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船舶論文 >

船用串并聯(lián)離心泵內部流動機理及振動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31 16:35

  本文關鍵詞:船用串并聯(lián)離心泵內部流動機理及振動特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串并聯(lián) 離心泵 內部流動 振動 試驗研究 小波包


【摘要】:串并聯(lián)離心泵一機多用、具有大流量低揚程和小流量高揚程兩種工況,為船舶輔助系統(tǒng)的重要設備,能有效減小設備的占地面積、及時有效地輸送液體和保護船舶的安全。串并聯(lián)離心泵內部流動機理及振動特性的研究對于整船管路系統(tǒng)的流體激振力、振動、噪聲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開展串并聯(lián)離心泵的內部流動機理及振動特性研究對于設備更新替換、優(yōu)化及系統(tǒng)的減振降噪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的研究工作在安徽省自主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油料輸送及艦船用串并聯(lián)產業(yè)化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79069和51079063項目、江蘇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CXLX11_0578的資助下開展。 目前,串并聯(lián)離心泵的內部流動機理及振動特性研究十分匱乏,本文在原始串并聯(lián)離心泵葉輪匹配螺旋壓水室的結構基礎上,對葉輪、螺旋型壓水室部件進行設計、加工工藝創(chuàng)新、結構優(yōu)化,并且以泵外特性試驗臺為基礎專門搭建了振動試驗臺,采用數值仿真計算、外特性試驗及振動試驗的方法對串并聯(lián)離心泵的內部流動機理和振動特性進行了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創(chuàng)造性成果有: (1)依據葉輪匹配螺旋型壓水室的原始結構形式,提出了水力參數選擇方法,進行了葉輪、螺旋型壓水室的水力設計;提出了創(chuàng)新的葉輪流道加工及葉輪前后蓋板固定方法,保證了流道表面光潔度和葉輪出口面積及安放角的一致性;改進了轉子部件的動平衡工藝,提高了轉子部件的動平衡水平。在泵外特性試驗臺的基礎上,消除了進出口管路、底座對振動的影響專門搭建了振動試驗臺,對泵組機腳處的振動進行試驗研究。將串并聯(lián)泵串聯(lián)工況和并聯(lián)工況的外特性試驗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及對比,得出了串并聯(lián)工況變化對水力性能的影響。分別在電機空載、串聯(lián)工況額定流量、并聯(lián)工況額定流量下,采用1/3倍頻程分析,對葉輪匹配螺旋型壓水室結構的串并聯(lián)離心泵機腳處各個監(jiān)測點總振級測試,結果表明:并聯(lián)工況額定流量串聯(lián)工況額定流量電機空載。 (2)首次對原始結構泵(葉輪匹配螺旋型壓水室的結構)進行了改進與創(chuàng)新設計,在保證葉輪水力設計不變的前提下,采用葉輪匹配導葉與環(huán)形壓水室的新型結構,保證轉子部件質量和動平衡精度等級、電機相同的前提下,進行新型串并聯(lián)離心泵的外特性和振動試驗研究。對比原始結構泵和新型結構泵的無量綱試驗數據,額定工況處的效率無論是并聯(lián)工況還是串聯(lián)工況,新型結構泵均小于原始結構泵。以機腳處加速度1/3倍頻程的總振級為評價指標,對新型結構泵與原始結構泵的總振級進行了對比,不同頻率處的振動差值有所變化,且無規(guī)律可循。以監(jiān)測點處機腳加速度的總振級為評價指標,新型結構泵比原始結構泵振動降低3dB-4dB。分別以效率和機腳振動為評價指標對比了串并聯(lián)離心泵兩種結構形式的優(yōu)劣,為不同優(yōu)化目標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3)以機腳振動為評價指標,選擇新型串并聯(lián)離心泵為優(yōu)秀模型,總結了串并聯(lián)工況切換時數值計算的實現方法,分別采用k-ε,RNG k-ε,SST等不同的湍流模型進行數值模擬并分析揚程、功率、效率等,與試驗結果進行無量綱分析,得出RNG湍流模型在新型串并聯(lián)泵數值計算中具有好的適應性,為內部流場的分析奠定了基礎。對葉輪中截面、換向閥、吸入室處的壓力分布圖、速度分布圖、湍動能、流線等進行了對比分析,探究了串并聯(lián)離心泵串聯(lián)工況與并聯(lián)工況對內部流動機理的影響,為串并聯(lián)離心泵內部流動機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4)由于結構特性影響及初步水力設計方法的選取,并聯(lián)時,首級葉輪的流量向大流量偏移,首級葉輪的流量大于次級葉輪的流量;串聯(lián)工況時,由于忽略間隙泄漏,兩個葉輪之間的流量趨于相等。首次提出在串并聯(lián)離心泵水力設計時應考慮結構設計的影響因素進行相互耦合設計,并提出了首級葉輪和次級葉輪差異化設計的方法。 (5)對原始結構(葉輪匹配螺旋型壓水室)和新型結構(葉輪匹配導葉與環(huán)形壓水室)的串并聯(lián)離心泵葉輪出口、換向閥、首級吸入室、次級吸入室、新型串并聯(lián)泵導葉、環(huán)形壓水室內部流體壓力脈動等進行了對比分析,原始結構葉輪出口處的幅值明顯小于新型結構的幅值。并對兩種結構葉輪x方向的徑向力進行分析,原始結構泵的葉輪徑向力幅值大于新型結構泵的葉輪。并探討了流體激振力和葉輪徑向力對機腳處總振級的影響。 (6)采用小波包變換理論對串并聯(lián)離心泵的串聯(lián)工況、并聯(lián)工況、原始結構、新型結構在不同頻段的能量變化進行分析,得出了各個工況對不同頻段振動的影響,為下一步的減振降噪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串并聯(lián) 離心泵 內部流動 振動 試驗研究 小波包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U664.58;TH311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緒論14-23
  • 1.1 課題研究目的及意義14-15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5-21
  • 1.2.1 船用串并聯(lián)泵的國內外研究現狀16-18
  • 1.2.2 離心泵內部流動研究18-19
  • 1.2.3 離心泵振動研究現狀19-20
  • 1.2.4 串并聯(lián)離心泵存在的問題20-21
  •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21-23
  • 第二章 串并聯(lián)泵設計及振動試驗23-47
  • 2.1 串并聯(lián)泵結構23-24
  • 2.2 關鍵部件水力設計24-28
  • 2.2.1 葉輪設計24-27
  • 2.2.2 蝸殼水力設計27-28
  • 2.3 加工工藝改進控制28-31
  • 2.4 外特性試驗31-33
  • 2.5 振動試驗臺33-38
  • 2.5.1 試驗臺整體結構33-35
  • 2.5.2 壓電式加速度振動傳感器35-36
  • 2.5.3 數據采集系統(tǒng)36-38
  • 2.6 振動試驗測試分析38-46
  • 2.6.1 1/3倍頻程分析39-40
  • 2.6.2 不同監(jiān)測點的倍頻程分析40-41
  • 2.6.3 不同流量的倍頻程分析41-44
  • 2.6.4 串并聯(lián)工況的倍頻程分析44-46
  • 2.7 本章結論46-47
  • 第三章 船用串并聯(lián)泵結構優(yōu)化及振動特性研究47-64
  • 3.1 整體結構優(yōu)化47-49
  • 3.2 關鍵水力部件設計49-51
  • 3.3 外特性試驗對比51-53
  • 3.4 新型串并聯(lián)泵倍頻程分析53-62
  • 3.4.1 新型串并聯(lián)泵不同監(jiān)測點倍頻程分析53-55
  • 3.4.2 新型串并聯(lián)泵不同流量下倍頻程分析55-57
  • 3.4.3 新型串并聯(lián)泵串并聯(lián)工況下倍頻程分析57-59
  • 3.4.4 新型結構與原始結構串并聯(lián)泵額定流量下倍頻程分析59-62
  • 3.5 本章結論62-64
  • 第四章 船用串并聯(lián)泵內部流動機理研究64-87
  • 4.1 計算模型64-74
  • 4.1.1 三維實體造型64-66
  • 4.1.2 控制方程及計算模型66-69
  • 4.1.3 計算邊界條件69
  • 4.1.4 網格無關性分析69-72
  • 4.1.5 湍流模型適應性研究72-74
  • 4.2 串并聯(lián)泵內部流動特性74-81
  • 4.2.1 串并聯(lián)葉輪中截面分析74-78
  • 4.2.2 換向閥流動特性分析78-79
  • 4.2.3 次級吸入室流動特性分析79-81
  • 4.3 串并聯(lián)泵首、次級葉輪性能研究81-85
  • 4.4 本章結論85-87
  • 第五章 船用串并聯(lián)泵水力激振力機理研究87-113
  • 5.1 瞬態(tài)計算參數設置87-89
  • 5.2 葉輪出口處壓力脈動分析89-95
  • 5.3 導葉流道內部壓力脈動分析95-99
  • 5.4 環(huán)形壓水室內部壓力脈動分析99-102
  • 5.5 換向閥內部壓力脈動分析102-107
  • 5.6 首級吸入室壓力脈動分析107-108
  • 5.7 次級吸入室壓力脈動分析108-109
  • 5.8 兩種結構形式泵的葉輪徑向力分析109-111
  • 5.9 本章結論111-113
  • 第六章 基于小波包變換的振動特性研究113-127
  • 6.1 小波分析基本理論113-117
  • 6.1.1 小波變化理論113-114
  • 6.1.2 二進小波變換114-116
  • 6.1.3 二進小波包分析116-117
  • 6.2 振動信號的頻域分析117-121
  • 6.3 振動信號的小波包分析121-125
  • 6.4 本章結論125-127
  • 第七章 總結與展望127-132
  • 7.1 全文總結127-131
  • 7.2 尚待解決的問題與前景展望131-132
  • 參考文獻132-143
  • 攻讀學位期間學術論文發(fā)表與研究成果143-145
  • 致謝1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波;張捷宇;安勝利;趙順利;賀友多;;攪拌槽內三維流場的LDV測量[J];過程工程學報;2006年S1期

2 翟學智;肖波;李選琦;;閉式葉輪加工技術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術;2012年03期

3 劉正先,姜印平,曹淑珍,林梅,苗永淼;離心葉輪內三維湍流流場的LDV測量[J];航空動力學報;2002年03期

4 邵春雷;顧伯勤;黃星路;周劍鋒;;低比轉速泵葉輪流道內部流動的PIV試驗[J];航空動力學報;2010年09期

5 王國富;張海如;張法全;葉金才;;時頻展縮隨機共振用于航空發(fā)動機轉子故障檢測[J];航空動力學報;2011年03期

6 吳英友;邢維升;朱顯明;潘亞軍;;某型離心水泵振動特性分析[J];中國艦船研究;2008年01期

7 于萍 ,孫衛(wèi)平 ,楊志軍;船用潛水式串并聯(lián)離心泵的設計與研究[J];機電設備;2002年04期

8 吳仁榮;船用離心泵的運行振動和減消措施[J];機電設備;2004年06期

9 徐朝暉,吳玉林,陳乃祥,劉宇,張梁;高速泵內三維非定常動靜干擾流動計算[J];機械工程學報;2004年03期

10 何有世,袁壽其,郭曉梅,袁建平,叢小青,黃良勇;帶分流葉片的離心泵葉輪內三維不可壓湍流場的數值模擬[J];機械工程學報;2004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張翔;不銹鋼沖壓焊接離心泵能量轉換特性與設計方法[D];江蘇大學;2011年

2 朱榮生;離心泵葉輪不等揚程水力設計方法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3 蔣愛華;流體激勵誘發(fā)離心泵基座振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4 王勇;離心泵空化及其誘導振動噪聲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5 金燕;貫流泵內部流動的數值模擬與三維LDV測量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6 裴吉;離心泵瞬態(tài)水力激振流固耦合機理及流動非定常強度研究[D];江蘇大學;2013年

7 吳登昊;高效低振動循環(huán)泵設計與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001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6001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43b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