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勢流—黏流耦合計算的船體自航性能CFD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勢流—黏流耦合計算的船體自航性能CFD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CFD 船槳干擾 船舶自航 升力面法 迭代型體積力模型 耦合計算
【摘要】:推進器作為船舶航行動力的核心,與船舶的快速性、經(jīng)濟型和安全性等性能因素緊緊相關。螺旋槳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推進器,與船體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槳和船體的相互作用對船舶性能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因此,船槳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在傳統(tǒng)船型的優(yōu)化設計、新船型開發(fā)和船舶航行性能改善等方面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工程實踐價值。在流體力學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理論研究方法、數(shù)值計算方法和實驗研究方法。理論研究方法,盡管能夠普遍、清晰地揭示出流動的內(nèi)在規(guī)律,但其受到理論模型簡單且模型數(shù)量少的限制,還不能夠切實有效地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實驗研究方法雖然具有能夠得到可靠流場信息的顯著特點,卻常由于相似準則局限的原因,不能夠全部滿足尺寸限制、邊界影響等,并且還需要投入大量的經(jīng)費。數(shù)值計算方法需要較少的經(jīng)費,并且耗費時間少,計算結(jié)果的精度也很高。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使得計算機在解決計算量大的問題時,在經(jīng)費支出和時間成本上擁有明顯的優(yōu)勢。在此情景下,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受到了很多研究學者的青睞,使得其在研究船舶性能方面擁有廣闊的前景。船舶的推進性能和自航性能研究中涉及到船槳相互作用的問題。本文應用商用CFD軟件FLUENT,使用迭代型體積力模型代替真實螺旋槳在船后的作用,分別對船舶在一定螺旋槳轉(zhuǎn)速下的推進性能和船舶的自航性能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計算。利用基于升力面法中的渦格法(Vortex Lattice Method,VLM)的螺旋槳勢流程序?qū)Υ舐菪龢乃畡恿π阅苓M行計算,使用FLUENT軟件中自帶的用戶自定義功能(User-Defined Function,UDF)將體積力加載到FLUENT中進行黏流計算,在黏流計算收斂后,將船后螺旋槳作用區(qū)域的速度場通過UDF輸出給勢流程序繼續(xù)計算,這樣勢流-黏流間相互迭代數(shù)次后,直至螺旋槳的性能參數(shù)收斂為止。計算結(jié)果表明,采用迭代型體積力模型代替螺旋槳的作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準確地完成船舶性能的預報工作。
【關鍵詞】:CFD 船槳干擾 船舶自航 升力面法 迭代型體積力模型 耦合計算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U661;U664.33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17
- 1.1 概述12-13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3-16
- 1.2.1 船舶螺旋槳水動力研究概況13-14
- 1.2.2 船槳干擾問題研究概況14-16
- 1.3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研究意義16-17
- 第二章 螺旋槳敞水計算的數(shù)值方法17-39
- 2.1 引言17
- 2.2 螺旋槳升力面理論基礎17-38
- 2.2.1 速度勢基礎17-20
- 2.2.2 格林公式20-23
- 2.2.3 薄翼理論23-25
- 2.2.4 升力面理論基礎25-28
- 2.2.5 螺旋槳定常升力面求解步驟28-38
- 2.3 本章小結(jié)38-39
- 第三章 用升力面法計算螺旋槳性能39-47
- 3.1 引言39
- 3.2 計算模型39-40
- 3.3 KP505敞水計算結(jié)果40-42
- 3.4 KP505非均勻流場計算結(jié)果42-46
- 3.5 本章小結(jié)46-47
- 第四章 黏性流場數(shù)值計算的基本理論47-67
- 4.1 CFD技術介紹47-48
- 4.2 基本控制方程48-52
- 4.2.1 連續(xù)性方程48-50
- 4.2.2 動量方程50-52
- 4.3 湍流控制方程52-59
- 4.3.1 一方程模型53-54
- 4.3.2 k-E模型54-57
- 4.3.3 RSM模型57-58
- 4.3.4 LES模型58-59
- 4.4 流體力學基本方程的初始及邊界條件59-61
- 4.4.1 初始條件59-60
- 4.4.2 邊界條件60-61
- 4.5 數(shù)值求解方法61-65
- 4.5.1 離散方法61-63
- 4.5.2 迭代求解方法63-65
- 4.6 網(wǎng)格生成技術65
- 4.6.1 結(jié)構(gòu)化網(wǎng)格65
- 4.6.2 非結(jié)構(gòu)化網(wǎng)格65
- 4.7 本章小結(jié)65-67
- 第五章 船模阻力數(shù)值計算67-78
- 5.1 引言67
- 5.2 阻力的基本概念67-71
- 5.2.1 阻力的分類67-68
- 5.2.2 阻力相似定律68-71
- 5.3 VOF多相流模型71
- 5.4 船模阻力計算71-77
- 5.4.1 研究對象71-72
- 5.4.2 計算區(qū)域72-73
- 5.4.3 網(wǎng)格劃分73-74
- 5.4.4 數(shù)值求解和邊界條件74-75
- 5.4.5 裸船體的總阻力及標稱伴流系數(shù)75-77
- 5.5 本章小結(jié)77-78
- 第六章 應用迭代型體積力法預報船舶推進性能78-97
- 6.1 引言78-79
- 6.2 勢流計算速度場分布的確定79-80
- 6.3 勢流-黏流耦合計算80-88
- 6.3.1 黏流計算加載勢流體積力80-83
- 6.3.2 求取螺旋槳的實效伴流83-88
- 6.4 預報船舶的推進性能參數(shù)88-93
- 6.5 耦合勢流-黏流的程序開發(fā)93-96
- 6.5.1 用戶自定義函數(shù)(UDF)概述93
- 6.5.2 journal文件概述93-94
- 6.5.3 耦合程序的開發(fā)94-96
- 6.6 本章小結(jié)96-97
- 第七章 應用迭代型體積力法預報船舶自航性能97-107
- 7.1 引言97
- 7.2 數(shù)值計算原理97-99
- 7.2.1 相似定律97-98
- 7.2.2 實船自航點的確定98-99
- 7.3 船槳自航性能求解99-105
- 7.3.1 預報船舶自航性能的流程99-101
- 7.3.2 自航點螺旋槳轉(zhuǎn)速的確定101
- 7.3.3 計算結(jié)果分析101-105
- 7.4 耦合勢流-黏流程序的開發(fā)105-106
- 7.5 本章小結(jié)106-107
- 第八章 總結(jié)與展望107-110
- 8.1 工作總結(jié)107
- 8.2 工作展望107-110
- 致謝110-111
- 參考文獻111-11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11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尚;螺旋槳設計中的負荷分析[J];廣東造船;1994年04期
2 王興權(quán),,蕭衍芬;一種螺旋槳設計方法[J];水運科技情報;1996年01期
3 季良;在外磁場旋轉(zhuǎn)的螺旋槳產(chǎn)生的磁信號[J];水雷戰(zhàn)與艦船防護;2003年02期
4 張平;楊輝;;常規(guī)螺旋槳設計要點分析[J];江蘇船舶;2006年03期
5 孫紅星;陳奕宏;李亞;高麗瑾;;模型螺旋槳唱音消除方法的試驗研究[J];船舶力學;2008年05期
6 肖冰;范中洲;石愛國;吳明;;螺旋槳多種工況敞水性能數(shù)值預報[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7 張帥;朱錫;孫海濤;熊鷹;侯海量;;船用復合材料螺旋槳研究進展[J];力學進展;2012年05期
8 范濂源;陳東光;;高恩氏闊葉型螺旋槳設計圖[J];中國造船;1957年01期
9 張濟猛;;切割螺旋槳葉片邊緣來調(diào)整負荷的方法[J];船舶工程;1981年03期
10 沈國鑒,沈行龍;軸向圓筒內(nèi)對稱葉剖面螺旋槳系列的模型試驗研究[J];中國造船;198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平;郭永崧;楊波;陳曉瑩;;集裝箱船螺旋槳設計探討[A];第十八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4年
2 常博博;劉廣榮;毛寧;;螺旋槳電子控制器硬件在回路仿真技術研究[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3分會場:航空發(fā)動機設計、制造與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3 周建剛;葉金銘;熊鷹;;螺旋槳誘導的平板脈動壓力預報[A];2004年船舶水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華漢金;蔡榮泉;;反彎扭葉片在螺旋槳減振降噪中的機理研究[A];2004年船舶水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孫群;沈興榮;;螺旋槳參數(shù)對空泡性能的影響研究[A];第九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二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魏以邁;徐艷姣;;螺旋槳水動力效率與噪聲的優(yōu)化方法[A];第十六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2年
7 沈海龍;鄭豐勇;蘇玉民;;基于滑動網(wǎng)格技術的船體和螺旋槳非定常干擾研究[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8 伍銳;季盛;沈浩;郭永崧;陳洋;;螺旋槳誘導的船體表面脈動壓力預報的試驗研究[A];七屆更迭 三十回眸——第七屆船舶力學學術委員會全體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陳奕宏;馬琳;施小勇;王建芳;劉竹青;;基于小波分析的螺旋槳空泡噪聲分析[A];全國第五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第一冊)[C];2011年
10 丁舉;陳紅梅;;大型LNG船螺旋槳水動力性能試驗研究[A];七屆更迭 三十回眸——第七屆船舶力學學術委員會全體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通訊員 唐永進;七○二所螺旋槳設計獨樹一幟[N];中國船舶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沈志榮;船槳舵相互作用的重疊網(wǎng)格技術數(shù)值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2 洪毅;高性能復合材料螺旋槳的結(jié)構(gòu)設計及水彈性優(yōu)化[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譚廷壽;非均勻流場中螺旋槳性能預報和理論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4 沈海龍;船體與節(jié)能附體及螺旋槳的非定常干擾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5 王超;螺旋槳水動力性能、空泡及噪聲性能的數(shù)值預報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胡健;螺旋槳空泡性能及低噪聲螺旋槳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胡安康;滬東(HD)型船舶螺旋槳的研究與開發(fā)[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瑩;船用調(diào)距槳推進性能分析[D];集美大學;2015年
2 陳凡龍;基于智能材料的可變形螺旋槳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黃璐;基于粘流/勢流耦合的螺旋槳性能預報方法研究[D];中國艦船研究院;2015年
4 劉迪;基于數(shù)值方法模擬螺旋槳誘導的脈動壓力[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5 高德寶;消渦輪節(jié)能裝置的機理分析及效果論證評估[D];中國艦船研究院;2015年
6 鄭洋;基于勢流—黏流耦合計算的船體自航性能CFD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7 鞠磊;船后螺旋槳非定?栈阅苎芯縖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8 夏鵬鵬;低噪聲螺旋槳設計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9 王歡;地下溶洞探測器運載裝置推進螺旋槳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4年
10 彭勇;計算機輔助螺旋槳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59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75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