩,對船舶縱向運動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使復合優(yōu)化船型方案的縱向運動響應明顯減小;預報了不規(guī)則波中的減搖效果,結果表明航速越高,復合優(yōu)化船型方案的減搖效果越明顯;并通過規(guī)則波和不規(guī)則波模型試驗,測試得到復合優(yōu)化船型方案的運動響應,驗證了復合優(yōu)化船型耐波性數(shù)值計算方法。
【關鍵詞】:首升力體 水動力相互干擾 靜水阻力 運動響應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艦船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661.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22
- 1.1 論文選題的背景及意義9-10
- 1.2 減搖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10-15
- 1.2.1 減搖裝置發(fā)展現(xiàn)狀10-13
- 1.2.2 高耐波性新船型發(fā)展現(xiàn)狀13-15
- 1.3 升力體船型15-17
- 1.4 船舶粘性流場的數(shù)值模擬17-18
- 1.5 船舶在波浪中的運動理論18-19
- 1.6 數(shù)值波浪水池技術發(fā)展19-20
- 1.7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20-22
- 第二章 基本理論與方法22-27
- 2.1 湍流數(shù)值模擬22-23
- 2.1.1 控制方程22-23
- 2.1.2 湍流模型23
- 2.2 自由面的捕捉23-24
- 2.3 數(shù)值求解方法24
- 2.3.1 離散方法24
- 2.3.2 壓力-速度耦合迭代24
- 2.4 船體運動與流動的耦合24-25
- 2.5 造波與消波25-26
- 2.6 本章小結26-27
- 第三章 首升力體水動力數(shù)值計算研究27-40
- 3.1 計算方法驗證27-30
- 3.2 首升力體水動力數(shù)值計算30-31
- 3.2.1 計算對象30
- 3.2.2 計算區(qū)域及網(wǎng)格劃分30-31
- 3.3 無限水深首升力體水動力性能分析31-34
- 3.4 近自由面首升力體水動力性能分析34-39
- 3.4.1 不同浸深的自由面效應分析35-37
- 3.4.2 不同速度的自由面效應分析37-39
- 3.5 本章小結39-40
- 第四章 帶首升力體復合船型水動力性能研究40-61
- 4.1 數(shù)值計算方法驗證40-43
- 4.1.1 計算區(qū)域及網(wǎng)格劃分41-42
- 4.1.2 數(shù)值計算結果分析42-43
- 4.2 首升力體與船體位置匹配研究43-49
- 4.2.1 光體主尺度43-44
- 4.2.2 首升力體主尺度44-45
- 4.2.3 復合船型網(wǎng)格劃分45
- 4.2.4 首升力體縱向位置研究45-48
- 4.2.5 首升力體連接支柱研究48-49
- 4.2.6 首升力體垂向位置研究49
- 4.3 首升力體、首鰭/尾板組合與船體水動力相互干擾與匹配49-56
- 4.3.1 首升力體、首鰭組合與船體水動力干擾特性分析50-53
- 4.3.2 首升力體、首鰭、尾板組合與船體水動力干擾特性分析53-56
- 4.4 復合優(yōu)化船型快速性模型試驗56-60
- 4.4.1 試驗工況56-57
- 4.4.2 試驗結果及分析57-60
- 4.5 本章小結60-61
- 第五章 復合優(yōu)化船型方案耐波性預報61-78
- 5.1 規(guī)則波中運動響應數(shù)值計算61-69
- 5.1.1 網(wǎng)格劃分61-62
- 5.1.2 計算對象描述62-63
- 5.1.3 規(guī)則波計算結果及分析63-69
- 5.2 不規(guī)則波中運動響應有義值預報69-71
- 5.2.1 譜分析理論69-70
- 5.2.2 預報結果及分析70-71
- 5.3 復合優(yōu)化船型耐波性模型試驗71-76
- 5.3.1 測量儀器72-73
- 5.3.2 規(guī)則波模型試驗73-75
- 5.3.3 不規(guī)則波模型試驗75-76
- 5.4 本章小結76-78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78-81
- 6.1 結論78-80
- 6.2 展望80-81
- 致謝81-82
- 參考文獻82-8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學術成果8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芳琳;許勁松;;基于隨機衰減信號的耐波性譜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2 張偉權;;實船耐波性試驗數(shù)據(jù)快速分析方法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09年08期
3 姜次平;朱慕時;;船前體形狀對阻力和耐波性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85年01期
4 余靈,羊少剛,,李干洛,李潔雅;雙尾鰭漁船船型的耐波性試驗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9期
5 胡曉明,王仁康;30000kN渡航駁耐波性試驗研究[J];船海工程;2004年03期
6 毛筱菲,郁儉華;排水型高速船的耐波性試驗與理論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5年04期
7 仲國浩;水上飛機自航模型的耐波性試驗綜述[J];中國造船;1989年01期
8 遲云鵬,孟憲欽;高速槽道艇阻力及耐波性能試驗研究[J];船舶工程;1995年03期
9 邵世明,王云才,錢章義,周鳳斌;尾板寬度對高速排水型艇的阻力和耐波性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7年07期
10 李宇辰;吳f^;袁小龍;韓曉光;;耐波性預報的數(shù)值方法[J];艦船科學技術;201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范佘明;余滋紅;楊素軍;聶軍;周興邦;;小水線面雙體船的耐波性模型試驗方法研究[A];第九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二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孫政;江克進;王小寧;劉敬喜;葉恒奎;;穿梭LNG船耐波性的模型試驗與理論計算[A];第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六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論文集——F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C];2014年
3 繆泉明;鄒康;;25屆ITTC耐波性學組大會報告情況介紹[A];2008年船舶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中國船舶學術界進入ITTC3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2008年
4 韓曉光;楊艷明;郭航;;談CFD技術在穿浪雙體船耐波性預報中重要性[A];2009特大型船舶操縱和船舶安全與管理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許潔;高耐波性單體復合船型構型及水動力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習建;帶首升力體復合船型水動力構型研究[D];中國艦船研究院;2016年
2 楊鈴玉;海上中高速三體風電維護船船型設計與阻力及耐波性能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3 陸冬華;4千噸級高耐波性單體復合船型新構型設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4 劉英和;T型翼和尾壓浪板對WPC耐波性影響研究[D];中國艦船研究院;2014年
5 劉福偉;一種水空兩棲無人艇的概念設計及其航行穩(wěn)定性分析[D];江蘇科技大學;2014年
6 于艷麗;復合船型模型試驗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35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83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